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培养。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入手,教会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教师必须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主反馈的训练和指导,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44-02 初中生学习策略的发展还不完善,多处于一种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没有掌握独立学习的有效策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什么策略促进初中生的自主学习
2、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2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学新课时,我认为这种解
3、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但这时,不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臾语气不同,一个关切一个嘲讽;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
4、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否浓厚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然后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和完成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一个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学起来才会有更大的动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一针见血,特别生动和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新课导入中,要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
5、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从而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3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诸如此类的导入方法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如上醉翁亭记时,我用多媒体展示醉翁亭四季美景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3.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四条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
6、调节、更新发展。“以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自主学习为主,改革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3.1 让学生做“教师“。每节课可让不同的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到讲台上讲解出自学到的文章段意、中心思想、重难点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概括以及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 3.2 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模仿文中人物动作,模拟文中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理解、感悟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主要人物祥林嫂,让学生在扮演中深入体会祥林嫂的心理,从而弄明白勤劳善良、坚忍刚毅的祥林嫂处于生死两难、无法选择所面临
7、的人生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她信守封建礼教、信仰鬼神,进而明白封建礼教是造成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4根源。 3.3 让学生做“专家“。教师可让学生以画家、诗人、歌唱家等专业人士身份,把所学到的内容以图画、诗歌、歌曲等形式自由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就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情。 4.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
8、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时常给学生一点新奇感,让他体验到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充满魅力的语文世界。只要打开了这扇窗子,学生的思想天地便不会缺少迷人的风景。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5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形式主义或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