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摘 要:在新形势和新观念的影响下,每个教师都处在深入学习、理解和适应的过程中。无论课堂教学的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目标是不会变化的,即预期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简单地说,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教学观渐渐明朗。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践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强调教师的思维,而忽略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形式化,而忽视教学的重点等。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要素着手,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重视能力和
2、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我们不可能在学生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要求他学会跑。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我们所期望的讨论。
3、高效课堂应该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 二、发散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 人文精神浓郁的历史学科中,通过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个人灵性,则是最宝贵的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学生从材料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读书读书,这个书是一定要读的,而且一定要学生自己去读。一味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是行不通的。又或者是问题的难度太大,教师对这些问题或许有自己的心得,但那只是教师的思维,不创设思维的梯度,没有架设合适的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绝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思维。统一在教师意志下的求同思维,是历史教学的大敌。 三、重视“外在” ,更重视课堂教学
4、的“内在” 俗语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同样教我们要重视自身修养。课堂教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课堂教学只具有形式,而没有内容,只求“动” ,而不求“思”缺乏探究性充其量可以起到有限的烘托气氛的效果,而失去的却是宝贵的教学时间和学生思维、实践的机会。更多时候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只是一种点缀,不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些时候,教师精彩而富于启发性的讲述,何尝不是引发学生对问题深刻思考的好方法?高3效课堂讲求实效,更具探究性,是要用心反思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 四、教师角色的相对转换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都必须通过自身
5、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的认知变化和行为方式变化上。因而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教师退居二线,也得随时高度警惕。相比之前,这种注意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关注他们学得怎么样,及时发现这个过程中的问题。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 ,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的。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都不是绝对的,教师角色的转换也是相对而言的。 纵观传统教学和新课改,两者的关系如同山和水,各有各的性格。山
6、,稳重恒久高远,亘古如斯,长守日月;水,开阔包容灵动,潮起潮落,桃花留香。山与水带给我们的启示,把握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扬长避短,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以高效课堂为课堂教学的宗旨,就一定能让教学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周正.教学活动本质的社会学分析J.教学研究,2005(5). 3彭开亮.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J.师道教研,2009(12). 44姬秉新.21 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J.历史教学,2005(7). 5李小平.新编基础心理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马燕萍 声明 新课程杂志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正规出版单位。从 2008 年 1 月开始,凡是我社编辑发行的所有正式出版刊物,均在新课程网站予 以公布,内容包括文章名称、作者单位地址和姓名,如在本网站查阅不到而以“新课程”名义出版的出版物,均属非法出版物,我社保留对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投诉举报。 举报电话:13546383910 0351-4061938 网 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