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错中引思,思中则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其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真正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现状对策一、现状透视 在办公室中常听到有老师对着学生所做的作业哀叹道:“哎,怎么又漏题了” “哎呦,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之类的话。随之教育学生时也常念叨:“你怎么那么粗心呢” “你上课没听清楚吗” ,其实问题没那么简单,学生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本还是在于解题方法,解题能力的问题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
2、力的缺失一直是数学教学的“瓶颈”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原因 (1)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水平低 如果学生根本不具备解决某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那么显然会导致问题解决错误。 (2)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容易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 2由于受到思维定势消极作用的影响,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不能准确审题 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没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动笔答题。学生审题时没有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来理解,不假思索地念一遍就做。在求速心理,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 (4)没有认真反思的习惯
3、2.教师原因 教师教学过程失当。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不完整,常常对审题过程包办代替。这样,学生失去了审视题目、思考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解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 1.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 1.张师傅把一根木头锯成 6 截,要锯()次。很多同学就填成了要锯(6)次。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 次,就能锯成 6 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演示给学生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
4、,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3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 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 10 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 9 次。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 2.学习领会转化的思维方式 例 2.妈妈有 50 元钱,买米用去了 28 元,买菜用去了 20 元,妈妈的钱比原来少了多少元钱?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50-28
5、-20=2(元) 。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钱为什么会少?”“能否把比原来少的钱”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少的钱”就是“用去的钱”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的只数”就是“飞走的只数” ,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妈妈有 50 元钱”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维方式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3.引导学生学会仔细的审题 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弄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问题的回答。
6、(1)培养学生做题先读题的良好习惯 读题是初步了解题意,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4的开始。教师决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包办代替帮学生读题。读题时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题目读顺。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教师要帮学生解决音义,读通题目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教师把有文字的题目出示给学生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仔细,读准题意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7、字字出声读题慢” 。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可让他们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这样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2)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来理解题意 读完题目要求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题目中非常重要的词,即找出关键字或词。大部分题目学生都能找到其中非常重要的词,如“14 前面第 3个数是谁” 。 “前面”很重要,可采取让学生伸手和老师一起把“前面”圈起来,或者让学生自己拿起笔把它们圈起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道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过程其实已经把这道题的题意
8、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题,教师也可要求他们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读两遍题目圈出重要的5字告诉自己做这道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进行完这些做题前奏之后,学生就可以在做题时候比以往更加认真。 (3)审题要细心加耐心,切忌走马观花 例 3.从树上先飞走了 48 只鸟,又飞走了 23 只鸟,飞走了多少只鸟?错误情况:48-23=25(只) 以上例题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中,由于条件与问题都不复杂,文字又很简单,学生思想放松,审题流于形式,跟着感觉走,一看见飞走就用减法算,导致列式与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这种类似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
9、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4.注重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解题完毕后注重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思维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现实;不可否认,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良好习惯,他们在解题后还没有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教师应着意营造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情境及机会,如在解题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说说为什么这样解答,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如果不对,是哪里错了,找到关键之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探讨,找到原因所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错6误等。 总之,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