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852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间人口流动壁垒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进城务工,一些农民工父母由于无力支付孩子进城就读面临的住宿费、学费等诸多开支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将子女留在农村,由祖辈或留守在家的父母一方或亲戚抚养照顾,造成亲子长期不能共同生活的学龄前儿童随即成为我国年龄最小的弱势群体留守学前儿童。 目前,我国大约有 5800 万名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学前儿童占13.98%。父母外出打工,亲情缺失,幼儿最亲近的父母监护人缺位,代理监护人缺乏科学的教育意识,贫困地区学前教

2、育发展滞后,法律上保护留守学前儿童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仍不健全,致使他们逐渐产生了孤僻、封闭、冷漠、自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微观来看,这些问题将给留守学前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灰暗的阴影;从宏观来看,对社会的发展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性格孤僻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基本上都是隔代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中,而隔代抚养中的长辈精力有限,对孩子管教不严;寄养亲戚家中难免照顾不2周,有寄人篱下之感。这就使得孩子长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内心活动很难向外倾诉,久而久之孩子不愿与人交流,缺乏自信,性格孤僻。 2.情感孤独

3、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应与妈妈撒娇,与爸爸嬉戏,可是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却长期远离父母,难以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逐渐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往往很少与孩子们联络,有时甚至两个月才能通一次电话,孩子的情感无处寄托,孤独感油然而生。 3.认知偏差 学前儿童正是好奇心强烈、善于提出问题的年龄,可是对于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来说,担当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不在身边,阅读资料又极其有限,孩子有疑问常常无法得到及时解答或者得不到正确解答。这使得他们不能对事物产生正确的、完整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造成认知偏差。 4.自我封闭 大多数留守学前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和经济

4、条件的制约,大部分留守学前儿童都没有机会到幼儿园接受正规的教育。由于缺少游戏玩伴甚至受到同龄小朋友的歧视,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经历偏少,没有人际互动、沟通与交往,缺乏合作精神和意识,胆小内向,自我封闭。 5.强烈自卑 3留守学前儿童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同龄小伙伴嘲讽他们,大人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这些使得思维简单、单纯天真的留守学前儿童一心认定父母抛弃了他们,并非常羡慕那些可以跟着父母去城里的流动儿童。孩子们对自我的评价越来越低,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是一味关注自己的不足,对自身的能力毫无信心,自卑感强烈。 二、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父母背井离乡,亲子情感淡薄 区域经济发展

5、不均衡直接导致贫困地区外出打工者居多,致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大量产生,远离父母,难以见面,甚至连最简单的电话交流机会都少之又少,缺少亲情、关爱、督促与监督,致使亲子疏离,情感淡薄,这是造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因素。 2.隔代监护人缺乏科学的教养意识 承担着教养任务的隔代长辈和亲戚,他们没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有的甚至大字不识一个,他们自己也并没有意识到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是不妥的,根本不能适应幼儿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需要,而这一切都将对留守学前儿童的幼小心灵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这是造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最直接的因素。 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极其缺乏

6、 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还有所欠缺,有些幼儿园甚至没有一名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或者根本就是一些农村妇女组织的幼儿托管所和家庭式幼儿园,她们没有科学的基本的育儿知识,合理的教育4方法理念,关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亲子关系教育甚至是闻所未闻。 4.村委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注不够 部分农村政府和行政部门一味提倡农民到城里务工,提高收入,提升当地人均生活水平,增加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工作业绩,而对于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的关注少之又少,毫不重视,更没有针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教育举措。 三、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健全、完善有利于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成

7、长的普惠政策,加大政府和专项研究支持力度 第一,乡镇政府出台对于留守学前儿童建立关爱、维权、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使其不因父母在外务工而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身心健康、关爱和定期检查的保障机制,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合理、有效流动,鼓励城市优质资源到农村轮流任教和扎根农村教育,从根源上解决“三少一盲”问题。 “三少”即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接受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少、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少、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宣传开展少;“一盲”即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盲区。尽可能使城市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能够传递到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无人去做、无人培训、无人监

8、控、无人问津的真空地带问题,使农民工子女在留守地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政府委托或授权,妇联组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配套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爱心 1+1 扶贫助学活动” ,建立“扶贫帮5弱儿童基金会” “弱势儿童心理援助中心”等,聘请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法律援助专家等参与制定留守学前儿童权益保障制度和法规,从政策法规层面建立维权援助和心理疏导的有效机制。 第三,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以专项资助项目,实施和调动市场及公益慈善组织的服务资源,形成理论研究,实践运作,专家介入,幼儿园、家庭配合的合力,扩大社会对留守学前儿童人文关爱的牵动力和支持力。

9、2.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完善心理疏导机制,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 第一,加强源头建设,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关爱留守学前儿童教育援助机制” ,启动留守学前儿童“阳光工程” ,成立“关爱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法律咨询援助、家庭教育指导、儿童身心健康医疗服务、关爱儿童讲堂、 “绿色网站” “幼儿读书活动室” “幼儿游戏淘气堡” “幼小心灵驿站”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二,建立民间救助组织,整合社会文化教育服务资源。通过妇联、媒体报社、幼儿和医疗卫生部门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师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共同参与的“留守学前儿童心理援助志愿者俱乐部” ,有组织、有计

10、划地开展“结对” “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监护人与子女心灵沟通技巧辅导和危机心理干预活动,形成有力促进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人文关爱氛围和社会环境。 3.构建有效的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6第一,家庭层面。介入家庭教育,多途径开展代理监护人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指导亲子沟通,优化家庭成长环境,加强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帮扶,提供有效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服务和教育指导,提升代理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理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改善亲子关系,掌握心理辅导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第二,幼儿园层面。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专职、兼职

11、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架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游戏活动课程的内容、方法及途径,建立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幼儿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第三,社会层面。联合妇联、工会、共青团、村委会等共同建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监护体系,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加强媒体的正面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多方相互配合,互相协调,调动资源,共同参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整体推进这一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让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们一样,拥有一个温暖而温馨的童年。? (本文系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