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次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579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青年次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青年次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青年次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青年次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青年次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青年次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摘要:青年次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形成才出现的,这一青年文化的特质,对当前的国内艺术设计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向主流文化转化,年轻人创造了新文化的媒介,相对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他们引进的文化就是次文化。这些次文化,有的失败了,有的则在后来变成了主流文化。 关键词:青年次文化 艺术 设计 次文化也称“亚文化” 、 “支流文化” 、 “副文化”或“少数群体文化” 。美国社会学研究者伦德和沃姆在其社会学:世界的窗口一书中讲亚文化定义为:当存在于主流社会的一个群体,具有有别于主流社会的某些形式时,例如在语言、规范和习惯等方面,我们就

2、把它称之为一种次文化。 当今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生活在短短十几年内产生了巨变,文化也快速发展,现在的中国社会已成为一个以多元化、分层化、复杂化和高度流动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改变了过去一元化的状况,打破了彼此孤立的社会文化状态,将人们置于多元的文化体系中,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青年次文化。 青年次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形成才出现的,这一青年文化的特质,对当前的国内艺术设计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发起的“首届 CAFAM 未来展” ,这次展览是结合中国2当下青年艺术生态现状的“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展览。此次展览为了满足“青年”的条件

3、,入选艺术家以 35 岁为限,都是 1977年以后出生的人。 艺术展期间展厅内展示了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家们的设计作品,架上、装置、影像无所不包。这是从 80 位全球重要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艺术媒体和机构负责人所提名的 290位艺术家中挑选而出的 93 位代表人物,近 200 件作品汇聚一堂的目的只有一个意在对当今青年艺术生态做田野式考察,分析、研究当下及下一个阶段华人艺术的趋势,鼓励青年人的艺术语言探索与新方式的推进。重点考察新生代艺术家在今天的全球语境、文化格局、生产方式之下的,属于这一代人特有的“艺术方式”青年次文化。 当然对于青年次文化在各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

4、象,社会舆论也褒贬不一,在这里主要针对青年次文化对于艺术设计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青年次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形成才出现的新术语,并最终在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社会的进程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人群区分和理论建构。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可归纳为:蔓生长、自媒体、微抵抗、宅空间、浅生活、未知数六种特点。 一、蔓生长 蔓生长是借助自然界植物枝茎生长的象征性隐喻,将青年一代艺术家的自我认同、自我选择、自我放逐的生存方式,比附为缠绕、攀引、蔓延的成长状态,具有多样、野生、杂乱、繁复、顽强的意味。与 20 世3纪中期的艺术家风格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他们在稳定的计划经济与社会压抑中生存,在政治运动中被规定性地接受

5、时代的裹挟与摆布,从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直接关注,或将问题意识表述为“环境”支配的无能为力的痛苦。当代青年艺术家是在比父辈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长大成人、在不确定的经济与价值观的社会生活中体验人生,当新一代已经有机会在一种普遍的、碎片化的个体命运中展开自身的选择时,他们的作品反映出与过去不同的、多样化的 “蔓生长”方式,意在建构自我的自由世界。 二、自媒体 自媒体则是大家所逐渐熟悉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技术手段进行阅读、发布信息、传播图片、发表言论、交流咨询等活动,人人都有机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平台。这种新技术造就了新一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

6、机会,他们在网络世界里不断与各类异质群体展开互动,参与着甚至左右事件的传播、演变以及影响着他人的生活。这种新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方式带来了一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又反过来会影响独立的个体。 自媒体的基础是开放,它的核心在于分享,它的价值在于精炼浓缩,无需触及灵魂,却又简单明了,直接,大胆,令人躲避不及。就像法国思想家保尔?利科说:“在技术时代,责任延伸到我们的能力在空间与时间,在生命的深处所能及的远处。 ”这成为了当代青年艺术家之间交流、感知世界的新方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资源。 三、微抵抗 4微抵抗是个体行为的自我调节,体现着含蓄的批判性、社会问题的揶揄以及一种不合作心态,折射着个体

7、价值的自我确认。这类艺术家们往往选择嬉皮式、无所谓式地对主流文化予以无视和消解;他们的艺术作品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非主流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与主流文化呈着既共存,又冲突的胶着状态,折射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宅空间 宅空间则是指在当代都市中的个体的悬隔状态,它自足于自我想象、自我完美,阻隔社会聚变下的心理震荡,在个性化的虚拟世界里存在与抉择。青春世界的想象与消费主义的双重力量,连同其生机勃勃与厌倦不堪是他们主要的内心冲突。这些阳光的、自我的、理想的、立志的、忧伤的、反叛的、放纵的、出轨的、穿越的青春体验,构成了他们作品主要的题材内容,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出发点和选择。 五

8、、浅生活 浅生活指生活的多样选择超出以往想象,青年一代在轻松、调侃、放松的姿态下重新解构与建构着自我的生活状态与行为意识。他们的创作没有界定,不设终极,而是一种“浅生活”或“泛生活”的存在状态。这种自我抑制或自我放任的艺术转化,触及了一种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真实,也许,他们希望抓到的正是“不确定” ,而并非如以往几代艺术家那样,重视艺术与作品本身的“确定意义” 。 六、最后一类未知数,其实最难界定含义 作为在青年一代艺术中,对艺术语言具有实验性、突破力的创作,5但又暂时难以归类的,都能以此概括。 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向主流文化转化,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设计也许并不成熟,并没有被大众周知或认可;

9、就好比年轻人,在由成年人管理的社会里,年轻人好像天然是“亚”的。但回想 100 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或者五四运动,以及推而广之几乎所有新思潮、新文化,都是年轻人引入的。年轻人创造了新文化的媒介,相对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他们引进的文化就是次文化。这些次文化,有的失败了,有的则在后来变成了主流文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健康的艺术生态是由丰富的“艺术物种”相互的比照与衬映所构成,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中生长,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由各部分的贡献,滋生出新的种类与能量。艺术生态中的亚现象,经常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又容易被忽视的群类。它存在于其他物种之间的地带,与成熟物种一样,在整体“艺术生态群”中发挥着各自的“蝴蝶效应” 。 参考文献: 1杭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彭彭.设计文化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