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也谈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美学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在具有浓烈爱国主义的历史课文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中学历史美学教育研究的对象 中学历史课中的美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本人认为,是世界观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标准的问题。这对于未成年、可塑性极大的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世界观问题是做人的根本问题,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责任非常重大。 二、美学教育在中学历史
2、教学中的地位 中学美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历史教学的每一节课,是历史课自始至终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部分,即历史教学的主线、原则。只传授知识,不注重思想教育.造成知识与思想脱节,这不是历史教学的目的,容易将历史教学引向歧途。我们在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以什么思想去指导我们分析呢?必须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表面现象所2迷惑,不被假象所左右。把这一观点,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运用现实社会之中,去分析当今社会的
3、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而受益终身。 三、中学历史教学与美学教育的关系 如前所述,美学教育在历史课中起着主线的作用,那么,知识的传授又放在什么位置呢?当然,偏重美学教育,这不是真正的历史课,放弃美学教育,这失去了历史课设置的重要意义。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的一门艺术,也是教好中学历史课必须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人认为,中学历史课的美学教育必须以历史史实为依托、为载体,以美学教育为精髓。脱离史实的教育是空洞的、乏味的、缺乏说服力的,去掉美学教育是枯燥的、无意义的。这好比长满绿叶和红花的树,历史史实是树干、树枝、绿叶,美学教育是
4、红花。只有叶更绿,花更红,才会给人以美感。反过来,美学又指导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特别是那些具有两重性的历史人物和两面性的历史事件。例如,我们不能因为喜爱岳飞而忘记了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的杨么;不要憎恨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忘记了他曾率军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不要憎恨李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又与日本签定了卖国求荣的马关条约 ,而忘记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积极作用。就像鸦片战争这样的历史事件,它一方面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国家主权丧失,领土被劫,人民遭殃。另一方面,它又猛烈3地冲击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把资本主义的清风
5、吹了进来,唤起了有志之士的觉醒,才有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因此我们说,历史知识和美学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相互间完美的结合,才能够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给人以教益。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十分有害的,也是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应该出现的。 四、美学教育在中学历史课中的运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美学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下面以初中教材中的事件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在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下列四种方法: 1、讲解法。就是在讲课过程中直接渗透美学教育。如讲革命先烈,我讲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同志时,突出他坚持真理、不怕挫折、英勇无畏、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引诱,毫不动摇,体现了
6、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2、启发法。以假设的方式启发学生,让他们明白道理。如“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国外形式变得更为复杂。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想用飞机轰炸西安以达到取而代之之目的;此时张杨邀请中国共产党参与解决西安事变。我给学生提出一种假设:如果你是共产党领导人,会怎么办?部分学生认为:主张杀掉蒋介石,以解他对共产党和红军斩尽杀绝之恨,多数学生认为:在大敌当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通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统一到了后一种观点上。这样使学生增强了是非辨别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容、大度。做事顾全大局。 43、对比法
7、。对比法可以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可以是同一类事物用不同方法处理其产生不同效果的对比,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东西;也可以先同一类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的列比。第一种情况如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曾不可一世,但它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最后必将走向失败,从而让学生明白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并建议学生到校图书室借毛泽东同志的论著论持久战进行阅读。第二种情况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1958 年,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想一步跨入共产主义,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而 1960 年,中央实行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人民生活稳步上升,以此教育学生
8、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第三种情况如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在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全国解放后的各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培养学生处理事情的灵活性。 4、探究法。探究法就是让学生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大胆的探索,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根基。也是历史课永恒的课题和精髓之所在。我把有些复杂的历史场面提出许多假设(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只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远的,如假设没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会如何发展?革命会提前多少年成功?抗日战争时期不执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会出现什么局面?对抗日战争有何影响?近的美国重返亚太,纠集一切可以纠集的反华力量,无所不用其极,拉帮结派,遏制中国,对抗中国,针对美国的重返亚战略,我们应做好那些准备。以5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走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