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讲究设问艺术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随着我校“自主学习,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仍在重复一些无效提问,诸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一律,不分对象等。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抑制了高效教学课堂的形成。因此,讲究设问艺术,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时机恰当,具有适度性。 这里的“度” ,一指难度,二指密度。问题难度要适度是说
2、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据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课堂提问的难易度是应当以全班1/3 到 2/3 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同时也要杜绝如“对不对” 、 “是不是” 、 “好不好”的无效提问。问题密度要适度,就是说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提问过于频2繁
3、,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二、问题开放,极具启发性。 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会采用“看了这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样的设问,看上去非常开放,利于学生的回答,也体现了新课程对“内容设计要具有开放性”的要求。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宽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发展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使学生答非所问,误入歧途,使课堂节外生枝。如在讲自信有助于成功时,由教师讲述完整的德摩斯梯尼的故事,在教师讲述前出示了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 1、德摩斯梯尼如果整天让自己生活在声音微弱、口吃严重的短处之
4、下,整天让自己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自暴自弃,他会成功吗? 2、德摩斯梯尼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德摩斯梯尼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打破了教材中“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的单一设问方式。第一个问题回应第一目中自卑者将远离成功的知识;第二个问题紧接着寻找他成功的原因,而且这一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开放性的。学生的回答中会包括诸如这样的答案:她对成为雄辩家的强烈愿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自信和希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努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刻苦勤奋的付出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为下一个环节中探讨自信者具有的乐观、好奇、专注的心理品质3有助于他们取得成功的重点知识做好
5、了铺垫。第三个问题是对前面两个问题的总结,提出关键点,指明自信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自信有助于成功。这样不仅能富有逻辑地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且为讲解后面的知识蓄足了势,使整个教学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如水到渠成般流畅自然。 三、分层设问,注重实效性。 这儿的“分层” ,首先是指学生应分层次。 学记曰:“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呜,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 。这就是说,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敲小锤,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抡大锤,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提问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会丧失答问的信心。学生水平有
6、差异,故在提问时应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其次是问题要有层次。提问应设置合理的坡度。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如学习七年级思品课人字的结构时,在学生阅读了鲁滨逊的日记后,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是鲁滨逊,此时你的最大愿望是什么?2、在星期五时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来的?3、为什么他的心情会有这样的变化?4、 如果把“星期五”换成鲁滨逊“过去”有着血海深仇的一个人,流浪荒岛
7、的鲁滨逊愿意与他交往吗,为什么?这4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二个问题,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应找两个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第三个问题,要从材料中归纳出,这需要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可回答;第四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推选一个同学总结发言,这就需要集体的智慧。大家通过讨论,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8、 四、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 。生动、有趣的问题能唤起学生思考的热情,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要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思想品德课而言,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学生的兴趣就高,注意力就特别集中,也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感受社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问题:(1)你们社区的人际关系,尤
9、其是邻里关系如何?举例说明。 (2)你有没有被邻居干扰过或干扰过邻居的生活?举例说明。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兴5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抢着讲自己的故事,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设问灵活,讲究巧妙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不语或是答非所问。为了降低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我们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提问的预设,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欢乐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动态,善于利用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提高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总之,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慑,而是交流;不是教条,而是艺术。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掌握善问、会问的艺术,让学生在“疑问-反问、追问-释问”中享受学习,乐于参与,从而打造高效的思品课堂。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银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