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摘要: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更凝结着古今中外
2、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一、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2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课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挖掘其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学习艾青的诗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3、、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这些相同题材的诗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过去、现在,让学生了解我们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祖国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在这些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在因势利导,必会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在幸福安康的社会,更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应该承担起建设美好家乡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们的爱国情感,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如何做才是爱国爱家乡呢?学生自由发言的同时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了激发。学习邓稼先这一课,让学生感受到邓稼先对祖国的这份爱。为了报效祖国,他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
4、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回到祖国。为了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他离开家人,在条件艰苦的荒漠上从事研究,一呆就是十几年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爱国精神啊!邓稼先对振兴中华有着是不可磨灭的功劳,他的爱国之心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我们的祖国母亲,给予了我们美好生活。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把精力和智慧用在不断的学习当中来,有一天为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 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今的孩子在家中深受父辈的宠爱、意志力薄弱、叛逆心强、承受3不了挫折,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人
5、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爱莲说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做人的道理,要向莲花一样“出泥而不染” ,做一个正直的人,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们,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团结同学、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的意识 由于现在的孩子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 在学习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是,例如奥次不幸生病了,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在是大家的帮
6、手,而是大家负担,为了团队可以继续走下去,他希望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减轻同伴的负担。尽管这样可以走的快一些,但他的同伴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他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伙伴,在一个暴风雪的日子里,所有人敬畏地看着奥次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借此,教师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上不了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诵读经典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有许多古代诗文,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文,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沐浴学生的心灵。这篇不足百字的陋室铭 ,4表现了作者
7、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作者的乐观心情是宝贵的财富。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他的思想深度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他是用乐观的态度看待社会,用冷静的思维对待人生,乐观对待现实的态度,留给后人的是深深的思考、是无穷的财富。 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找准德育切入点,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寿永明;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思想J;教育研究;2007 年 05 期 2 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激活语文兴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 年 04 期 3 乔长青;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 年 0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