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754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104-02 一、对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的认识 1、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但在 20 世纪的一百年里,国人持续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自
2、己的文化传统持不信任态度,甚至简单粗暴地予以拒斥,从而妨碍了国人对本土文化传统辨证与科学的认识,也导致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传统文化仅以“成语” 、 “引语”或“戏说历史”的方式残存于他们的意识里。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快,中国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文化不仅不能满足我们习惯性的精神需求,甚至与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有着根本性的利害冲突。中国人如果要在世界族群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本位、文化价值观与文化立场。于是,让传统回归现实成了当今中国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要。 22、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教育现实的需要。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孔子儒学研
3、究会会长鲜于煌先生认为:传统节日与一个国家的文明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关系,节日文化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瑰宝。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4、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教育现实的需要。 二、传统节日承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健康的民族精神 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是灿烂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与传递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健康的民族精神,是弘扬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挖掘、汲取。 1、传统节日文化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伦理文化十分兴盛,传统节日文化无不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因素。 “仁义礼智信” 、 “忠孝廉耻勇”等中华传统
5、美德在传统节日文3化中时有体现。如春节期间,亲友之间要相互拜年,从而营造了仁义、重礼的浓厚氛围。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在古代祭法中,除了家族祖先应该祭祀外,还祭祀对人类群体的生存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物。比如重要的文化创制者(黄帝、伏羲等) 、能够抵御大灾大难的重要人物、抵御外敌而献身的先烈。因此清明节,除了对家族祖先的纪念,还要对许多有功德的人进行纪念,通过祭祖和扫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敬祖崇德的美德。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具有敬老、祝福老人长寿的意蕴。自1989 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 9 月 9 日定为“老人节”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 2、传统
6、节日体现出蓬勃向上的民族思想和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精忠爱国、刚健有为、敬畏生命、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贵和尚美、感恩崇德等文化精神,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3、传统节日具有精神调剂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如饺子、元宵、巧果、月饼、重阳糕、团年饭等。可见物质生活尤其是“吃”在传统节日中体现得非常充分。然而,传统节日却并不局限在物质生活层面,每一个节日都蕴含了精神、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因素。传统节日伴随着中国的农耕文化而发展兴盛,具有让劳动者定期精神享受和精神调整的重
7、要功能。经过长期的劳作之后,过节具有精神调剂的重要作用。使人的生产生活节奏与自然节律协调。 4、传统节日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的功能。传统节日凝结4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有力地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和合”文化的集中体现。有学者认为, “和合”是中华文
8、化传统的精髓。这种“和”的思想,不仅是指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而且也包括了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三、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的策略 正是基于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上述重要意义和教育价值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才要利用好传统节日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健全的品格。具体做法如下: 1、挖掘教材内涵,适机渗透节日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节日文化内涵,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通过“传统节日之旅”知识大考场、 “节日赛诗会” “节日故事会”等竞赛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
9、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传统节日诗文研究” 。节日诗词是是中国传5统节日的文化经典,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蕴涵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因此,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各类诗文进行诵读、体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挖掘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以建设与补充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
10、”的重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我国传统节日诗文,然后按主题归类为:如勤学篇、爱国篇、忠义篇、励志篇等,或按节日类型归类为:如春节诗文、清明节诗文、端午诗文、中秋诗文、重阳诗文等。同时,整理修订成册供学生诵读欣赏;建立“传统节日诗文欣赏”网页或利用校刊、校报以及校园广播台开设节日专栏,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节日为契机在班级里举办传统节日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心得或设立专题引发讨论,引起争鸣。如“我谈诗人笔下的节日” 、 “悲欢交融的清明节” 、 “一轮明月多样情”等。培养学生诵读、说话、写作的语文素能,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培育学生的民
11、族精神。 四、结语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和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意识,站在传承文化与培养人才的高度上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并利用好传统节日这个载体,使学生获取语言技能,感受传统文化,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文化品位、充实文化底蕴,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成为新时代合6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汉秋,让传统佳节湿润民族精神J红旗文稿 2008 2、严考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2007 3、张贷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4、陈松林,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 2003 5、杨琳,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6、罗启荣、阳仁煊,中国传统节日 科学普及出版社 7、日本关敬吾著、王汝澜、龚益善译,民俗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