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 经 阻 滞 麻 醉 李宏,概念,神经阻滞亦称传导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旁,暂时地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以及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合作程度只要阻滞的区域和时间能满足手术的要求,神经阻滞可单独应用或作为辅助手段禁忌症:小儿或不合作的病人;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严重畸形;局麻药过敏者。,注意事项,(1) 盲探性操作,要求病人清醒合作。 (2)熟悉解剖定位的标志。 (3)采用简便、安全和易于成功的穿刺径路。 (4)操作力求准确、轻巧,神经定位技术,穿刺针接触神经可出现异感,但易损伤神经。临床上常用神经刺激器进行定位,临床常用电流1.
2、5mA,直至用0.5mA可出现颤搐。优点:减少神经损伤;可用于不能准确表述异感的病人。,颈丛神经阻滞,由C1C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C1以运动神经为主,C2 C4神经后根均为感觉神经纤维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后形成四个分支:枕小N耳大N颈横N 锁骨上N颈深支多分布于颈前及颈侧方的深层组织中,颈丛解剖,颈丛阻滞,组成: C1C4前支,C1: 运动为主,C2C4: 感觉神经,颈丛阻滞,颈浅丛的分布,颈丛阻滞,浅丛的 “披肩样” 分布,深丛:分布于颈前和颈侧方的深层组织,颈丛阻滞,颈浅丛阻滞法,定位:病人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作标记,即为穿刺点。操作:常规皮肤消毒,由标记
3、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也可以在颈阔肌的表面再向乳突、锁骨和颈前方向作浸润注射,以分别阻滞枕小、耳大、颈横和锁骨上神经。,颈深丛阻滞法,定位 :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相当于成年男子喉结上缘),该点一般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点附近。操作:垂直颈侧皮肤进针,寻找颈椎横突,进针深度达2-3cm之后,若遇坚实的骨质感,已触及横突,此时病人常有酸胀感,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回抽无血及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进针偏内、偏后、偏深,误入血管或吸收过多,胸闷、呼吸困难、缺氧C
4、O2蓄积吸氧人工辅助通气,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解剖,臂丛是由颈58及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上、中、下三干上干由颈5和颈6脊神经前支组成,颈7神经单独构成中干,颈8和胸l脊神经前支构成下干。每个神经干再分成前后两股。三个后股形成后束,上干与中干的前股形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延伸形成内侧束。,臂丛的神经走行,常用臂丛神经阻滞法,肌间沟阻滞法腋路阻滞法,肌间沟阻滞法,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2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治疗巾。3让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后缘,可触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外缘即中斜角肌,两者间的凹陷即为肌间沟。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与肌间沟的交点即为穿刺点。4
5、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5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肌间沟法,肌间沟阻滞法,优 点,易于掌握小容量可阻滞肩部和上肢气胸的发生率较低临床最常用,缺 点,腋路法,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0,前臂屈曲90,充分暴露腋窝。2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3在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向内、下方刺入。当针穿破筋膜有落空感,针体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并可出现上肢异感,说明针已进入鞘内。4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40ml,腋路法,体位: 平卧、头偏对侧 上肢外展90O 屈肘90O 手背贴床 呈“举手礼”状定位: 腋动脉搏动最高点,腋路法,与动脉呈20O,刺向腋窝方向,成功标志: 有落空感 穿刺针摆动 梭性扩散注药: 2040ml,优 点,定位可靠、简便不引起气胸不阻滞膈N.、迷走N.等不会出现高位硬膜外或全脊麻,缺 点,局麻药中毒发生率高不能阻滞肌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 不适合肘部以上的手术,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