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入移动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品格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在利用发展传统媒体基础上,构建并利用微博、微信、 “铁塔青梅”等为一体的移动新媒体信息平台网络,营造具有河大特色的校情文化和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移动新媒体平台势在必行 首先,移动新媒体的应用已成为社会主流。进入 21 世纪以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广泛普及,有力激发了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以报纸、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传统新媒体”受到巨大冲击,移动新媒体发展掀起一轮新的热潮。数据显示,2012 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突破 3 亿
2、,每日发博量超过 1 亿条,微信面世后用户迅速突破 2 亿,而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 15 亿。庞大的数据证明,以微博、微信、二维码、GPS 定位等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移动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真实性更加迎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传播理念,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人际交往与思维方式。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回避、忽视移动新媒体,显然并非明智之举,而应该积极适应新形势,抓住移动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供的新机遇。 同时,移动新媒体打破了校园文化建设瓶颈。就河大而言,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突出成绩,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主体不够广2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一所大学的全体
3、,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组织领导、实施参与的主体往往只局限于少数部门和部分师生。二是层次设计有待提升。校园文化对社区文化的辐射、引领作用,对师生成长的导向、启迪、服务功能发挥尚不充分。三是品牌管理有待加强。河大在长期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形成了“品牌带动”的宝贵经验,但跟踪管理不够到位。四是基础设施投入尚显不足。对于这些问题,移动新媒体的诞生和使用就像一场及时雨,打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瓶颈,河大校园文化建设借机、借势迈上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移动新媒体前景美好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内最早利用移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之一。 2010 年 10 月,河大官方微博在新浪网正式开
4、通,成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微博之一。截至 2013 年 1 月 7 日,河大官方微博发布微博 6356条,粉丝 151477 人,收到评论 2 万余条,被转发 7 万余次,受到河南日报 、 大河报 、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等媒体报道 30 余次。在学校个人开通微博的基础上,院系团支部、团干部、学生社团全都开通微博,进一步完善了河大微博梯队建设。河大以官方微博为中心,有效整合信息渠道,适时转发、共享信息,构架起了多级别、多层次的“微博矩阵” 。2012 年 11 月,河大首个手机客户端“河大在线”正式发布,并由河大网站工作室自主开发和管理,依托学校网站丰富的新闻资源,开设新闻、娱乐、互动类栏目,设
5、计随时分享或转发功能。同年,在中国高校3传媒联盟的支持下, “铁塔青梅”河南大学校园资讯手机客户端开始内测,并由河大广播站管理和运营。 “铁塔青梅”以服务学生为目的,设有通知、生活、职场等 6 个板块,内容丰富多彩,关注热点话题,力求成为河大人自己的掌上信息终端。 随后, “河南大学微信公共平台”正式开通,由河南大学微博协会负责运营,准确、有效、及时、主动地推送多元化信息,并推出订制服务,免除信息冗杂的困扰,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信息需求。 由此,结合河南大学报 、广播站、学校网站等校园媒体的基础优势,综合利用不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官方微博为移动新媒体主力平台,配套“河大在线” 、 “
6、铁塔青梅” 、微信公共平台等客户端,搭建起更为快捷、更为广阔、更具交互性的“移动新媒体信息平台” ,河大校园文化建设迈入“移动新媒体”时代。 校园文化建设,移动新媒体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 近年,河大与时俱进、兼容并收,准确、及时、有效利用移动新媒体工具,抢占新媒体高地,把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等方面建设推向新的广度、高度和深度。 首先,拓展了环境文化功能。环境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建筑、雕塑、教学器材等诸多设施与条件,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移动新媒体将环境文化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进一步提升、拓展。河大官方微博及时公布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等建设状况和使用方式,通过开设印象河大栏
