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脚竞速运动概述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脚竞速运动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进行概述,旨在使这个古老项目得以传承和保护,普及相关知识并为高脚竞速训练提供参考,同时对该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让现代人领略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高脚竞速 起源 发展 特点 1.高脚竞速运动的起源 “高脚马”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土家、苗寨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一直为该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喜爱,同北方“骑竹马”和“踩高跷”有相似之处。其历史源流久远,最早文字记载见后汉书?郭级传 “司部到西河美稷,有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不仅说
2、明骑竹马这项活动在民间有广泛活动基础,而且常用于迎接大小官员和贵宾时群众自发的迎接队伍。在湘、鄂、等地区高脚马不但是青少年儿童锻炼身体、角力竞艺的民间体育活动之一,而且是他们走村串寨时防湿的交通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它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逐渐淡化,但作为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的活动却一直长盛不衰1。 2.高脚竞速运动发展 “高脚马”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挖掘整理、现代化、蓬勃发展三个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末,国家体委和国家民委对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制2定了“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方针,湖南省体委和民委于将其挖掘并整理出来,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竞赛规则,拉开了高脚马现代化的序幕;“
3、高脚马”在 1986 年吉首举行举行的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这是高脚马项目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赛场上,自此,高脚马项目走出了民族和地域的限制,完成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 “高脚马”演变为了“高脚竞速”。在 2003 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这标志着高脚马真正走向了全国,其至今作为参赛项目经历了 3 届,主要有竞速和对抗两种比赛方式。2011 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为了体现比赛的规范性和公平性,高脚竞速的工具“高脚马”进行了标准化生产,完成了从内到外的现代化。高脚竞速发展至今已经不断修
4、改和制定了完整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入了一些中小学和大学课堂,可以说如今高脚竞速正经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3.高脚竞速运动的特点 高脚竞速同短跑一样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能、强烈的求胜意识,与其不同的是需要运动员操纵马竿进行运动,因此对技术的要求比短跑更高。作为娱乐健身项目来说,这个项目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器材可以简单地用两根竹竿或者树杈做成,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发展参与者的力量速度心肺功能和灵活性、协调性,而且马竿为这项运动注入了别样的乐趣,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 高脚竞速项目是一个对协调性要求极高的“不协调运动” 。要求运动3员在马竿上用不同于日常生活习惯走
5、跑的“同边手脚”协同运动完成比赛。任何项目的跑,上体动作的目的是保持腿的动作和平衡,同时随着腿的动作而动作,以此吸收偏心蹬地的反作用力。特别是在短跑中两臂可以提高腿的速度,而增强腿蹬地的水平分力,这是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变换2。对于高脚竞速项目来说,高脚竞速运动员失去摆臂的力量和平衡,可以用躯干的左右转动弥补手臂力量不强的不足,随着同侧腿的后蹬,同侧躯干以脊柱为轴向内旋异侧以脊柱为轴向外旋。旋转的幅度与蹬地的力量成正比,旋转的速度与两腿交换频率相同。经过刻苦训练的高脚竞速运动员不但能控制平衡,而且能箭步如飞,达到“人马合一” ,这就是高脚竞速的魅力3。 4.高脚竞速运动的技术分析 高脚竞速
