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科学课需要学生学会倾听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46-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活泼了,胆子变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这首先是课程改革的功劳,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变了,学生有了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在学
2、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往往也会出现一些混乱的局面。 现象一: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一出, “唰”地一声,学生们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嘴里高喊“我, 我”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学生都垂头丧气地叹起气来,根本顾不了听讲。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并大声嚷道:“错了,老师,让我来” ,或在座位上就高声大讲起来当教师气得满脸通红、怒气冲冲:“讲了多少遍了,不要插嘴!” “你上课在听什么?” “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听!”学生们则暂时安静下来,而三分钟后还是“屡教不改”地继续他们的“讨论” ,2课堂上又是一片“嗡嗡”的声音。 现象二:当教师还在讲解着实验前的操作要求时,有些男生尤
3、其是相对灵活和多动的男生,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上,而至于教师在讲些什么,他反而不怎么关注了。结果是,实验前的安全提示他全然不顾,在实验时又出现了安全问题,这让教师很是头疼。 现象三:科学探究的汇报过程是对学生探究结果的展示,这一环节也是一个学习的提升环节。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很少乐意自己静下心来听别人说,要么抢着说,要么自己的实验没完成,还在顾着自己的实验数据;要么不管别人说些什么,自己的手还是举得高高的其结果就是谁也没有听清别人说的是什么。 一、原因分析 1.如今我国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很多小孩成为了家中的“小太阳” ,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造成孩子处处以
4、自我为中心。长期如此,使得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非他先发言不可。在科学课堂中也是如此,如当有学生不能及时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其他学生插嘴抢答的现象就会频频出现。 2.实验材料的干扰问题。学生的好动以及对于实验的兴趣是天性如此。若有实验材料在眼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手,不去碰和动,那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啊。实践证明,出现实验材料的干扰问题,多是因为教师事先将实验材料放置在实验桌上,或者在实验结束之后没有及时将实验材料收回来。 33.此外,我们反过来看一下,学生的倾听习惯不好,果真就只是孩子的责任吗?例如,学生汇报时,教师看教案,虽然只是细节,但是无意中的表
5、现却表明自己不在倾听。再如,教师的不置可否、不引导,明显错误不指出,答不出自己预设的答案就打断:“谁帮他” 。教师充当“捧场人” ,总是说“你真行” ,等等,都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倾听学生发言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自顾自的一个重要诱因。 在众多的课堂习惯中,倾听习惯的培养应是首要的。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还体现了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想象的能力以及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 对于开放性强的科学课来说,学生不容易控制自己,如果缺少适度的纪律约束和倾听习惯的培养,也就没有了课堂探究的质量。因此,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非常重要。 二、改进措
6、施 1.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 “倾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学会安静地听、认真地听,要明白“倾听”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当别人说的内容自己知道时,不要急着接嘴,而应在别人说完后再举手补充;当别人说得不够流畅时,要耐心地给予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如果是自己在说的时候,希望有怎样的听众?在班上形成“倾听公约” 。 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如“倾听是虚心学习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你4讲得很有道理,如果声音再响一点,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你的表达特别清楚!” 2.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
7、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游戏、笑话、谜语等引入课堂。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每时每刻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那是不可能的。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从学生的这种无趣中寻找乐趣。 如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魔术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学生高声地回答“喜欢” 。这时,教师把事先用淀粉溶液写过字的大纸张贴在黑板上,然后喷上稀释过的碘酒,奇迹出现了:刚才的白纸上出现了“我们爱科学”五个大字,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他们急需知道答案,也使他们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精彩的开场白会使
8、课堂探究活动有序而高效,还能提高学生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适时呈现实验材料。 (1)不提前放置材料。 (2)分批分发实验材料。针对实验的不同,材料可以采取分批发放的形式,而且一个实验完成,相应的材料不再需要时,就必须放回原来的位置,否则,这些材料将成为很多学生的玩具。 例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学生猜测物体是沉还是浮可能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有关后,教师抛出了第一组材料:木块、石头、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泥、胡萝卜、蜡烛,学生通过实验5比较发现与自己猜测不相符的结果 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可能没有关系,这就与经验产生冲突。 那么是不是这样?教师又提供了一组特殊材料:大小相同的铁块、
9、铝块、塑料块、木块、黏土块,实验获得了新的进展 轻的易浮,重的易沉。 第三次提供了重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铝块、橡皮泥、萝卜块、木块、泡沫塑料块,结果发现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这样分三次呈现,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