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摘要: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命题”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倾听与对话”的机会,使“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成为高三学生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体验;命题;经验;学力;学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0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01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变革,审视和慎思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的现状, “让人欢喜让人忧” ,强者把握机遇、智者创造机遇,弱者等待机遇、庸者丧失机遇。
2、笔者研究和分析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 ,许多不良表现(如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经验陈旧、思维僵化和思维替代等) ,有悖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追求,有悖于江苏高考自主考试命题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主动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如何基于“课标” 、基于“考纲” 、基于内容和学生等设计、实施和改进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是备考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笔者试以“命题”为突破口,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2一、概念界定 顾名思义,命题即命制试题。在教育和心理特质测试中,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它由刺激情景和对应答形
3、式的规定两部分构成。由于考生心理特质的表现具有环境依赖性,试题必须有刺激情景,又因为考生对某种刺激产生的反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规定考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就难以获得推测考生心理特质的资料。试题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刺激情景(情景材料) ,对应答形式的规定(设问)和测量目标(立意) 。 体验“命题”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方法,是教师基于“学生立场” ,引导学生站在高考命题者的高度(或角度) ,感知情境、感受设问和感悟立意,在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交流、分享、比较、反思中获得“学力”和提升“学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个性化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
4、而达到经验的充实、调整、改造和提升。人的经验从本质上说是将精神与物质融为一体的,经验是人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回顾与总结,是人的经历和体验的提炼和升华,经验不可以“复制” 。人的经验具有偶遇性、合情性、深刻性和一次性等特性。经验的产生总是与特定的情境联系着,有着强烈的偶遇成分,真正的经验,总是那么的深刻和强烈。 “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学力具有计划性、合理性、效率性和持续性等特性,学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周详的计划,必须是合乎社会需要的,强调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得,学生学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不间断地加以关3注。 二、实践研究 1.叙
5、事研究:讲述自己的故事 笔者在常州市北郊中学工作时,从 19962004 年连续八年上高三,有许多经历至今难以忘怀,如 2003 年 4 月笔者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开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课题为:有机合成和推断,作为一名第七年上高三且小有“名气”的青年教师,有机会“亮相” ,深知教研员金老师的殷切希望,内心充满了喜悦,也很“忐忑” ,静心思考、潜心研究,进行了原创的教学过程设计。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我看到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发现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临场发挥、应变能力欠缺,我想到了很多 听课老师对该课的评价与我的自我感觉还是比较一致的。市教研员金老师说:研究者勇于创新、不怕批评,
6、上了很难上的课。教师教方法,引导学生用方法,机会留给了学生,有实践,有深度。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新情景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面对新情景、新问题,有时不知所措,学习效果不太好。 董老师说:该课引导学生从方法、能力意会实践的体会潜意识,追求潜移默化。 该三条线拧成一根绳:第一条线,从起点到终点,丙烯其他物质的合成过程;第二条线,学生的元认知到知识、能力的建构;第三条线:高考命题的产生过程。将三股劲合成一把力:第一股劲: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股劲,教师的智慧与设计;第三股4劲,教学参考材料(包括试题)的有效利用。 研究是成功的,效果没有预想的好,自我感觉是“失败”的。彻夜难眠,想
7、再上课,第二天早上大约 645 分,笔者和省常中许老师(原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联系,想去上课(他欣然同意,我很高兴) ,上课前还有些紧张,但很自信,上课时省常中学生表现不错,师生互动充分,效果良好,上完课后比较兴奋,真正享受到自我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2.个案研究:发现教师的经验 2006 年以来,多少次课堂观察,笔者收集和记录了许多让学生体验“命题”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了很多蕴含教师智慧的“亮点” ,现摘录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 案例 1硫及其化合物的一轮章节复习教学片断 思考:请根据下列反应现象,找出与之相应的溶质并说明 SO2 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点评张老师采用“竞答”
8、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SO2 的性质覆盖较全面,既夯实了基础,又培养了能力,如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设计有思想,引导学生学会从宏观(现象)微观(本质)来思考,用符号来表征(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但是,情景设计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内容的呈现方式过于重复,个别问题开放性不够,类比迁移、比较分析不够,从而学生的思想不够深入,如中碱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中通入 SO2 也会褪色,向品红溶液中通入 Cl2 等也会褪色。 5案例 2醇、酚一轮单元复习教学片断 已知有机物 A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请以小组为单位就有机物 A 设置问题,向其他小组发问并做出评价,各小
9、组同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要求:所设置问题不宜过难过偏,否则作废;将所设置的一个问题和被问小组组号写在黑板指定区域内,注意均不要与已写的其他小组重复!) 学生提出的问题摘要如下:该物质有几种官能团?能发生哪些反应?该物质的分子式?该物质有几种环境的 H 原子?该物质和 NaHCO3 反应的方程式?该物质 1mol 最多能和多少溴单质和氢气反应?该物质有几个手性碳原子?该物质有几个碳原子共面?该物质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结构简式。 点评盛老师设计的学生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了学生设问和提问能力的提高。学生较难回答和,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命题”的技巧,促进了学生对“命题”的理解
