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310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艺术高中阶段师生之间的“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实现知识的创新最为理想、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高中生不管是学历还是阅历都已经具备师生“对话”的条件,师生通过平等“对话” ,会促使语文学习的方法、程序和价值观不断发生变革,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积累、能力等级、思维方法、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对话” ,理解并掌握自己所属的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等。 一、师生之间推心置腹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最看中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敞开心扉,推心置腹、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鼓励,这正是顺利展开“对话”教学活动的

2、前提和基础。有了诚挚的态度, “对话”教学活动才能实现“心灵的对话” 。因为达到这一境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是教学机体中的一分子,尽管各个分子的作用不同,但教师的权威地位已经被消解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有了“心灵的对话” ,广大学生就会对语文教学充满信心与希望。否则,语文教学便毫无魅力和活力可言。笔者长期担任高中语文教学,这方面的教训还真不少。记得有一节小说阅读课,上的是失街亭 ,教参中关于失街亭原因归结为: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造成的。这一归纳,笔者在备课时就发现过于武断,但总觉得探究个中的奥妙高一的学生还嫩些,因2此,按照教参来个照本宣科,不料学生

3、听了之后个个露出疑惑神情,有的欲言又止。不巧下课铃响了,这节课便不了了之,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后来在另一个班上失街亭的时候,笔者消解了权威地位,不用教参的归纳来“统”学生,而是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研讨失街亭的原因,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几个同学关于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用人不当难逃其咎的道理分析,博得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实践证明,信任是开展良好教学的前提, “离开了对人的信任, 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的闹剧。 ”在语文课“对话”教学活动中,师生只有在推心置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展开交流与“对话” ,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预设“对话”话题 “凡事预则立,

4、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合理预设“对话”的话题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时间是宝贵的,要做到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作用,就必须在话题设置上做些功夫,话题设置得合理、巧妙,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思考中发挥潜能,使课堂教学既省时又高效。如何合理预设话题呢?一是要尊重教材,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共享资源,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教师要善于把文本中隐含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对话话题,设计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以问题为契机,鼓励学生精心质疑,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二是要尊重学生,学生的生活阅

5、历、知识积累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差异大。话题的预设既要考3虑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又要考虑到不同兴趣的学生,让人人都有开口的机会,人人都能积极参与;三是要尊重新课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对话话题的预设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努力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2012 年 11 月份,由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牵头、福鼎一中与宁德高级中学联袂开展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开课的课题是巩乃斯的马 ,有位老师上这节课,采用的是“对话”模式,所预设的话题基本上立足于作者周涛在上世纪 70 年代“接受再教育”时,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所释放出的生命活力

6、和落拓不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境界。而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旁枝逸出,对文本解读得最精彩的是文章篇末所揭示的“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 。这貌似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高一学生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如何受压抑了解甚少,而对“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耳熟能详。看来“对话”教学的话题预设要尽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充分彰显个性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就像交响乐团的演奏,交响乐团要演奏好一部乐曲,靠的是乐队中每一种乐器发挥作用,即各种独特的声音,构成和谐的交响乐。同样,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也要求每位同学有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必须做好思想准备,调

7、整好心态,打消“独霸课堂”的念头,要广开言路,当“对话”步入正轨,成为常态后,学生在“对话”活动中就会不断发出独具特色、令人振奋的“乐音” ,有时还会受到黄钟大吕般的震撼。这是令人欣慰的,4正如韩愈所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深有体会。由于师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社会阅历、思维方法等的不同,对于文本的体验和解释必然是多元化的。此时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当作强势话语,搞一言堂,而是应该将自己的观点抛到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去碰撞。在阐述观点时,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观点确实出现偏颇时,教师应及时巧妙的加于引导、纠正。这样做可以

8、使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超越各种成见,在平等、深入的对话中探求事物的真谛,寻找真理。做到教学双赢,共同发展,既尊重对方思维的独特性,又实现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彰显个性的课堂“对话”能使语文课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各抒己见、轻松愉快的“对话”中得到提高。 四、力图有所创新 语文教学应充满创新与追求。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与追求,大胆开展“对话”教学活动能为我们提供最理想的途径。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班上有的同学平时默默无闻,班级有没有他都无所谓,甚至可以忽略他在班上的作用,但一旦给他一个机会,或担任班干、团干,或担任科代表,他可以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甚至推陈出新,令人刮目相看。 “对话”

