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摘要:中学物理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浮力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问题情境; 物理教学; 原则; 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1-01 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提出问题,首先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实践体验
2、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疑惑、惊奇的情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课堂, 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标准倡导,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1 。因此,物理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因而教师应选择有较大自由度的问2题或学习材料来拓宽学生探究
3、的范围,使问题情境具有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趣味性原则。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 物理教材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如:苏科版教材序言中加热盛金鱼试管的演示实验 2、人教版教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等学生实验3 、沪科版教材信息窗中介绍帕斯卡实验等物理学家的故事。教师要努力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各种充满趣味性的内容,创设好的问题情境,适时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 1.4 难易适度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索,找到新知识的“生长
4、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水平“的迁移。 1.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物理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物理现象并加以解释, 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 2.1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培养学生3
5、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A.利用课堂小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以下“拔河“实验:让十几个学生拉紧一根绑在柱子上的绳子,老师只在学生与柱子之间轻轻地拉一下绳子,所有的同学都被拉了过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有悖常理的疑点,就会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使他们内心充满强烈的求知需要,这就呈现出问题情境。 B.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验证性实验是为了验证以前学过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这种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索性实验主要
6、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来探索总结得出一些物理规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积极性。 C.利用实验的延伸创设问题情境。如利用“平抛“的原理,可以测物体的速度。那么,是否可以用“平抛“的方法测出某弹簧的压缩量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关系呢?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要求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知识要掌握好,而且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从而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的层次。又如,我们可以学习完力学之后,复习实验可问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你能设计出几种测量动摩擦因素的实验。 2.2 联系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7、。学生之所以害怕高中物理,对物理规律和概念敬而远之,主要就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不到4物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不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必然会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3 引发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当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产生矛盾,引起认知冲突时,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动机,引导他们产生迫切掌握知识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日常观念和物理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
8、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提问: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相比,哪个物体下落得快?有的学生不假思索,认为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此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现象中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总之,教学应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又是学生的智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2 2王瑜 刘炳升 物理(8 年级上册)M江苏科学出版社 2005,6:2 3课程教材研究所 物理(八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