7、目和发布王立群带你品河大视频等,生动展现学校新老校区建筑组群的风貌,传递百年厚重历史和人文情怀。 “河大随手拍”4等栏目还鼓励学生用手机拍摄校园美景,激发师生校友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其次,提高了精神文化普及。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内容,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河大移动新媒体坚持传承河大精神,官方微博开设“校史长廊”系列专栏介绍校歌、校训和百年校庆标识等具有河大特色的文化内涵, 国学大讲堂等栏目弘扬民族传统和爱国精神, 校友英华 河大人物等栏目引导严谨笃学的教风学风,而“河大在线” 、“铁塔青梅” 、微信公共平台等分别通过推荐经典书目
8、、开设学习不是事儿栏目等提倡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生活。 再次,引领了行为文化新潮。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员工在从业、为学、休闲娱乐时的具体行为展示,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河大移动新媒体注重加强互动,全方位契合校园生活,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官方微博通过新年晚会直播、校园歌手大赛直播等,传递出独具特色的现场感;“转发有奖” “公益募捐” “我们一起看电影”等形式加强了粉丝的存在感、参与感和亲近感;“铁塔青梅”客户端则邀请校内知名人物访谈,更注重内容深度;“河大在线”则设计网络电台在线收听等功能;微信公共平台推出“回复数字获取今日推送”功能,各具特色。 最后,丰富了形象文化内涵。形象文化主要指学校的视觉形象识
9、别系统,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作为学校信息发布平台,官方微博以其权威、厚重、温和、活泼的形象,成为河大形象文化景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舌尖上的河大” “一句话证明你是河大人”等活动也不断拓5展学校的形象文化内涵。 “河大在线” 、 “铁塔青梅” 、微信公共平台注重设计具有河大特色的操作界面和话题活动,如“爱河大,我们在现场”“我爱上校选” “河大园初雪”等,从各个侧面、不同角度丰富和完善了河大形象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移动新媒体彰显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河大利用移动新媒体平台,一方面注重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活动普及度和渗透性,加强活动
10、品牌建设与跟踪管理;另一方面注重联合传统媒体,与落地活动密切互动,充分挖掘媒体优势和渠道资源,有效解决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 首先,传统媒体与移动新媒体实现综合利用。2012 年 10 月, 河南大学报开始启用二维码,通过扫描可链接至网络收听美文朗诵,传统平面媒体、移动手机客户端、网络实现了“三位一体”的综合使用。 河南大学报开辟微博连连看栏目,并开通微博,与河大官方微博形成良性互动。官方微博则推出平面刊物微博河大 ,展示微博品牌活动,深入探讨微博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和移动新媒体的渠道优势得到互补,内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 其次,移动新媒体实现无障碍交互。官方微
11、博、 “铁塔青梅” 、 “河大在线” 、微信公共平台的运营团队积极推动移动新媒体之间的“交互营销”,如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平台的相互推荐和宣传。二维码的使用也普遍存在于所有新媒体的使用中,进一步方便了客户端下载、用户注册、内容链接等。移动新媒体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展,链接渠道进一步畅通,用户选择和应用进一步多元化,内容呈现更加丰富多样。 6再次,日常管理与重要活动实现灵活结合。移动新媒体在捆绑日常管理和重大活动时,其交叉管理的运营机制和信息推广的操作方式更加突出和灵活。2012 年,河大迎来建校百年华诞, “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微博应运而生,与官方微博相辅相成,开辟“校庆动态”等图文专栏,发布纪录片烽
12、火育才记 一个世纪的等待等视频资源,发起“校庆倒计时” “你心目中的百年校庆校服” “对百年校庆说”等话题,推荐“百年校庆纪念版安卓应用软件” ,展示校庆网络媒体专题等,进行校庆晚会图文直播,充分利用微博墙和微博板等,全方位利用多种形式开发多种功能,及时传递校庆动态,展现河大百年的积淀,营造了浓郁的校庆氛围,提高了河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互动。仅校庆期间,河大官方微博粉丝总量提升至 12 万,相关评论、转发总量近 20 万次。 最后,新媒体和落地活动实现无缝对接。移动新媒体对校方、院系、社团等各级活动的品牌建设与跟踪管理是其一大亮点。2012 年 9 月 25 日,河大百年校庆晚会成
13、功落幕,校庆微博发布信息:“现面向海内外征集百年校庆的图片、微博和文章,以上稿件将有机会推选至百年庆典晚会表彰大会。 ”同时,联合官方微博持续发布校庆期间独特的环境文化(如面貌一新的大礼堂) 、精神文化(如校歌的重新演绎) 、行为文化(如校庆头巾的流行) 、形象文化(如校庆纪念徽章)等,对校庆活动进一步实施有效的品牌建设,实现了对活动效果和粉丝反馈的跟踪管理,延展了校庆时效性,增强了校友凝聚力。 当然,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移动新媒体的使用在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理论研究等方面还7存在一些问题,发展空间也有待进一步拓展。尽管如此,在河大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支持下,在对校园媒体的综合利用和科学管理下,河大打造了具有时代鲜明特色、彰显学校独特个性、契合师生共同情感的校园文化,进一步与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百年名校振兴紧密结合,努力成为河南乃至中西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地和示范区。 (作者系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责编: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