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作为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项内容,文言文在理论上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从工具性的角度看,文言文是古汉语知识的重要载体;从人文性的角度看,文言文是中国古典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且两者互相融通,蕴含丰富。然而,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又会发现,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文言文教学都面临着几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文言文因其历史性话语的特殊形式,使其与现代汉语在语境和言语表述层面存在巨大差别,对学生造成了很多阅读理解方面的障碍,教学中要有效地彻底解决此问题相对困难;二是文言文中蕴含的古典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有些甚至同时涉及文、史、哲及美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包含的观念与新
2、时代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学生头脑中的观念有本质的不同,需要认真仔细地辩证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在关照现代观念和语境的前提下,慎重处理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关注现实,在两者之间找到科学的方向与有效的方法。那么,高中文言文教学到底该如何实施,才能在适合现实语境的条件下实现其教学目的,则需要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和探索。 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多种尝试,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提出了粗浅的看法和主张,并在此形诸文字,期望能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学法则:懂得舍弃,精于舍弃 2文言文如何教,历来颇有争议。教师也各有各的做法,有的是先疏通文义,再以现代文视之;有的是
3、字词解析与内容讲解穿插进行,以求学生能感兴趣。最常见的教法是教师从头讲到尾,讲解的过程中遇到重点字词句就特别强调一下。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它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尤其是有些篇幅过长的文言文,内容含量丰富,若是从头讲到尾,学生很难记住,因为知识太繁杂。这种做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看似既关注了全面,又强调了重点,无所遗漏,实际上回过头来想想,学生可能什么也没记在脑子里。 笔者此前听过一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位教师讲的是庄子篇中的王何必曰利的一则内容,她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后,在屏幕上出示几个句子,标出加点字词,请学生回答加点字词的意
4、思及用法;接着出示几个句子请学生翻译,之后再出示几个特殊句式的句子请学生回答句式;最后提出几个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文章的诵读,然后进行拓展延伸,关注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这个教师在字词句的处理上非常出色,其原因就在于很好地掌握了舍弃的技巧和分寸。 我们一直以为学生懂得太少,不详细讲解学生就不能全懂。为了求得自己心安,心中踏实,往往会选择面面俱到的做法。须知,越是这样做,学生的印象就越不深刻。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具体篇章里相关知识的含量及教学内容难易的尺度,不仅仅要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讲,更要知道哪些可以不讲,从而懂得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舍弃且精于舍弃。懂得3舍弃的做法,需要
5、教师从庞杂的知识中梳理出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或者是必须掌握的字词句,或者是新的知识,或者是难以掌握需加以强调的,或者是隐含着某种方法需要触类旁通的句子。 笔者认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精而少,学生记忆的负担就会减轻,也会乐意去记,也就能够牢牢记在心里。 二、应变方略:关照文体特点,灵活变换方法 文言文枯燥难懂,是学生的共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古今语境和观念之间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形成的言语理解障碍,使得学生一提到文言文,就会因找不到学习的路径而茫然失措。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不同文体特点的课文应选取不同的教法。比如,像孔雀东南飞这类故事性特别
6、强的文章,就适合以故事为中心,字词教学辐射在每条故事线上。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对故事线上的字词充满学习自信,进而牢记于心。另外,像劝学这样由连绵的整齐短句(通篇运用比喻,且排比句特别多)组合而成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就需要以诵读为主,把字词教学穿插在读中,让学生在诵读涵泳的过程中掌握领会重点字词。对于篇幅既长且故事性不强的文章,也应理出一条线来,比如作者的行文思路,涉及主旨的关键性的句子。在学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梳理出重要段落中的重要字词句与学生一起研读,这也关照了上文提到的懂得舍弃原则。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笔者意识到,文言文教学更应该讲究教学艺术和策略。针对不同
7、文体特点的文章,针对不同学情的教学对象,选择更4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用心揣摩的。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的土壤上才会开出灿烂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花香。 三、巩固根基:关注字词积累 在教学中,笔者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字词的学习中,一个词在相关句子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会加以强调,学生再碰到时还是会理解错;但若是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个词语的常见意思,再出现时,学生的理解就会八九不离十了。比如“以” ,碰到几次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这个字的常见用法(介词当什么讲,目的连词当什么讲,什么情况下是动词) ,再碰到时,学生就很容易找准方向。 在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有意淡化字词教学,而侧重
8、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思想拓展,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文言文教学,字词句理解仍应为重中之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文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具有初步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可见,重视字词句是必要的,形成初步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文言字词积累。在学生对字词积累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积累,应常常提醒学生积累字词的常见意思,告诉他们见得多了,就会形成文言语感,文言文也就不那么可怕了。让学生在久而久之的识记判断中,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形成语感,具备初步的阅读浅易文
9、言文的能力。笔者认为,淡化文言文字词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也远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四、文化解读:关注文言文学习本身的现实意义 5很多学生都困惑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在,这种困惑其实关注到了文言文学习本身的价值问题。这就提醒教师注意,文言文教学除了让学生积累字词,还应该让学生品出其中的意味。这就是笔者要提出的文言文学习必须关注其现实意义这一路向。从文化角度检视,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具备积累和理解经典文化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现实依据,学生才会学有所得,才不会学了依然未知学习的意义何在,才会充满兴趣。 在此,仍然以前文提到的那位讲王何必曰利的教师为例。
10、在拓展中,她请学生把孟子关于如何对待“利”的句子与庄子关于如何对待“利”的句子分别找出来,将两者观点进行比较,最后联系当前社会现象,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利” 。学生的积极发言告诉我们,他们很感兴趣。这种做法就使文章的学习具有现实的依据,同时关注了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进而更好地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如学习韩愈的师说一课,笔者认为就可以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几句话单列出来,请学生结合自己对句子的认识及所储存的知识谈看法。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对这几句话的意思加
11、深理解,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对“老师”的含义得到更为深入的认识,进而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再如,教学劝学一课,可以就“学不可以已”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6舍,金石可镂”这几个句子让学生谈理解,并讲讲在自己学习生活中与之有关的故事,再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收获到的学习方法。这种做法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对于贾谊过秦论的学习,可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主线,辐射各段内容,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政治智慧与美德,进而培养学生能够从关注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和
12、谐发展、反对战争及强权暴政的高度,审视和思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人文素养。 事实上,文言文教学若只是拘泥于单独篇章的字词理解、思路分析和谈讲主旨这种教法,只会使原本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东西更加像一潭死水,即使偶尔泛起半点涟漪也会刹那间消失。 只有在保证学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在变换教法的同时又兼顾关照文言文学习的现实意义,让古今观念互相融会贯通,文言文课堂才能充满思辨的气氛,文言文教学才会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才能从知识理性中获得乐趣,与文化积淀同步提高。 总之,文言文教学只有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素养及人文素养,才能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 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2001(6). 2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2(7). 3崔 平.教学内容的几种主要形态J.中学语文教学,2011(9).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