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本文笔者试就如何多方式结合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任教的尝试。 一、角色扮演,激发共鸣 在心理学中,角色扮演指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社会角色的条件,承担和再现相应角色的过程与活动。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
2、,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在思想品德课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绎一个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故事,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一课,在学生阅读完海尔砸电冰箱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角色扮演活动。由学生来扮演厂长和工人,再现当年张瑞敏厂长教育工人要注重产品质量、企业要讲信誉的语重心长和工人砸电冰箱的沉痛与觉醒。之后,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一演一评中不断完善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让学2生认识信誉和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而一个企业的生命力要得以长久要靠实际行动来维护,事实证
3、明当初张瑞敏厂长的英明决定,成就了海尔电冰箱厂如今的辉煌。这样的角色扮演,入情入境,学生易于接受,学生的道德认识在观看、表演中就自然而然得到巩固和提升。 二、开展辩论,深化明理 辩论可以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可以不参加吗一课时,我引用以前课堂中出现的“学生因怕拼不出来,没有面子,让同学耻笑,而主动放弃我国34 个行政单位具体位置的拼图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辩
4、论可以不参加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认为必须参加的同学作为正方,认为可以不参加的同学作为反方,展开辩论。在对抗辩论中,学生得到启发,明白了弃权是社会民主生活中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形式。在学习中,选择弃权等于是放弃学习的权利,浪费参加学习,增长本领的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不当的。唯有在参与中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由不会变会,才会从不熟悉变成熟悉,也才可以从参与的成功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三、体验学习,内化认识 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学习和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在活动3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
5、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例如,在磨炼毅力一课中,我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学生时代以顽强的毅力完成老师苏格拉底向全班同学布置的每天甩胳膊 300下的任务,历时一年,从不间断的故事,阐述了坚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道理。课后,我风趣地对学生说:“老师不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但你们不一样,你们今后也有可能成为像柏拉图一样伟大的人物。今天老师也当回苏格拉底,也给你们布置每天甩胳膊 100 下的任务,老师要看看谁最有毅力,老师希望许多年以后我们班也能涌现出像柏拉图一样了不起的人物,有信心吗?”在我的鼓动下,学生信心满满地回答“有” 。布置任务后的第二天,我问起此事,班上
6、 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我当即对这些同学大加赞赏,并鼓励他们坚持。此后的几个星期,我一直没有询问此事。大概过了一个月,当我再询问此事时,学生大多面露难色,举手的廖廖无几。我趁热打铁,当即组织学生交流对甩胳膊的体验。有的学生说老师几个星期都没问此事,以为老师也忘了,就没有做了,有的学生说第一个星期觉得挺新鲜的,第二个星期就觉得没意思,再说甩胳膊也挺累得,也就没有坚持了,有的学生说我也想坚持,可就是做不到,磨炼意志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同学说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甩胳膊,既完成老师的作业,又可以锻炼身体,尽管也有点累,但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通过体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道出一句“磨炼自己的意志贵
7、在克服困难、自觉坚持,而不是靠外力督促”的话语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甩胳膊的体验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就是成年人也很难坚持,但这次体验足以让学生4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坚持,毅力是可以磨炼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创设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内化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组织实践,知行结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 。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内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思品课的
8、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善于捕捉、挖掘其中鲜活的素材,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能力,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内化、知与行相统一,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