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做好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文言文既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市语文中考的重要内容。理所当然也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就初中文言文教学而言,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把“读”进行到底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读”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没有异议。?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们把“读”都看得很重。每堂文言课里一定会安排一些“读”的环节,读的形式也颇丰富,有齐读、个人读、角色读;有领读、范读、媒体演读等等。不仅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还很注重“读”的指导,也关注“读”的评价,力求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出“读”的一定效果。客观上讲,教师们在课堂上呈现出的许许多多“读”的方式以及对“读”
2、的指导等,对于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而言既有必要,也一定能增进学生“读”的效果。 但事实同时表明,初中文言教学要加强“读”的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读的要求”要合乎实际。许多教师在文言教学中“读”的意识很强,但提出的“读的要求”往往很随意,缺乏针对性。文言文的“读”有其文本特殊性,学生由“不会读”到“能够读”再到“会读”最后至“读得好” ,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初识文本、了解文本、理解文本、融入文本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读的要求”合乎这个过程实际,让“读”成为促进这个过程不断深入的有效方式。 2二是“读的指导”要追求实效。一种课堂事实是:教师没指导的时候学生还能够读一读,教师一指导学
3、生反而不知道怎么读了。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学生不断被口头要求“这里重读” 、 “这里慢读” 、 “这里延长音”等等,可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读” ,结果学生的读成了一个类似调试弦音的发音行为,读得战战兢兢,读得无所适从。教师这种“读的指导”纯粹是“为读而读” ,纯粹是为了完成“读的指导”这个动作。我们认为, “读的指导”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 ,要从词句表意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到“这样读”的必要,使学生的“读”成为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表达;同时我们认为,与其给学生一些说教式的读法指导,不如多给学生一些读的示范,领读、教读应该依然是增进学生诵读效果的经典方式。 三是“读的环节安排”要合乎
4、规律。有一种现象值得讨论:文言课堂很多时候似乎分成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读课文” ,后一部分是“理解课文” , “读课文”的时候不涉及课文理解, “理解课文”时很少安排“读” ,将“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人为分开,成了两个互不兼容的学习环节。这种课堂现象不应该是文言教学的良好规划,无助于增进学生课堂学习文言的效果。文言文“读”的目的是什么?在促进学生识记积累文言的同时,促进学生把握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文言课文的“好” 。 “读课文” 、 “理解课文”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习过程,通过“读课文”促进“理解课文” ,又因为“理解课文”了而使“读课文”有更好的表现。将“读”融入到“理解课文
5、”的过程中去,这样的读更符合学生学习文言的规律。 3二、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把“积累”落到实处 就初中文言学习而言, “积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二是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虚词和实词,三是初步形成文言语感,四是了解一些文言文化常识,五是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等等。 客观地说,初中教师普遍重视文言积累,只是重视的重点值得讨论。教师们强调的积累重点往往是两点:一是背诵文言文。背诵的内容是教材中规定的背诵课文以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篇目,背诵的要求在许多教师看来就是默写,要求默写出规定背诵的文言内容。二是掌握常见的词句。 “词”是指常用文言虚词和常见实词,如之乎者也、古今
6、异义、通假字等;“句”是指常见文言句法词法,如倒装句、省略句、词类活用等。 “积累”这些内容是符合初中文言学习实际的,问题是积累的重点为什么只是这些?原因很分明,我们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考什么就教什么”在这里表现为文言文考试考什么我们就重视什么;在考试的强力导引下,文言积累的重点集中在背诵默写、常见词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适合考试也常见于试卷考题当中,而相对忽视了语感、方法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对于文言文学习而言意义非凡。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以文本学习为主,把文本学习“做”充分 文本学习是指对文言文本身的了解、把握和体认,包括掌握字词、
7、理解内容、弄清文意、熟读成诵等等。文本学习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定位,因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是起步阶段,只有通过文言文本身的4学习不断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字词和文言语感等等,才能为进一步提升文言素养奠定基础。 以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为例。许多教师教授这篇文章时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文章内容,是重点;二是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是难点。. 在我们看来,这篇文章教学所确立的两个目标涉及到记承天寺夜游的两个层面:第一个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是基于“文本学习”层面的内容,强调的是词句的掌握、内容的把握以及对文章精彩的体味等等;第二个目标“体会作者乐观旷达情怀”是基于文学层面的学习内容,是基于作品与作者关系的探讨,是基于作品并超出作品,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内形成对作者的某种认识。第一个目标的确应该是文本学习的重点,是这篇文章的教学主体,教师教学该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把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做”充分, “做”扎实。第二个目标尽管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但这个难点不一定甚至没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内容。 我们主张,文言文教学要以文本学习为主为重,适当涉及文学,有机渗透文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