6、的主要跑动技术分为上马、跑马、下马。 4.1 上马技术分析 上马技术是在比赛过程中的起跑阶段完成的,其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快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冲力,为起跑创造有利条件。在高脚竞速比赛规则里规定,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上道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预备口令时运动员以任意一只脚踏上踏蹬,另一只脚立于起跑线后做好准备,鸣枪后另一只脚方可踏上踏蹬向前跑进4。目前的起跑姿势有三种:5接近式:立下地面的脚距起点线约 1020 厘米的后方;普通式:立于地而的脚距起点线约 1030 厘米的后方;拉长式:立于地面的脚距起点线约 3050 厘米的后方。 鸣枪后上杆的动作有两种:杆先动和人先动。以左脚蹬在
7、马竿上为4例,竿先动是听到枪响以后,运动员右手拿竿向前,竿触地后右腿蹬地跃上马镫,向前跑出。人先动是指运动员在预备时左脚蹬在马镫上,右脚距离马竿 20 厘米左右,同时重心上提,前倾,听到枪声后左腿发力,身体向前上运动,右手提竿向前同时将右脚蹬上马镫,完成上马动作。 4.2 跑马技术分析 跑马在 100 米竞速当中分为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三个阶段。 高脚竞速起跑过后的加速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起跑获得的初速度,在较短的距离内尽快接近自己的高速度。起跑后的前几步,躯干应该保持合适的前倾角,第二到四步起主要作用的蹬地力量和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前几步步长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马竿前制动力较大,
8、影响加速;四步以后主要是保持动作的节奏和步频。 途中跑阶段主要是发挥和保持高速跑的能力。由于高脚竞速与短跑在跑动过程中下肢动作相似,因此借鉴短跑对一个单步时相的划分为支撑期和腾空期。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支撑时期分为竿着地、垂直缓冲、后蹬三个阶段,图 1 腾空期结束,摆动腿大腿带动小腿积极下压摆动,此时上肢肩关节向后,肘关节积极下压马竿,这是着地阶段。摆动腿大腿股后肌群快速力量和同侧手臂的主动推杆决定了下压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手臂的下压要同步于与小腿的积极下压,否则容易造成“脱马” ,此时被拉长的大腿后肌群与臀大肌共同收缩,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小腿在膝关节处快速后屈。 图52 着地
9、后身体重心前移,随着髋膝踝的屈曲,身体重心超过马竿的支撑点就是支撑腿的垂直缓冲阶段。为防止膝、髋关节的过分屈曲,造成动力的损失,大腿后肌群在这个阶段首先做退让工作。另一侧的摆动腿在上肢手臂的作用下做提竿随势动作,摆动腿同侧上肢肩肘关节屈肌收缩上提马竿,小腿借助蹬离地面的惯性屈膝前摆,接着髋关节屈肌收缩,使大腿向前方摆动。 图 3 当身体总重心移过马竿支撑点垂直面后开始后蹬,后蹬主要是支撑腿在最大缓冲后,在继续伸髋的同时,膝关节伸肌群及足关节柘屈肌群爆发性收缩,直至完全伸展,离开地面,同时上肢支撑腿侧肘关节继续伸展,推竿使竿倾斜,保证支撑腿后蹬的完全伸展不受竿的阻碍。摆动腿一侧,在上肢肩关节向后
10、伸展,肘关节折叠拉杆,下肢摆动腿股直肌、髂腰肌收缩屈髋抬腿共同配合做拉杆前摆动作。 图 4 当后蹬腿离地后的无支撑阶段就是腾空阶段。其主要是两大腿快速的完成剪绞,缩短腾空时间,提高步频。手臂和下肢要协调运动,可以帮助下肢做出最大幅度的动作。否则,紧张的不协调动作将导致与下肢产生对抗运动,影响速度,甚至导致跑马的失败。上肢与下肢的协调运动是运动员发挥最高跑速的关键。 终点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力保持较高的速度冲过终点。在离终点线 1520 米处时,运动员尽力加大摆动速度和力量,以身体的任何部位或者高脚杆撞向终点线。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直至完全跑过终点线,才能下马,人杆分离。 4.3 下马技术分析
11、6下马技术主要有双脚下和单脚下两种,双脚下时要求运动员在下马时,手脚协调用力,保持身体平衡,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同时提蹬双脚向前跳下落地。单脚下时应保持蹬马一侧的重心稳定。另一侧脚先下,后脚同时跟着落地。 5.结语 高脚竞速自从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列为正式比赛以来,以激烈的竞争性和独特的娱乐性、观赏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健康、蓬勃的发展。对高脚竞速文化、技术的研究将使这个古老项目得以传承和保护,同时让现代人领略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202-203. 2陈国萍.摆臂在短跑中的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14(4):55-56. 3彭岩.高脚竞速 100 米途中跑技术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4文化宣传司.高脚竞速竞赛规则EB/OL.http:/ 5王林.高脚竞速运动训练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6. 6李景伦.高脚竞速与短跑的比较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72005,20(2):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