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鲜虞中山国的外交政策中山国做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北部、河北地区的一个以鲜虞族为主体建立的民族国家,在战国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的环境中。为了本国的安全与发展,必然要与诸大国发生外交联系。中山的外交政策因其特殊的国情而形成了的外交方针政策: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利用本国与晋国的特殊关系、加上国家处于有理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此为中山的长期存在的最有利条件。 1、密切与晋国的特殊关系 中山国在春秋时期处于晋的北部,燕的南部,齐的西部,背对太行山。面向为了生存和发展。和这些国家的交往相对密切尤其是晋国。而晋国与中山国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公元前 569 年,晋悼公前(572-558 年)为了挽回晋国在同楚、
2、秦等国争霸战争中的颓势,开始对国内和周边的戎、狄族实施和戎政策。而此时的鲜虞族正饱受秦国武力围剿,晋的和戎政策,无疑对于鲜虞族来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从前六世纪六十年代起,白狄族开始向晋国北部疆域的大规模迁移。 春秋中山由于与晋国相邻,彼此有密切的往来。中山的一些人还不断入仕晋国,通过干预晋国的政治生活,来扩张本国的生存空间,狐突、狐偃、狐射姑三代沉浮于晋国政坛,充分表明中山人积极参与晋国内政,并在诸多方面影响着晋国对中山国的政治取舍。 2通志?列传三中说:“狐突、字伯行、文公之外祖父也,其先本唐叔之后在戎狄者,为狐氏,献公娶二女于戎,大狐姬生文公,小戎子生惠公。狐突以狐姬故,事晋为大夫,献公
3、使傅太子申生。 ”狐突作为大狐伯之子,从中山入仕晋国成为大夫,后又傅太子申生荣显于朝,这是与其女狐姬得宠于献公分不开的。故狐突为太子傅的同时,又令其子狐偃、狐毛追随重耳,以巩固狐氏在朝廷的地位。 晋怀公二年,重耳依靠秦穆公的支持,重返晋国,即位为文公,执政之初,百费待兴,在狐偃,赵衰等人的帮助下, “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求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民,省用足财” ,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使晋国很快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所以吕不韦,韩非子都认为,晋文公“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的原因, “无他故异物,从狐偃谋。 狐突、狐偃三代在晋国的荣辱史其实也就是春秋中山与晋国的关
4、系史。狐突荣显于晋,中山就配合献公的对外扩张;狐突受冷落直至被杀,晋与中山的关系也因之降到了最低点,狐偃、狐毛的再度崛起,中山将温邑转手于晋;中山有乱,分崩离析,狐射姑孤立无援,离开晋国,中山与晋狐氏,或者说中山国与晋国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纽带使之联系在了一起。而中山国通过支持狐氏在晋国的活动,来密切与晋国的关系。以执行自己的外交政策,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2、战国初期,执行均衡的外交政策。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外交政策被迫做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战国时期各国先后进入到封建社会,平山发掘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墓中,就已3经没有发现殉人的情况,墓中的人应该是死一个埋一个。并不是任意杀殉的,且第一号墓所出土的
5、方壶的铭文中有“赋敛中则庶民服”的文字,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其的对立面也已经改成了庶民,即地主和农民,而不是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其次春秋时期中山执行的亲晋政策在这个时期也被迫需要该变,晋国在昭公以后,军功贵族逐渐取代了公室贵族的地位,形成了“六卿强,公室卑”的局面。 晋定公十五年(前 497 年)后,晋国发生六卿之乱,后以荀寅、范吉射逃亡齐国而告结束。在晋国的这场动乱中,中山鲜明的倒向了赵国,支持赵氏,这样在战争结束以后,按照赵鞅在誓师词中所说的“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 、 、 、 、 ”的规定,在原来鲜虞的故地上,取得了大量的赏地,从而把自
6、己的领土扩大到太行山的东侧。 战争的结束为中山的建国坚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这个时期。中山面对一个严重的外交问题。从公元前 323 年起,中山国与魏、赵、韩、燕五国相继称王,历史上称为“五国相王” ,意指五国互相承认彼此为王。这就引起齐国的不满,齐国因此一直想攻打中山。其次中山的实力不断增强,又对赵国的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中山位于赵国的北部。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对中山一直以来并不放心,想消灭中山以彻底解决边境问题,中山虽然建立了国家,但他的力量还是相对弱小的。再建国后不久就多次遭到邻国的进攻。 中山国身处于战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与相邻的齐、赵这样的大国,各种复杂的外
7、交关系摆在自己的面前,4中山实行的更多的是一种灵活的外交政策。即前期依靠赵国的帮助和扶持建国。当和赵国矛盾激化了以后。中山又去依靠齐、魏等国。在这一时期。中山国虽然屡受攻击。可并没有灭国,应该说是外交政策执行成功的一个表现,公元前 408 年。魏文侯派遣大将乐羊进攻中山,战争持续了三年的时间, 战国策?秦策说“乐羊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此外还有吴起攻中山,白圭攻中山的记载。而中山能在大国的屡次进攻中的到生存。应该说是其外交政策的成功分不开的。 首先,利用大国之间的战争无暇顾及的时机发展,前 419 年,魏国进行领土扩张,赵国和韩国彼此之间互相敌对,无暇它顾。齐国只想削弱魏国,燕国当时的国力弱小。这就造成了列国特别是相领的大国的力量在中山地区相对薄弱的局面,为中山国的建国和发展经济提供了外部条件。 其次,在齐、赵间采取平衡的政策从中取利,公元前 323 年。赵武灵王和公孙衍为了使中山脱离齐国的控制,拉拢中山参加赵、魏、燕韩五国相王。齐国先是反对中山称王,阻挠不成而又支持中山称王。中山国正是利用个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来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并成功的称王得以建立王权国家。 参考文献 1天平:论魏灭中山与战国初期的格局河北学刊 1993 年 4 期100 页 2王素芳等编:中山国探秘河北教育出版社 3路洪昌:鲜虞中山国疆域变迁考河北学刊 1983 年 3 期 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