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煲好语文学习的心灵鸡汤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而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 ,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 。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 ,是“指” ,是引导学生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形象地说,就是“煲好语文学习的心灵鸡汤” 。 汤料一:四味药:懂、悟、联、用 我这里所说的“懂” ,并非狭义的指对语言文字的懂,而是对语文学习的管理,要真正学好语文,就要让学生懂得管理自己的语文学习。因此,这一个“懂”字,起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懂得语文学科的性质;二是懂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三是懂得语文学习的方
2、法。有了这三懂,才会有后面的悟、联、用。 1.语文学科的性质 新教学大纲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人文性,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只有使学生懂得语文学科的性质,学生才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语言、学文化。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深入认识,老师要深入浅出地阐述其要义,并由此化为学生的认识,进而化为学生的行动。 我是这样阐述其要义的: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中的“交际” ,我认为应是“书面交际”和2“口语交际”的总和。身居斗室,一书在手,各色人等,在作者的“介绍”下,纷至沓来。难道这不是一种交际吗?在这种交际中你认识了三教九流,结识了圣人朋友,心灵
3、的对话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慷慨激昂,令你眼界大开、心旷神怡。可在这种交际中,你首先得有语文基础,你要学会字词,你要理解语言,你还要懂得欣赏如此才能打开交际的大门,进入交际的宝山;而要带回宝山之“宝” ,你就得有语文能力:占有、挑选、携带。携带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你得有恒心、耐力、毅力。在此基础上,你肯定不会只满足于进人家的交际门,你会想做交际的主人,那就拿起你的笔先做好作文。作文最直接的交际对象是老师,为了交际的成功,你首先要做到的是写字一丝不苟,语段文从字顺;再为了交际对象的欢心,你得不违交际对象的初衷,尽量满足其要求;而这一切又取决于真情实感,一切的矫揉造作,都将被交际对象识破而导致交际
4、的失败。 口语交际则要求听话善解人意,表达语言得体,同时注意时间、地点、场合、身份等。 在中学语文课堂,我们不仅可欣赏到中华民族的精品要文,我们还可品尝到外民族的“美味佳肴” ,采撷到世界各国的“奇花异葩”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你成为交际的主动者,再由此延伸到课外,你就有“可能”成为交际高手。 为什么我不说这就“可以”成为交际的高手呢?因为这里还有个“文化”含量的问题。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鲜活的生命,老师将带领你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理解领会,3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这一阐述,我为学生捧上的是“语文学习的心灵鸡汤” ,使学生理解“交际” ,进行“交际” ,善
5、于“交际” ;同时有意识地学习文化,汲取精华,丰富积淀。 2.语文学习的规律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语文学习重在积累,重视语感。有了积累,有了语感,就能在“交际”中左右逢源。所以,我告诉学生,语文这块肉,不能快煮,只有慢炖,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语文素质。如何培养自己的语文素质?就是培养一种书卷气。学语文亦需要练一身内功,修一种文气,才能悟道,才能联系,才能迁移。否则,仅是学到一些皮毛。 3.语文学习方法 懂得了性质,懂得了规律,我们也就有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是以文学文: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记、背、解、析、赏、悟、联、用,八字方针,八大功。而这八大功又分为四层: 记功、背功,
6、第一层;理解、分析,第二层;欣赏、感悟,第三层;联想、运用,第四层。 二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观察生活,感觉生活;提炼生活,升华生活;学习语言;关心热点,关心动态“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如此,你就能做到:4听:择其精要,悟其深道;说:言随意转,口中吐玉;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写:情到理到,妙笔生花。 这就是四味药形成合力的作用。同学们,煲好语文学习的心灵鸡汤,它将使你终生受用!以上即是语文学习的心理管理,即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我把它称之为语文学习心灵鸡汤的四味药。 汤料二:一花一果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普遍缺乏成就感,故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
7、情。这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思考一下:(1)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学得不出色,教师教得不满意?(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3)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目前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既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
8、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一花一果”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久而久之,发展为“满树繁花” 。 “满园硕果” 。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5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有助于存在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的学习。 难道考得过多过难,问题成堆,真的能够引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吗?实际的情形是,过多的问题形成的巨大压力,具有对师生信心的摧毁性效果。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
9、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 ,谈何“用”?没有储备,怎么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依然处于一种简单的、不科学的教学思维控制之中,这种思维的内核就是数量的积累,必然会有质量的提高;先难后易必然畅通无阻。显然,不革故鼎新,终将误生误己。 汤料三:调火调温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在语文教学中,亟待转变思路,更新做法。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压力的做法;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获得成功,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1.主体意识, “伐谋”为上
10、孙子?谋攻提出“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我认为语文教学也应重在“伐谋” ,重在智取,重在管理,重在指导;而不在“攻城” ,不在“勇胜” ,不在蛮干。可这三大禁忌却正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采用最多并乐6此不疲的基本模式:(1)大量讲述;(2)大量考练;(3)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 这种做法的弊端本末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攻城”的战术特征:“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旷日持久, “久则钝兵挫锐” ,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考练中被抵消;在无效考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11、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我以为,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1)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2)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 ,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地“指导” ;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2.精于指导,控制情绪 在精讲、精练、 “留白”的管理基础上,教师则应在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
12、的短、中、长期目标;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地学习和复习,使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 ,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目的。在这样的任务定7位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 3.构筑体系,形成能力 (1)使学生具备运用多种学习材料的能力;(2)使学生具备完成多项任务的统筹安排的能力;(3)使学生具备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具备方法多样性的探索和归纳的能力;(5)自我监控的能力,例如,目标任务的监控、自我激励、自我督导、自我调节、自我改进、自我评价等。这
13、样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热情,让学生既成为求知者,又成为思想者,更成为管理者。因为,无追求,无以成就学业;不思考,无法掌握规律;不懂管理,效益必然低下。 4.制订计划,保质保量 高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的学习,而自主学习必须要有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一个计划,一天的就是一年的,也就是一生的。 ”而学生干脆就没有计划,因此,他们的学习,他们自己心中无数,甚至漫无目的,自然导致其学习的低效率。教师理应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把学生的语文学习纳入计划的范畴,纳入管理的轨道。让学生学习时有目标、有任务、有要求。这样才有数量与质量的保障。 5.科学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应及时、客观、准确而敏锐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点评利弊得失和努力方向,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以上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管理,即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方法的指导我把这称之为“一花一果” “调火调温” 。 8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定位应该实现重大改变。教师的根本任务应转变为“导”和“管” ,即“煲好语文学习的心灵鸡汤” ,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直中学)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