1、1利用教材及数学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学习对阅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理解类试题成了中考的热门题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引导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数学阅读能力学生教材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表述不出来、表述不到位的情况,包括好学生。原因是,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图形、实物等多种手段,把所有知识点一一表述给学生,学生的确很快明白了,但不是自己反复阅读
2、、深入思考的结果,而是一种被动接受,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自然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忘记。 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每当学生面对文字较多、背景较新、或难度稍大的题目时,就会一筹莫展,一遍又一遍地喊:“什么意思啊?”而当老师把题意解释清楚后,立即长出一口气,随后很快就能作出答案。也就是说,不是数学知识不会,而是数学题目读不懂,读不出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解的是什么,自然无从作答。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阅读不仅是今天应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一、引导、鼓励学生阅读 2数学语言抽象,内涵丰富;具有简洁、严密、无歧义的特点,读者必须认真感知材料中有关的内涵丰富的数学符
3、号,理解每个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的数学术语。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把理解、记忆、分析、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时,也必须了解其中每个术语和每个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基于以上数学阅读的特性,数学阅读着实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进行数学阅读,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阅读呢?
4、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读到读,从很少读到习惯读。如:数学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阅读之初,要选择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去读,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举行一些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要给予高度关注,只要他们通过阅读学会了一点东西,就要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数学阅读的信心。同时,对学生阅读的督促检查也是必要的。对学生而言,老师的督促检查就是需要。至少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学习的路上,没有任何压力就能取得进步是不可能的 3二、培养
5、学生的阅读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点拨的情况下,独自与文本交流获取新知识过程,是 锻炼阅读能力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读不懂,读不出东西,也提不出问题的。这就要求教师规定预习范围,明确提出预习要求、预习问题。能够设定检测习题的,还要精心设计相应的习题,使学生预习目标更明确,促使学生主动认真预习。同时方便教师的课前检查。有利于学生养成课前阅读的习惯。 课后复习阅读是学生消化、理解新知识,反思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及时、有效的课后阅读,不仅可以巩固新知识,而且可以强化对定义、定理等知识的记忆。复习要把回忆、阅读、做习题综合起来进行,但是学生常常会只做
6、习题不读书,而课后阅读又不太容易检查,所以除了老师仍须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复习阅读的重要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之外,还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开辟一些复习阅读时间,对于读有心得的学生给予热情赞扬和鼓励。老师发自内心的赞赏和喜爱,从表面上看,一次两次也许没什么,孩子只是淡淡地笑一笑,但时间长了,对孩子内心情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相信许多好孩子好习惯都是可以夸出来的。 数学学习材料也是数学阅读的重要资料,是对教材阅读的必要补充,教材不可能天天读,毕竟要有复习检测的时间,这时,适当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数学资料,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使阅读不中断,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形成。同时数学材料多为阅读型习题,方便检查阅读
7、效果。 4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初中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要使数学阅读成为习惯,必然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也就是说,不管课程有多紧,每天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必成习惯。 三、掌握数学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是娱乐性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死读,不讲方法,那就很难让学生接受,更别说提高了。 对概念的阅读,让学生借助“找一找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个?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行吗?能举大量的正反例子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来理解。经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
8、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对于定理的阅读,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探讨证明方法,注意与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应用中选择恰当的定理。同时也要思考定理的延伸。比如,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后,能不能延伸到“多边形能全等吗” “如果全等,需要什么条件” 。 阅读公式,首先,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其次,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再次,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例题、习题的阅读,要认真审题,分析条件和结论的联系是关键。尝试解题;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5四、提高阅读能力 随着阅读量的
9、增加,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和体验的积累,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会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阅读引向深入,逐渐减少对学生阅读的具体指导,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任务交给学生,使阅读逐步成为学生完全自主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质疑,因为质疑使学生观察问题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其思考也就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得到全面提高。 众所周知,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从事终身学习。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考增加了阅读型试题的考查,各种阅读型试题频频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而且难度大分值高。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万福,丁建福.教育观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