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088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本课堂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的机会 ,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 ,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知识材料激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如在三年级两步应用题教学时,

2、先出示:果园里有桃树 25 棵,梨树 18 棵。 接着问:你能根据上面的条件提出问题吗? 学生跃跃欲试 生 1:一共有多少棵树? 生 2: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生 3: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多少倍? 此时,再出示问题:苹果树有多少棵?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疑惑,有的惊奇,结果大家认为:此题“不能做“,原因是苹果树与已知条件没有什么联系。 2适时启发道:那你能给题目补上一个条件, 、使它可以求出苹果树有多少棵吗? 此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生 1:苹果树比桃树少 3 棵; 生 2:梨树比苹果树多 3 棵; 生 3:苹果树是桃树的 2 倍; 生 4:梨树是苹果树的 4 倍; 生 5:苹果树比桃树和

3、梨树的总数多 3 棵; 生 6: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 3 棵; 生 7:苹果树是桃树和梨树总数的 2 倍。 这样的教学,一开始是根据条件提问题,复习了已学的知识,接着设疑:苹果树有多少棵?就造成了一种认知冲突,创设了思维情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现和表现的机会。由于学习主体的基础不同、个性存在差异,他们自主呈现出来的学习材料要比教材上的一个简单的例题和练习要“厚重“得多,同时也更有针对性。这些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易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情感的共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活动得到了强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 开放、自主的课堂,发掘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

4、,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 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量地开放,教学方法要为学生提供无穷大的探究机会,坚决摒弃传统的先讲3后练德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再适时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再创造,再猜测与验证。如我看了三年级数学中的“毫米的认识“一课的教课光碟。课上的一个精彩的片段: 师:看图说出线段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生 1:线段的长度是 37 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 1:1 厘米是 10 毫米,3 厘米是

5、30 毫米,再数上 7 毫米是 37 毫米。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2:从 4 厘米里面去掉 3 毫米得出 37 毫米。 生 3:3 厘米是 30 毫米,加 5 毫米再加 2 毫米就是 37 毫米。 生 4:我是 5 毫米 5 毫米地数出来的,5,10,15?35,再加上2 毫米就是 37 毫米。 师:5 毫米是哪儿来的? 生 4:尺子上面每厘米中间有一条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它的左边是 5毫米,右边也是 5 毫米。 反思上述教学片段中,就一句“有不同的方法吗“,使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 1 和学生 2 把读线段的方法说得十分清晰,无需教师多加一句,学生 3 和学生 4 的思

6、维更独特,不仅会读线段的长度,而且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每厘米中间的一条稍长的刻度线。仅仅一句“有不同的方法吗?“,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4学生,学生的思维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上述两个教学片段中,教者为学生搭起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 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

7、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 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 。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 五、 注重反思,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5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 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以生本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得以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