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545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从高中体育教学技术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判断一节体育课优劣的重要标准。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注意到一种现象,即目前对于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运动表现是否整齐美观,是否符合韵律等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而对于隐藏于运动背后的运动负荷则相对强调得不够。在笔者看来,这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小误区,但却有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笔者以为,高中体育教学必须符合本学科的固有特点,课程改革需要改革的是那些不合时宜、不符合学生身体与健康发展规律的教学措施,但在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结果时,仍然要借助于运动负荷这一重要指标。 运动负荷一般被认为是人做练习时承受的

2、生理负担量,又常被称为生理负荷,通常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科学研究表明,在体育运动或体育锻炼时,运动负荷过大和过小都不行,只有适量的运动负荷才能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从每一节课的学生体育活动设计,到一定时间内的学生体育活动的评价,都要首先考虑学生的运动负荷,然后才可以结合教学方式进行器材选择与教学手段的运用。一、以生为本,合理确定运动负荷 以生为本是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我们要根据所教每个班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每节2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由于这是一个没有固定规律可供参考的教学行为,更多的是靠老师的观察与主观判断来实现的,操作上具有

3、一定的难度与主观性。尤其是对于新工作不久的新体育教师而言,在备课时如何合理设计就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在笔者看来,这里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工作经验,这是直接经验范畴。教学之初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对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看所教班级学生在经历了某项或某几项运动后,其脉搏测量数据如何。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脸色、表情、呼吸深浅等进行判断,有的老师还能通过观察学生的出汗量、走路步幅和速度、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来判断,这都是积累判断运动负荷经验的有效方法;二是向老教师请教或阅读体育教学研究资料,这是间接经验范畴。这样的方法具有掌握知识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老教师往往能告诉我们经历了不同的运动之后,学生的脉

4、搏会有什么不同,而相关的研究资料能给出具体的数据供参考。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运动负荷承载能力一般与学生自身的体质(而影响学生体质的除了运动习惯之外,还有学生的生活习惯及遗传特征等)有关,也与学生的性别、上课时的生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有关。 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己去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是否适中,是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运动负荷判断的较好方法。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每学期之初的体育课上,都会教育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判断自己的运动是否适量。如果运动之后觉得口干舌燥、两腿发软、眼3冒金星,则说明运动是超负荷的;如果运动之后觉得跟平常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不出汗、呼吸均匀,则说明运动量是不

5、足的;我们给学生的判断标准是运动之后呼吸稍微急促,出汗但不是汗如雨下,觉得心跳加快但没有那种不能承受的感觉,则运动负荷就是适量的。由于学生不适宜掌握具体的数据,将这些具有亲身体验性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实地相对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情况。 二、科学掌控,合理决策运动方案 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的提升与运动效果达成,基本上是靠课堂上的体育锻炼来实现的。一份运动方案的出台应当遵循怎样的标准呢?结合运动负荷的相关要点,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同时,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教师要科学掌控学生的运动状态。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对于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而言显得十分重要,

6、因为一旦不注意这一点,其不良结果在体育课堂上立马就能体现出来。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往往是不一样的,不同时间段的学生状态也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体育老师告诉我们,上午第四课和下午第一课的教学往往都是不一样的,哪怕教的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用教材教” ,要结合季节、气候的不同,将运动量大与运动量小的运动穿插进行,每节课上一般都要将运动量较小的如投掷运动,与运动量较大的如跑、跳等运动结合进行,切忌一节课是某一项运动,否则即使美其名曰“专项训练” ,也达不到预期中的训练效果。 4合理的运动方案既源自我们的教学经验,也源自我们的教学实践,更源自我们的教学研究。从专业成长的角

7、度来看,多年的教学可以让我们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这样的经验往往是浅层次的,如果不注意教学研究,我们往往发现不了经验背后的规律,自然也就无法生成教学智慧。体育教育科学研究其实是一项很有魅力的工作,笔者虽然资质鲁钝,却也对此有相当的兴趣。我曾经做过一项草根性质的研究,即有意识地选择一个班的十名不同体质的学生,记录下他们每周体育课后的心率(为了便于操作,我让他们之间互相测量) 。一学期下来,我将他们的心率与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及他们在体育课上的运动状态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结果还真的发现类似学生的情绪(如上一节课是否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 ,对体育锻炼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根据教学研究中我

8、们得到的一些结果,再结合运动负荷去设计一节体育课,会让我们的体育教学更为合理与科学。 三、健康成长,注重运动负荷的最终指向 寻找到运动负荷这一指标判断我们的体育教学是否科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用来判断我们的学生是否在高中的三年里,身体和心理能否得到健康的成长。 事实证明,运动负荷适宜时,学生能得到合理的发展。根据我们的调查(口头或书面)与不完全统计,如果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运动负荷是合适的话,那学生不光能在身体上得到运动的满足,也能在心理上获得一些满足。其他学科的老师向我们反馈时,常常提到有时体育课上的运动量大时,下一节文化课上学生的状态就会很差,因为疲惫他们会显5得无精打采;而如果运动量适中,他

9、们则会非常兴奋。这样的反馈也印证了关于运动负荷的一些研究结果。 实际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对运动负荷的控制总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比如我们根据教学建议,将一学期学生的运动负荷控制在平稳、上升、再平稳、再上升的发展趋势上,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再细化一点,一节体育课的控制节奏也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我们曾在一周的课堂上,尝试前三分之一节课进行低运动量的运动,如铅球投掷;中三分之一节课进行中等运动量的运动,如立定跳远;后三分之一节课进行稍大运动量的运动,如短跑。结果发现这样的循序渐进,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体育训练,并且能起到非常好的运动效果。 作为高中体育课堂上的重要指标,拙作只是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回顾性的研究与思考,从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们的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