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376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科学与艺术的交融2009 年 11 月,钱学森去世仅 10 天,安徽省 10 位教授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其实,早在 2007 年 8 月,时任总理温家宝同志看望钱学森的时候,他自己已回答了“钱学森之问”:“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 ”钱学森为什么这么说?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对培养创新精神有什么作用?确实值得我们探讨。 从钱学森的成长谈起 钱学森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他认准儿子是当科学家的材料,却

2、在钱学森 5 岁时就让他学习绘画和音乐。吹着口琴一路长大的钱学森,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在书法、绘画、写作上尽显才艺。1929 年,钱学森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课余时间经常去听音乐会,认真研讨艺术史 、 艺术论等论著。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课业占去,钱学森却参加了学校乐队。那时,学校乐队的练习和演出很频繁。他是乐队的主力圆号手,因此他既要比不参加乐队的同学多挤出一些学习时间,还要比乐队的其他人多挤出一些练习时间。钱学森平时很节俭,穿着也十分朴素。2但市内一有高水平的乐团演出,他往往徒步很长的路程,去欣赏音乐会,而且购买最好的票位。 后来,钱学森到了美

3、国学习、工作,也一直没有放弃艺术方面的修养。他说,只要听到贝多芬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第四钢琴协奏曲或钢琴奏鸣曲悲怆 ,他的心便会为之颤动,为之共鸣,便会感受到一种崇高审美力量的激励和催动。就是在这壮美音乐的激励下,他领悟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他此生的使命。钱学森时常向人们提起这样的话题。 1991 年,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授奖仪式上,钱学森说:“我还要利用这个机会表示对我爱人蒋英同志的感激蒋英是干什么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的音乐艺术以及这些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

4、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 ” 钱学森用自己的成长历程,说明了在杰出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融合起到了很大作用。 科学和艺术的共性:对美的追求 表面看,科学与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学科:科学重理性,具抽象性;艺术重感性,具形象性。科学依靠归纳与推理,严谨;艺术依靠灵感与想象,浪漫。科学以逻辑思维方法为主,求真;艺术以形象思维方3法为主,求美。 然而,就是对这两个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却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

5、面,谁也离不开谁。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科学与艺术之间有着共性和交融。 科学与艺术的重要共性之一,就是对美的追求。也就是说,科学不但求真也要求美,科学家像艺术家一样追求美,是科学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原因之一。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是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者。当他把哥白尼认为的行星轨道由圆形改为椭圆形,并最终确定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喊出的第一句话是:“感谢上帝,让我看到了美!” 英国剑桥大学数学教授、经典名著数学原理的作者、分析哲学创始人、1950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说:“数学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有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塑。 ” 科学与艺术

6、之间的这种共性,对于创造和科学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很多杰出科学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爱因斯坦的助手霍夫曼,在分析爱因斯坦成功的奥秘时说:“爱因斯坦的研究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知识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 ” 像爱因斯坦由狭义相对论导出的方程:E=mc2,非常简洁,却概括了最广泛的自然规律。科学公式或科学理论越简单,概括的自然现象越普4遍,应用的范围越广阔,在美学上越有价值。这个公式将自然界存在的最普遍的两种形式质量和能量,仅用一个常数光速的平方联系在一起,揭示了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简单关系,从而成为美学史上和美学教科书中科学美的典范。 其

7、实,很多著名科学家都有类似的切身体会:大自然本身很美,具有简洁有序、高度概括、和谐统一等审美要素;而揭示大自然规律的科学原理、方程和实验,如果符合大自然真实情况的话,也必定存在着审美要素。所以,很多科学家在研究时,都会力图追求理论美、方程美和实验美。 与此同时,与审美有关的思维,往往是非逻辑思维。这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而是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即一种灵感思维。钱学森就把思维归纳为三种形式,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他认为,创新科学成果需要这三种思维方式联合运作。 1996 年,三位英、美教授因为成功制备并揭示了碳 60 分子的特殊结构,而共同获得当