10、。从问题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学科“四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便于教师进一步分析和把握学情,根据学情来调整和改进教学。但是,情景设计未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过多、过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 ,要求不妥,学生不能理解“过难过偏” , “否则作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案例 3无机综合探究题二轮专题复习教学片断 情景引入: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 Cl2 相比,ClO2 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用 ClO2 处理过的饮用水(pH6为 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
11、不利的 ClO2-(亚氯酸根离子) 。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的 ClO2-含量应不超过 0.2mg?L-1。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碘量法进行测定。ClO2 与 I-反应的转化率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 1、图 2 所示。 问题解决一:你从图 1、图 2 中能提取哪些信息? 小结:基本思路; 信息呈现的方式。 问题解决二: 饮用水中 ClO2、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ClO2 被 I-还原为 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 3 所示。 1.某一试样中只含有 ClO2,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 VmL 该试样中 ClO2含量。 (反应生成的
12、I2 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c mol?L-1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2Na2S2O3+I2=Na2S4O6+2NaI) 2.pH2 时,ClO2-能被 I-完全还原成 Cl-写出离子方程式: 。 某试样中只含有 ClO2-,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 VmL 该试样中 ClO2-含量。 3.用 ClO2 处理过的饮用水常既含有 ClO2 又含有 ClO2-,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 VmL 此种饮用水中 ClO2-含量。 问题解决三:(09 年江苏高考 18 题) (略) 自我检测:(略) 点评周老师想法独特,将高考题进行拆分和组合,将复杂情境、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设计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命题”
13、的过程,7研究试题的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力。情境创设从“虚拟”到“真实” ,引导学生感知化学学科的魅力,领悟化学学科生命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价值。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课标”和“考纲”要求有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对教学过程和细节的把握、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深度认识有待提高。 三、反思总结 1.体验命题,是一种观念 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形象。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学习新理念,创生新观念,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近、逐步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教学观念生发于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观念经过实践的检验又得以升华,否则,很可能是“理论一大套,
14、实践做不到”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从“精讲多练”走向“精讲精练” ,走向“少讲多学” ,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命题”的体验,让学生有更多“倾听与对话”的机会,使“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成为高三学生良好的品质。 2.体验命题,是一种策略 策略是为达到某种预测的效果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体验命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从经验走向学力。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体验命题,是一种“引导探究式”教学或“问题启发式”教学,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通过体验命题来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主学习
15、、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8种方式,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提升经验,进而形成和发展学力。 3.体验命题,是一种“技术” 命题的技术,对学生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体验命题的“技术” ,对学生来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体验命题的“技术” ,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体验命题的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巧,如设问的技巧,教师可以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引导学生从设问的目的、设问的内容、设问的方式、设问的角度和设问的难度等方面来考虑,引导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 ,从“不愿意”到“愿意” ;体验命题的“技术” ,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努力实现的过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材料加工变为题干,将问题排序变成题支
16、,编制成各种题型的“原创题” ,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成为“好题” ,将“好题”推荐给同伴做,在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中实现共赢。 总之, “教是为了不教”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化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有方法地培养学生的学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夯实基础。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 ,化学教师应努力创境设问、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让学生体验命题,在感知、感受和感悟中成长、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2 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9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第 1 版):1 3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3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8 4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吴永才.论新形势下教研员的角色定位J.化学教育,2012,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