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作炬,点燃写作.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351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作炬,点燃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材作炬,点燃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材作炬,点燃写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材作炬,点燃写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材作炬,点燃写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教材作炬,点燃写作当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不作为”的现象:没有投之足够的精力,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所启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哲思意蕴,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教师在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进行重组整合的基础之上,能否捕捉契机,架起读写结合之桥,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近年来,笔者尝试在教材(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与全国统一考试说明 (江苏卷)中的作文发展等级的“深刻”要素之间架设桥梁,开展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依据下面的例文(话题作文“人生如茶”

2、)铺展介绍。 例文 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如茶般清新淡然,如茶般醇香厚重,如茶般平淡自然。人生如茶般清新淡然。岁月匆匆,白驹过隙。人生百载,恍如梦幻。或富贵至极,或穷困潦倒,总是无法超脱于纷繁杂芜的尘世之外。人大多无法摆脱世俗的虚幻的名利,无法真正做到无欲无求,无法洒脱淡然地生活在喧嚣混沌的尘世间,渐渐地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应如茶般清新淡然的人生。 2人生如茶般醇香厚重。我想到了春天里这首歌,想到了旭日阳刚,那两个带着农村乡土气息的男人,身负重担穿梭于繁华的城市,在那里艰难地站住脚跟。他们是平凡人,他们渴望荣誉与财富,渴望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当他们站在绚丽舞台上唱响春天里时,当那闪亮的灯光打在他们

3、身上时,他们却又转身隐于黑暗,回归农民工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如茶般苦涩,但再细细品味后却留下一齿醇香。 人生如茶,如茶般平淡自然。一对神情专注,不知疲倦的夫妇,他们在那简陋的小棚屋里研究、实验,夜以继日,有谁能想到这小棚屋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有谁能想到“镭”的发现者过着如此困苦平淡的生活。他们本应是最富有的,但是当那金钱、鲜花、掌声,甚至全人类的目光都聚焦于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后退了,隐于那不为人知的简陋的小房里,继续着自己平淡的生活。外界的舆论好像与他们无关,他们关注的只有自己的研究和生活。居里夫妇,他们的人生如茶般平淡自然。 怎样从小小的茶壶中去感悟人生,如何从清淡的茶水里去品

4、味人生哲理?也许,只有自己用心慢慢体会了!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情调,是一种生活态度,或清新淡然,或醇香厚重,或平淡自然。 人生如茶。不同的人喝出来的味道是不同的。 全国统一考试说明 (江苏卷)发展等级中的第一要素为“深刻” ,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将例文与之对照,显然,例文达不到“深刻”的等级要求,原因何3在? 首先,例文第一段从“清新淡然” “醇香厚重” “平淡自然”三个方面点明了中心“人生如茶” ,中心论点包含三个方面,滑行于表面上的面面俱到,未能抓住一点集中论述,更未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再者,例文第二段至第四段,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

5、并列关系,三段之间未能形成内在逻辑关系,缺少层次,故而难以深刻。 我们对例文进行升级,可立足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从茶与人的共同特征中选取“沉浮”这一小的角度切入,把标题改为“沉浮铸就精彩人生” ,并于第一段鲜明亮出中心论点“精彩人生,主要精彩在它的沉浮。 ”这句简洁概括的话由史铁生想念地坛(现代散文选读 )中的第一段“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而来,采用了仿写的方法。 接着,采用层层递进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通过延伸强化组合和异向强化组合这两种方式,将教材内容进行组合。 其一,延伸强化组合,即将相关素材以递进关系组合在一起,将情理一步步引向深入。按此法升级后的文段如下:

6、 (第二段)人生如茶,茶在杯盏中的翻滚沉浮,如人生之盛衰起落。李清照在南渡前,夫妻恩爱,词风清新淡雅,字里行间满是幸福的味道;南渡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历经灼热的命运之水,经历一场人生的沉浮,词风为之陡转,题材转为忧国伤己。然而,她没有被淹没在“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边愁海中,而是在“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孤独中,捧出了精巧的宝珠漱玉词 ,登上婉约派顶峰。她4的精彩就在于,她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耐住了孤独,是一个张着柔弱的翅膀独自飞翔的“飞雁” 。她在沉浮之间明白了,在词的田地里只能自己独自去耕耘,正如张洁所说的“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