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让人惊讶的是,碳 60 的结构却是这三位科学家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灵感,设想出来的! 1985 年,三位教授用激光轰击石墨,形成新的化合物分子,就是碳60。他们要尽快发表文章,说明自己制出了前人没有合成的化合物,就必须给出其结构。但是,当时样品量太少,无法分析,化学家们灵机一动,想到 1967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的美国馆是一个球形,设计者是美国艺术家巴克敏斯特?富勒。他们设想,碳 60 的结构是不是也如球形5呢? 他们弄来一些硬纸片,裁成 12 个五边形和 20 个六边形,然后对照足球拼成 32 面体,数一数两种多边形的边的交点,正好是 60 个。于是,他们把碳 60 的结构

9、想象为 32 面体的球笼状,和足球一样,将其命名为富勒烯,又名足球烯。这个设想,在 1995 年人们制作出足够多的样品后,通过 x 射线衍射分析等各种手段,证明了他们假想的结构符合真实情况。而这个科学史上的发现,也成为科学研究受艺术作品启发的一个著名事例。 另一方面,对美的探究和追求,也是让许多科学家不停钻研、不断攀登的动力之源。 科学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然而,为什么杰出人才能克服诸多困难?有的人认为,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性格。这确实是原因之一。但是,杰出人才对于自己去追求创新、去不断突破,有着更为高远的想法。美国科学院院士,囊括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拉福德奖三项世界顶级大奖的

10、哈佛大学数学教授邱成桐曾说:“数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真与美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对美的探究和追求,是让数学家不停钻研的动力。 ”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演说时也说:“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就是以漫长的一生追求美。 ” 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让科学家愿意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以获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也使他们更注重在创造活动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种功利的获取。想一想,当一个研究者的眼界被项目、经费包裹着的时候,当一个学生的眼界被好工作、挣大钱局限着的时候,怎么可6能有杰出人才的涌现? 从这个角度说,科学与艺术更深层的相通之处在于非功利的精神气质。在这种状态下,产生出的科研成

11、果和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典范的价值。艺术的想象力与科学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擅长并经常演奏小提琴。因此,有人就将他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他的音乐爱好,这种观点不全面。拉小提琴并不能造就科学家,也不能催生科学真理,真正的原因,除了爱因斯坦有深厚的物理学、数学造诣和顽强的科学探索精神之外,是他在科学研究中运用了形象思维,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从而具有了惊人的创造才能。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后,一直很少有人理解并接受。直到 1919 年5 月发生日全食,英国科学家在非洲和南美洲都观察到,光线通过太阳引力场时偏转了,与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数学推导出的偏转角度一样。由此,广义相对论获得世人的广泛认可。

12、对此,爱因斯坦说出了一段名言:“当 1919 年日全食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也不惊奇,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非常惊讶。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艺术构思和创新的特征,其实也是科学创新的特征。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这一点更加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出了道题目, “如果真像电影2012那样,有一艘船,让你做主,你会选什么人上船?”几十个学生七嘴八舌,好几个回答是:要测试基因,挑选那些基因最优秀的人上船;还有人说,7要挑选身强力壮的,体弱的不行。老师问:你们觉得知识分子应不应该上这个船?多数

13、人都认为不应该,为什么不应该?多数人说,没想过为什么不应该,但有一个学生回答:我们现在全部的知识,一个 u 盘就够了,干吗还要知识分子?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在知识几乎唾手可得、知识量不断积累增长的今天,拥有知识本身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美国哈佛大学开展了“为理解而教”项目,有一位教授研究了很多获得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获奖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创新并不需要过多的知识,它们之间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那创新与什么有关?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与想象力有很大关系。想象力本身是一种形象思维。创新理念不是来自逻辑思维,而是源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质高低。文化艺术素质高的人,他的形象思维就强,想象力就丰富。而形象思维往往大量存在于艺术之中。 (摘自人民教育20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