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作室制动画教学模式的思考【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动画专业课程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了传统动画教学中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作课程设置的问题与不足。以此为基础,提出应当将动画专业特点融入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专业课程的选修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在工作室基础上组建团队协作完成联合短片的创作课程教学。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具有项目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关键词】 动画 课程设置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53-02 观察目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难看出,由于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其
2、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应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作课程三方面寻找突破口,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以此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流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具有设计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一.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特点为导向的课程贯通 目前,在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基础课基本上与专业课程独立。从总体上看,从事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师自身多为纯美术的研究方向,不具备动画专业的知识和素养,甚至不清楚动画2制作的原理与技术要点。因此在教学中通常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造型写生为主,以静物、头像的模仿性绘画为
3、主,以光影和结构绘画为主。 然而,这种对培养纯美术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动画专业的教学要求,更无法成为专业课和创作课的有效铺垫。因为一是目前基础课阶段往往忽略动态特征的手绘训练,仅依靠后续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的讲授,学生知其原理却难以在实际操作中绘制出合适的动作幅度、节奏、预备动作、跟随动作、角色反应、相互关系、表情口型以及夸张变形等;二是目前的基础课程显然没有培养学生以简化和夸张的动画手法思考对象、表现对象,于是学生进入后续漫画技法 、角色设计 、 场景设计等课程时,往往另开炉灶,以模仿动漫作品中的造型为起点;三是而基础课教学却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研究动态对象和组织连续画面的能力,以至
4、于学生进入后续课程时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静帧的角色和场景设计,难以组织成整体性的连续画面。 因此,针对目前动画专业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脱节的现状,以动画专业自身的特点为导向,建立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所谓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指,一方面,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动画专业特色,将动画创作中的造型规律和设计需求作为基础课的授课侧重点。其一,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对“动”的把握,因此在基础课中应侧重动态速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动态特征的把握;其二,动画作品的创作有自身造型规律,应侧重培养学生以简化夸张的动画方式捕捉对象特征,进行手绘训练;其三,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3操作的“可行
5、性” ,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场景设计等,不仅需要静态“可看” ,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动画制作阶段技术上“可行” 。因此应在基础课教学中侧重动画思维习惯的培养,训练组织连续动态画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以基础课的课程作业为起点,在漫画技法 、 角色设计 、 场景设计 、 动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程中做进一步深化训练,以基础课训练促进专业课教学,使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动画设计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室为单位的互动教学 由于动画专业涵盖了影视动画、网络动画、游戏动画等诸多方向,因此在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各种方向的课程不分重点地全面铺开,内容多、覆盖面广,涉及从视听语言
6、、分镜头设计、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影视后期等影视动画的课程,到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等网络动画及平面设计的内容,再到 flash、3D-max、premiere、AE 等数字化技术。由于课时限制、师资不足和学生兴趣点的差异等原因,大部分课程限于点到为止。 具体到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以下几点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比如理论教师对优秀案例分析往往侧重于艺术效果的陈述,至于取得这种艺术效果需要采用哪些视觉语言、镜头剪辑手法,特别是一些动画和特效需要用什么技术、怎样操作才能实现却含糊带过;实践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讲软件操作或演示案例本身,较少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较少与学生在动画片创作中
7、的问题相结合,较少与理论课的内容相结合。 4二是,较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目前的动画专业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因此无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如何,每门课程都在教师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方向的内容之后草草收场。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掌握深度不足。 三是,一些院校的实践课在简单概述后就直接进入以分组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的阶段。这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对所学课程进行框架性的理解之前,就直接进入细支末节的探索,难以形成对课程本身理解和专业定位中的整体性把握,不利于未来的深入学习。另外,以综合作业替代专项训练的方式本身也值
8、得商榷,其一,教师对作业的讲解易于就事论事,加上分组之间缺乏交流,在作业中未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注。其二,以个案分析取代一般创作方法的研讨是否合适?其三,学生的自主性大的同时造成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如何解决?等等。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较好模式。所谓“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指,一,教师以自身的研究方向为依据组建不同的工作室,侧重不同动画方向的教学;二,学生以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和参与实践;三,工作室以实际或虚拟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展开互动教学,将各类设计竞赛和社会服务项目引入工作室。学生根据创作中的问题与教师沟通
9、主动学习,既避免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也避免了正常课时内以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四,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及时用于实际案例的操作,工作室教师对其5创作方向和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避免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而忽视课堂讲解内容,遇到问题又不知用那些理论和技术解决的状况;五,课程与课时分配依据工作室的侧重点进行设置,不同工作室的学生需要修习的课程和课时量相应有所差别,与传统方式相比缩减的课程课时,用于延长侧重课程的课时、或用于完成工作室的动画创作项目;六,以此达到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课程与课时分配分类、各有侧重,以动画创作项目为
10、线索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根据目前的动画产业结构和学生生源情况,工作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第一,原创影视动画。学生通过课程的修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熟悉中外影视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的动画制作技术,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践创作影视动画短片,侧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动画方向中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到案例实践中的艺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网页动画及平面设计。学生以平面设计中编排、版式、色彩等实用美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内容,侧重于学习网络环境中各种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最终以完整的网页动画作
11、品作为综合的教学考评依据。 第三,动画效果及后期编辑。学生在艺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以动画特效和后期处理能力为主要研习方向,侧重于动画制作技能的培养,以完成诸如电视频道包装、动画广告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项目为教学任务和考评依据。 6三.创作课程设置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的分工合作 联合短片不同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是完整的动画片或完整的动画设计作品创作,使学生了解市场,熟悉生产流程。学生按照不同作品的实际生产模式和创作步骤自主地跨工作室组建团队,选择不同专业特长的组员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 与传统动画毕业短片设计相比,基于工作室的联合短片方式优势在于:一.传统毕业短片的创作中,学生自主组队的人员构成往往
12、没有形成不同专业特长的互补与协作。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一勺烩式的模式导致学生同一化,学生天赋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性没有通过分类指导获得专业特长的培养和强化。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定位和专项训练,选题时举棋不定,不知自己能够胜任哪种方向、适合哪项任务,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而工作室的项目经历能够使学生在进入联合创作时,定位准确,较快进入创作状态。三,通过工作室项目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联合创作中也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结语 通过以专业特点为导向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贯通;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互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专业特长的强化;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组建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使学生熟悉市场生产流程、发挥专业技能、形成团队意识,三个方面的课程设置,能够强化学生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为教学与产业对接提供契机。 7参考文献: 1王珉,薄芙丽.论动画教学链接式课程模式探究J.装饰.2008, (10) 2刘娴.联合作业:互动式动画教学模式初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J.2012, (3)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14YS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