7、(第三段)时间永是流逝,沉浮依旧上演。李清照尚有一双柔弱的翅膀,然而失去翅膀的当代作家史铁生,于他而言,是否就只有沉浮,而与精彩无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在地坛里,在轮椅上,经过了生与死的沉浮,终于敢于正视残躯,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完成了艰难的生命冲刺,登上了神圣的文学殿堂,成为真的猛士。他以诗情感怀尘世,以沉浮发掘生活本身的财富,在人生路上,他的行囊里装满了“坚忍”的字条。他不仅要忍受李清照式的孤独,更遭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疾痛缠绕;但他硬是将孤独和疾病这双重痛苦,化为自己“坚忍”的双翅,让自己的人生飞翔起来。 第二段论述了李清照在浮沉之间,耐住了孤独,终于在词的田地里收获精彩。第三段

8、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论述了史铁生不仅要忍受着李清照式的孤独,更遭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疾痛缠绕,这使得他在生与死的浮沉间成就了人生的精彩。这两段之间形成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从而显得深刻。而这种层递关系的模板,在教材中处处可见,如必修一中韩愈的师说 ,该文从第二段开始,围绕中心观点引出了三组逐层深入的对比论证。首先是列举“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由对待从师完全不同的态度引出的截然相反的结果,突出论证第一层意思“人必从师” 。接下来列举了一种在从师问题上自相矛盾的典型现象, “爱其子”者为其5子择“师” ;“于其身”亟待接受“传道” “解惑”却“耻师” ,这段论证较上一层显然更进一步,它触及了当时

9、耻师世风的深层病态。第三层将“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的从师态度及其结果加以对比,这一层较前两层又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揭示出“师道”难复的社会根源。 其二,异向强化组合,即取相反或相对素材进行组合,形成前后对比,突出强调其中一种,给读者以极强的震撼力。按此法升级后的文段如下: (第四段)如何才能做到坚忍呢?靠的是对未来的自信。杨绛,在那个特殊岁月里,宛如随着开水翻飞的绿茶,突遭历史风云的变故,由尊贵的高级知识分子瞬间变为众人批斗攻击的“过街老鼠” ;她不仅没有屈服,而且用一颗善良之心去对待比之境遇更遭的“老王们” ,原因就在于她冰心未染尘,能用“一蓑烟雨任沉

10、浮”的旷达乐观去迎接沉浮,始终相信未来。 (第五段)反观老舍,同样的岁月,同是文人,他由于看不到前行的路,缺乏张洁所说的“在生命的沉浮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的那种自信精神,让心中的猛虎身陷囹圄,便投湖自尽了,留下的只有一串串遗憾。还是张洁所说的那句“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奋力以赴”适于对老舍投湖作一阐释,老舍对未来没有了期待,便只能使生命提前凋零,这也使他本应精彩的人生大打折扣。 升级后的第五段和第六段,显然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得文章辩证而富有逻辑层次。这种对比论证方式的模板同样源于教材,如上文论及的具有层递关系的师说便同时也是正反对比关系;又如6必修二中的六国论 (苏洵)一文

11、,亦是揭示事物内在逻辑关系的议论文典范。文章于开篇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后,紧接着便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接着又从反面加以论证,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文章围绕中心展开论证,脉胳清晰,逻辑严密。 为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升级作文,我们还需对例文的第五和第六段进行归并与升级: (第六段)人生如茶,茶只有经过沉浮才会散发馨香;人生在浮沉之间,只有耐住孤独,具备坚忍的品质,对未来充满信心,才能铸就精彩。 如此以来,一至六段组合在一起便是一篇完整的“深刻”的升级作文了。这篇升级作文,不仅在论证方法上借鉴了教材,就是事例,也是完

12、全来源于教材;对于教材中事例的加工,主要采用了下面三种方法: 1.直接引用。如升级作文的第二段便直接引用了必修四声声慢(李清照)中的“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以及必修一我的四季 (张洁)中的“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 第三段中便直接引用了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中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第五段中便直接引用了必修一我的四季 (张洁)中的“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奋力以赴” 。 2.仿写。除了上文提及的第一段运用了仿写的手法外 ,第二段的7“时间永是流驶,沉浮

13、依旧上演” “敢于正视残躯”则是分别仿写了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中的“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和“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第四段中的“一蓑烟雨任沉浮”则仿写了唐诗宋词选读中定风波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 3.移花接木。即将教材内容巧裁妙用,串联镶嵌 ,使之成为文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第二段便是将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中的“真的猛士”移接在升级作文内。第四段便是将必修三的老王 (杨绛)中的“老王”这个人物,镶嵌在文句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的“金” “玉”良言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利用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作文的示范,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引用和仿用教材内容,并学会延伸强化和异向强化的技巧。实践证明,高举教材之炬,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定能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向“深刻”的发展等级迈步。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1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