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468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策略【摘要】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关键词】学困生;分析;策略 Analysis of ordinary high school poor student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mobile phone is a stumbling block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Long Zongjiao 【Abstract】Hi

2、gh school students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contact of student life;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earning style, desire and abi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3、 Create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school culture. 【Key words】Poor student; Analysis; strategy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也随之普及,更是悄悄的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携带手机现象屡见不鲜,更是屡禁不止,严重地干扰着教学秩序,影响着学习成绩,制约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2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培养,产生着更多的学困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

4、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然而手机这个现代化产品在校园备受争议。 据报道,2006 年希腊政府主管部门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不得在校园里使用手机。2007 年美国也有 200 多所公立学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2011 年日本着手研究禁止小学和初中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以防止网上欺侮和犯罪案件。在我国众多的中小学学校规定,手机不准进入校园(如:衡水中学、会宁一中等) 。然而还有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手机泛滥成灾,究其原因就像被批判的网络一样不能阻止学生的一颗好奇心。学生携带手机屡禁不

5、止,即使禁有所止也是非常勉强达到的,不能长久维持,这给教育者带来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学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给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就会产生更多的学困生。 在我国农村普通高中中学生校园手机使用情况如何?影响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对策?效果如何?如何应对农村普通高中手机进校园的现象? 现状手机已经悄然进入中学生的生活 根据调查,在农村普通高中有 60.3%的学生持有手机。他们在校园拿3手机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用于联系父母家人。这是父母给学生配备手机的初衷,但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强和智能机的普及,这一最为关键

6、的用途已渐渐被边缘化。 第二是浏览网页。部分同学使用手机浏览网页以获取最新学习资料、解疑答惑。 第三是上 QQ、微信等在线通讯平台。QQ 是学生使用最多的手机应用,因其快速、高效、费用低,深受广大学生喜爱。QQ、微信等通讯软件的强大功能、附带应用,如 QQ 空间、腾讯微博、在线游戏、聊天交友等不但耗费了学生的宝贵的学习时间,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第四是玩游戏。手机内置游戏,如俄罗斯方块、推箱子、雷霆赛车,以及最新手机游戏如切水果、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是学生课间课上容喜玩的游戏。 第五是看小说。网上下载的小说、在线小说因其免费、便携已经几乎替代了学生手中的纸

7、质小说,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有些同学通宵阅读网络小说,严重影响睡眠,进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听课质量。 第六是作弊。学生用手机作弊,其信息量大,易于携带且隐蔽,不仅影响了考风考纪,一旦得逞便形成了学生的侥幸和依赖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进性。 第七是个别学生具有攀比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心理的的表现, 影响手机是一把双刃剑 4农村在校中学生,尤其是留守子女可以通过手机很方便地联系父母亲人、同学朋友,无论距离有多远。同时,通过手机浏览网页能够解疑答惑、获取最新学习资料,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部分同学使用手机却是为了娱乐,沉溺于上 QQ、打游戏、听音乐、看小说、上网看黄段子等,严浪费了

8、有效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使学困生增加,且教育转化作用减弱。另外,有些同学喜欢用手机带着耳机听音乐,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公路上,一方面会造成交通安全意识下降,另一方面会使他们听力严重受损。 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有利有弊,但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学生而言弊大于利;对自制力强的学生来说利大于弊。但学生是未成年人,易于被外界环境所诱惑,自制力强的学生是少数,因此手机是一把双刃剑,但弊大于利 。 创设环境多渠道齐抓共管 学生方面:学校和家庭要适时的教育学生,使其明白带手机进校园和课堂意义不大,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身心健康成长的干扰之源。学校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研究出台相应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强

9、制校园携带手机的政策。 家庭方面: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带手机进校园,或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尽量减少手机对孩子学习的干扰。 电话厂商方面:设计生产学生专用手机,开发辐射小,功能少,不支持游戏的手机,最好能在手机内部安装信号过滤器,学生上网查资料时,避免受到不良网页的侵蚀。 5对策注重疏导,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手机是其与外界沟通联系的有效手段。联系父母亲友、了解最新学习动态、查阅学习资料、适当调节学习压力是学生持有手机的重要基础。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的阶段,容易被新奇、有趣的网络、游戏所吸引;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日益丰富与完善,其娱乐化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以其功能强大、

10、便携的特征迅速“俘获”中学生的心。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强制规定不需携带手机,学生的对立情绪严重,因此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觉为主、约束为必。 首先要鼓励、引导学困生树立信心。特别是学困生,学习过度焦虑是学困生常见的情绪障碍,有的后进生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并没有起到明显成效,便认为自己无法进步,完全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求诸于虚拟世界,使用手机上网、聊天、听音乐打游戏,以此来排解内心苦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定位,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的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或一个眼神,都可能调动学生上进的

11、激情,消除学生的忧愁悲伤和痛苦。 重视班级集体学风建设,促进学困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由于学生间情感接触时间长,交流速度快,而且易于接受和消化,因而在学生心理障碍形成中,班级集体影响能量不可低估,从而转移注意力。 其次在班级教学、管理上教师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问题生,注意与他们多进行交流互动。发现亮点不适时机地对他6们的成功进行心理激励,要以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发学困生的情感共鸣,调节厌学心理。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在每节课上为他们创造加分的机会,保证他们每节课都有成功的体验。如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12、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 效果有效管理,方法科学,效果显著 通过学校、家长、社会三方的齐抓共管,老师们反映,校园里果然“安静”了许多。即便有学生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也不敢开机,因为怕被没收。 “禁机令”出台以来,尚无学生真“唱反调”以身试法。若老师能以身作则的话,则效果会更佳。我校一名教师,因忘了关手机上课时突然响起手机铃声,该老师为了给学生做好榜样,立即将手机摔在地上,以表示对自己的惩罚。从此以后,该班班风正、学风浓,各项数据统计,均名列全校前茅,是师生认可的先进班级。 由此看来,对于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问题,管和不管,效果截然不同,因而,学校应该制定校纪校规管理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课堂开机的现象。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家长应该支持学校“课堂禁机”令,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中学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