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寻规变练”问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839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析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寻规变练”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例析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寻规变练”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例析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寻规变练”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例析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寻规变练”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例析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寻规变练”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例析高三政治讲评课中的“寻规变练”问题摘 要: “先思后评,寻规变练”模式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在高三讲评课的具体应用,其心理学基础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主要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 2013 年福建省质检文综政治试题第 39 题的讲评为例,探索和总结了向福建省命题特点、向考点自身、向考题自身“寻规变练”的策略和方向指导性、学生主体性、形式多样性等原则问题。 关键词: 以学定教 寻规变练 高三政治讲评课 我校以“导学研讨,训练拓展”为核心模式的直面课堂的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省内大放异彩。 “先思后评,寻

2、规变练”模式正是其在讲评课的具体运用,为高三总复习的顺利推进和教育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立下汗马功劳。本文就高三政治讲评课中“寻规变练”的必要性、策略和原则问题,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为什么要“寻规变练” 寻找规律进行变式训练,简言之“寻规变练” ,即根据考题意图和检测目的评讲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归纳同类题型的特点及解题规律,并做必要的拓展及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可见, “寻规变练”作为“先思后评,寻规变练”讲评课模式中的关键提升性环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2(一)理论基础 “先思后评,寻规变练”模式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其心理学基础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

3、展区理论” 。作为心理活动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新问题的解决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知实现的,即需迁移学习。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我们,教学活动应及时突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在学生独立活动已达到水平的基础上,借助他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更高水平。 “寻规变练”正是把管理学习的任务由教师还给学生自己:在学生先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揭示规律,并通过拓展变式训练,促进创新思维发展,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 。 按照唯物辩证法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该模式恰恰摆正了内外因关系:教师的教(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学(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是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搭建“脚手架”让学生生成能力,后及

4、时撤去“脚手架”促学生独立攀高。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决定了本学科的“寻规变练”的特别要求:评讲不是就题讲题而是寻找规律,通过某题的个性进行归纳思维,总结同类题型的共性;通过已掌握的解题规律进行演绎思维,防思维定势,指导下阶段学习。 (二)实践意义 “先思后评,寻规变练”讲评课模式,包括自我订正反思(含合作学习)针对评讲寻找解题规律变式训练与拓展训练等环节,克服了传统讲评课的弊端,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有3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讲评能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发现新问题,培养举一反三

5、、知识牵引、思维拓展的能力。政治学科特点要求“寻规变练”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旨,打造智慧课堂、活力课堂。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 “寻规变练”以学生先思为基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良性互动,全面培养竞争合作、创新思维、独立表达、组织管理等能力,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 再次,有利于政治教师丰富教育思想理念,促自身专业成长。目标是行动的向导, “寻规变练”促使教师追求高效教学和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践、反思、提高,主动提高专业素养,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二、如何“寻规变练” 高三讲评课倡导“以学定教” ,主要是希望构建高效课堂,使“寻规变练”

6、,对症下药。越是典型性的题目才越能确保高效性。我们以 2013年福建省质检文综政治试题第 39 题的讲评为例,探索和总结“寻规变练”的策略和原则问题。 2013 年福建省质检文综政治试题第 39 题: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4话题一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专家预测,未来 10 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 4%5%的经济增长。 (1)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话题二 随着城镇化的

7、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应该全面传承下去。 ”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看法。 话题三 城镇化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 (3)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政府应该如何进行正确决策。 话题四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 ,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4)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一)寻规变练的

8、策略 1.向福建省命题特点“寻规变练” 高三讲评课要讲学生看不到的东西。 考试说明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从高考导向性的角度讲, “寻规变练”要求学生体悟高考真题及其规律,如高考考了些什么?怎么考?怎么赋分?5怎么解答? 细心分析福建省近几年的高考卷,可以发现,省质检卷对当年的高考有一定借鉴意义。第一,命题指导思想是“能力立意” ,突出主干,考查“双基” 。第二,以热点为载体,引导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参与能力。2013 年福建高考第 39 题从“城镇化”切入,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第三,依据考试说明 ,要不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

9、究问题能力。2013 年福建高考第39 题通过新情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多样的题型设计,全面考查学生能力,如演绎性题型考查对知识的整合、迁移、拓展能力,如评析题考查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如通过试题的开放性,注重过程与方法,考查探究能力。 总之,2013 年福建省第 39 题的逻辑结构一般是一个主题贯穿四个模块,设计角度是以当年热点为主题设四个探究,用四个模块知识回答,考查范围是由一个原理到单元到整个模块。2013年福建高考第 39 题紧扣“新型城镇化”热点,展开四个话题;“寻规变练”时,把背景材料变成“中国梦” 、 “美丽中国” 、 “机构改革” 、 “网络反腐”等,让学生出题组内讨论、

10、组间交流、全员学习,加强主观题的变式训练与拓展训练。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福建高考 39 题正是以“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为背景,突出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学生的整体反馈是考起来较顺,适应性好。 2.向考点自身“寻规变练” 高考政治试题年年变,不变的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高三试题涵盖面较大,但不可能对每一知识点进行全面考察。因此, “寻规变练”要与6考试说明联系,发现常考点、新增考点、能力要求变化的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激活训练。 如第 3 问的答题主要是要点不全,也有混淆知识范围答了国家宏观调控。本题考查的是政治生活,关键词是政府,那么以政府为主体进行考点联系,涉及政府性质宗旨、原则、