9、活动实际上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展示才华与创新的平台,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有创新意思,巴赫金认为, “世上还没有过任何终结了的东西;世界的最后结论和关于世界的最后结论,还没有说出来;世界是敞开着的,是自由的;一切都在前头,而且永远只在前头。 “对话”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与自由开放性, “对话”的话题往往只是起抛砖引玉5的作用。 “对话”过程就是在不断发现、汇聚、融合的过程,从而形成成新的理念和意义。例如笔者执教的文学作品能否充当议论文的论据一课,教学设计的初衷只想围绕着“能”与“否”展开交流“对话” ,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能以理服人就达到目的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与表达能力。但一节课下来,总觉得

10、没有什么新意,通过反思发现,虽然学生思辩能力与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但对文学作品与议论文写作的关系的认识没有得到提高,文学作品对议论文写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后来本着不断追求与力图创新的教学理念,力求教学过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在另一班上这一“对话”课时,力图激发创新思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真诚沟通、相互启发和融合,不断完善和发展了自己的认识,悟出了“文学作品的典型意义可以充当议论文的理论依据”的道理,并形成了共识,也得到了听公开课的老师和有关专家们的赞许。大家的评价是,这节“对话”课为议论文写作教学增添了浓浓的一笔,尤其是为论据的获取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渠道。

11、 五、科学合理评估 “对话”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应该有自己的标准,要从独特的视角来看教学目标落实情况。遵循新课程标准, “对话”课堂必须明确语两个指向性目标:一个是让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社会生存必须的技能性目标;另一个是让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陶冶、灵魂得到滋润的精神性目标。既要让学生对社会、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有独到之处,又要注重“听” “说” “读” “辩” “写”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61.针对性。基于新课标的课堂“对话”提倡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但绝非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而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提出的话题,往往是包含着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

12、题,也是教学重点所在,在“对话”过程中必须围绕主要话题、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不管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质疑别人的观点,都要针对主要话题中的有关问题做不同层面的剖析表述,表述时要做到要言不烦,一言中的。 “对话”过程有时出现“跑偏”现象,主要的原因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有可能教师备课缺乏预见性,也可能学生预习不够到位,对一些基本概念和背景材料了解不够深透,以致课堂“对话”不能正常发挥。 2.思辩性。思辩性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参与“对话”的各方必须要注意:对问题作推断时是主观武断还是客观合理,即是否符合逻辑学三段论的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是否有偷

13、换概念之嫌。是片面的孤立的看问题,还是全面的发展的看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有没有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些都是思辩性的考察范围。当然还包括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对话”的语言尽量避免随意性,要克服冗长拖沓、言之无物。课堂时间宝贵,人人都有发言的权利。因此,在发表见解时一定要注意言简意赅、条分缕析,前言后语之间逻辑关系要清楚,是因果关系,还是条件关系,是假设关系,还是选择关系,要严格区分,以体现“对话”语言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3.有文采。俗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在课堂“对话”中除了表现见解的独创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语言7表达注重文采也是“

14、对话”活动中的一种智慧。因为有文采的“对话”才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所谓文采,用词贴切、生动,句式整散灵活,富有表现力,善于应用修辞手法。例如,作文课中,关于“自负和自卑为什么不好?”的“对话” ,一般的说理远不如下面几句来的精彩: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关于“拥有爱心好在哪里?”的“对话” ,有的学生这样表达:爱心如三月的春风,能唤醒沉睡的生命;爱心如久旱后的甘霖,能滋润龟裂的心田;爱心如冬日的一缕阳光,能驱散凛冽的寒雾。请把你的爱心留下,请把你的爱心带给他人。这几句富有文采的说理显然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话”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教师学生平等地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对话”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不是只用有没有找到完整的答案来衡量,而是从见解的独到、反应的灵敏、思维的深度、思辩的严谨、表达的技巧等方面做评估。新课程的学习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坚持语文教学的“对话”活动,就是不断引入“源头活水” 。 (责任编辑:赖一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