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做、学、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就要“把工作当做学问来做” ,即做、学、问。先去做,不会做或者做的过程中有困惑,就去学,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边学边做;“问” ,问“书本” 、问别人、问自己。可以说,谁能把这三个字做得到位,谁就能达到教学与研究的较高境界,进而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一、做:勇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否则教师专业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 。大凡教育家都是很注重实践的。陶行知先生原名陶知行,当他认识到“行而后知”的道理后,改名陶行知,这是他的“行以求知知更行”哲学思想的体现。陶行知对此有十分精辟的论述:
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言下之意:没有行动这个老子,怎能有知识这个孙子?更谈不上有创造这个孙子。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成功地实践了“乡村教育”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既是苏联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又做过班主任,还教过许多学科。他所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被称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之“圣经” 。因为这本书是他专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写的。由此可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才是教育科研2的根本出路。 一般来说,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智慧的途径不外乎三种,
3、即正规的学校教育,上岗前培训,教学中的“做中学”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我认为第三种途径是最主要的,并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二、学:善于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善于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第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习。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 “教学相长”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原则。 第二,知识迅猛更新的时代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 80%。面对知识大爆炸的现实,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信息,居
4、高临下地把握当今教育教学及研究的焦点、热点与难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桶里”有长有水,有活水。这样才能真正站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用最新的教育理念看待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策略与方法。 三、问:勤于思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关于思考,有一个小故事使我触动很深。 卢瑟福是一位大科学家,一天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学生正在伏案工作,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 ”卢瑟福3进一步问:“那你早晨也在工作吗?”学生以期待老师赞许的神情说:“是的,早上我也在工作。 ”卢瑟福迟疑了一下,说:“那
5、么,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如果不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说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了。正如古人所云:“心,灵物也;用则常存。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 1.随时思考,化解教学、科研难点。 教师在读书看报或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经验的同时,都要有随时思考、随时撰写教育教学随笔的良好习惯。教育科研随笔,是一种自己日常的教学教育记录,再加上体会与灵感。然而这些记录是深入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一个教师如果养成了勤于思考、勤于记录的习惯,点点滴滴,集腋成裘,则终成大用。 2.聚合思考,突破教学、科研难题。 光有零星或随意的思考是很不够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思
6、考必须具有针对性,要清楚自我研究的目标与方向,同时要充分保证深度与广度。通过一定时间的零星思考,对某一问题这方面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作聚合性思维,以便突破临界状态,使问题研究进一步深入,达到一定高度。 3.笔耕不已,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教学、科研的最终目的不是写文章,但教师要获得高速度、高层次的专业发展,又不能不写好教育教学文章。通过教育教学文章的撰写,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体会认识加以提炼与归纳总结,教师的专业水4平才能真正得以提升。撰写教育教学文章,它的好处主要是培养深度思维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正确表述自我观点的能力、锤炼词句的能力和甘受寂寞的坚韧品质等。 教育教学文章分教育教学论文
7、、教育教学故事随感、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可以是针对自己的,也可以评析别人的) 。不要拘泥于形式,各种方式的写作都要学一点,懂一点,但主要还是以教学案例与教育故事随感为主。 写教育教学文章克服惰性是很重要的。有人曾经研究过,诺贝尔奖获奖者很少有第二次获奖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人有天生的惰性。克服先天的惰性,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这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茅盾说:“才能是经验的积累,成功是吃苦的忍耐。 ”一句话,千万不要奢望在“做、学、问”这三个方面,一定会给你的专业发展带来“立竿见影” 、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充满“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心,有一双洞察教育问题的眼睛,一双敢于在教改中实践的双脚,一双笔耕不已的双手,加上一个不断思索的头脑,实实在在去实践,点点滴滴去积累,反反复复去思考,勤勤恳恳去写作,你就一定能大所收获。也正如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开班典礼上讲过的这样一句话:“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