11、职能、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受监督等。引导学生“寻规变练”时,从主体角度整合,必修一有国家(政府) 、企业(生产经营者) 、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必修二有国家、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协等,必修三有国家、公民(文化享用者、传播者、继承者、创新者) 、社会媒体、企业等,必修四有人民群众等。各主体及不同主体间还可构建知识网络,深化理解,便于灵活运用。庆幸的是,2013 年福建高考第 39 题第 1 问是政府如何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快速准确答题。 还可从其他角度整合考点,如必修四的特点更适合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块整合。辩证唯物主义分为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

12、动性) 、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真理观等) 。矛盾观可总结出几条原理及其方法论,这些恰是第 4 问,学生“寻规变练”时要做的。从答题情况看出其必要:本题具有开放性,难度较大,主要问题是对矛盾分析法的知识网络掌握不牢,原理和方法论描述不够准确,理论与材料结合不太对应,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3.向考题自身“寻规变练”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答题上。若提高答题能7力的基础是考点的合理整合,前提是提高审题能力,那么“寻规变练”则是提高答题能力的捷径。因此, “寻规变练”更要求研究典型试题,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 如前所述,根据 2

13、013 年福建省第 39 题的命题特点,应该三审,做到明确“知识范围” 、 “题型” 、 “分析的落脚点” 。如第 1 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题型属影响类,思路包括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的落脚点是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材料中关键词“人口、产业、聚集、规模、经济增长”等,涉及的知识有资源配置、就业、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国家实力、资源环境等,即可组织答案。 本题的得分率不太高,主要是漏答了城镇化的消极影响,辩证思维能力不足。 “寻规变练”不但是变知识范围、变分析的落脚点,更要训练辩证思维能力。有的学习小组出题的方向就很有综合性,如“从哲学角度(矛盾观)评析推进城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经

14、济发展、乡村文化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不仅涉及审题三要素的变式训练,更是思维的拓展训练,这种有价值的问题在班级展开讨论,有利于全员全面提高。那么,第 2 问作为“评析类”题型,就由学生“寻规变练” 。总之,这两道题,不仅审题答题需要寻规变练,而且是不同模块思维的综合。巧合的是,2013 年福建高考第 39 题第 2 问是评析类题型(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 ,要求综合不同模块思维,如此学生在审题中就不易犯片面的错误。 (二)寻规变练的原则 1.方向指导性 8高考改革的走向是能力立意,考查学科素养。课堂改革目的是提高能力,故课改与当前高考、素质教育在本质上

15、不矛盾。 “寻规变练”要有明确方向性:一是坚持素质教育原则;二是立足考试说明导向的高考四能力;三是高三的试题命制要突出主干和“双基” ;四是具体的“寻规变练”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适度发展性,提高其实效性。如 2013 年省质检卷的讲评过程就是立足高考四能力,着重第 39 题第 1 问的“寻规变练” ,熟练了“双基” 、领悟了规律、强化了思维后,第 2 问就适度带过,第 3、4 两问由学生主动展开,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从一道题掌握一类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2.学生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

16、世界尤为重要。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通过教别人或立即应用的方法学习,保持率最高效果最好。因此, “寻规变练”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一是教学目标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二是操作过程要一切依靠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寻规变练”的生成及其成果要有保障有巩固有发展,由一切学生共享,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全面、全程、全员提高的目的。 3.形式多样性 “寻规变练”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有开放性,不拘一格。一是目标多维性,或着重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综合兼之;二是“寻规”角度发散性,如解题思路的发散、9对情景发散、对问题发散;三是“变练”形式多

17、样性,可口头练、笔头练,可个人、小组、全班练,可课内板演、抢答竞赛或课后展示。总之,殊途要同归,形式由实际内容决定并要服务于内容实质,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收获。 三、 “寻规变练”要“思前顾后” (一) “寻规变练”要“思前”处理好与“先思”的关系 如果把“寻规变练”过程看做一种生成,那么“先思”则是这种生成的基础。 “先思”不但要求学生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先订正与反思,寻找错误的原因,发现问题,并利用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解决问题,然后带着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课堂,而且要求教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认真阅卷,了解考情反馈学情,做好考试及评卷的分析工作,确定“寻规变练”的目标、重难点、方法及相关的预设。 (二) “寻规变练”要“顾后”处理好与“反思”的关系 当“寻规变练”有了生成,并不意味着目标实现就万事大吉了,师生双方的各种思维成果或是长期有思考的火花或只是瞬间的闪光,都需要通过深入“反思”转化成能力,提高素养。 “反思”要求学生做好错题本汇集,进行梳理与反思,实现质的飞跃。教师除了写好教学反思外,还须趁热打铁,依考情、学情编选变式题、拓展题,给学生矫正补偿练习的时机,从而强化效果、全面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