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能力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情境创设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情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
2、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2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3、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 ,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 56 票,多伦多 22 票,巴黎 18 票,伊斯坦布尔 9 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
4、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让学生产生参与动机 3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
5、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 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 4 种情况,A(代表 1)与 8,2 与 7,3 与 6,4 与 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 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 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
6、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3.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 “摆一摆” “做一做” “比一比” “量一量” “画一画” “折一折” “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 “谁还能补充” “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 ,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4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接受学习
7、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如面积单位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 ,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
8、时要统一测量工具。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到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2)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5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3)建立
9、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生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中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