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传统概念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在新课标下来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人是一名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教学的思想政治学科教
2、师,一直以来,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课堂上常常出现不会学、学不了、开小差、打瞌睡的情况,再加上教师的观念滞后、方法呆板,不仅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出现许多缺损之处, “学困生”“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增加了育人的难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学、会学、学好,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效果好起来。已成为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追寻目标。 对我们从事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来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不能丢,应继续延用,只是如何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去探索新的而2且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罢了。那么,到底哪
3、些方法更有效呢?笔者结合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认为: 一、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做好角色的转换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 ,要当“学习的促进者” ,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 ,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其实讲授
4、法自有它的优势,简洁高效,在单位时间内信息输出量大。正确运用讲授法,对发展学生的智能也是有益的。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一个学习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即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5、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生硬的结果。 3“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不能忽略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二、教师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合作、
6、探究的学习方式 1.要避免学生“热闹” “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然而,相当一部分讨论只要教师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各行其是,说的、做的很多都与教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倾向,并无实际功效。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秩序、规矩并没有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
7、造力,正相反,它能有效地保护学生正常地学习和平等交流。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4多一些探究。我们说的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纵。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遵守井然的秩序并不矛盾,一个形式上有秩序的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2.要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的学习模式,但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 “学生上台,教师下台” ,我认为这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
8、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小区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环境问题不困难,但提合理化建议就很不容易说全面了,这时就很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讲究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九年级
9、政治总复习中,我展示了这样一个材料:从“神舟”一号至四号顺利升空到成功发射“神舟”五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到“神六”实现双人多天飞行,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很多情况下都是出示问题后,学生讨论回答。这次我是让5学生自己联系材料设计问题,由于对这个材料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当你在电视上看到“神舟”号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及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提的不错。请你为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设计一条广告语或标语。某同学对这个问题设计的也很新颖,当时我追问了一句:能展示一下你设计的广告语吗?那位同学
10、的回答是:神舟再登九天,科技创造强国。尽管学生的问题和答案还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很有创造性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3.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合作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伙伴、教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
11、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在教学中有这么几种倾向: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教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如:九年级教材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的问题: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属于这个类型。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6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实效。 4.要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有的教师认为有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就应弃之不用了,也就是接
12、受学习被全盘否定。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探究学习,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认为接受学习还应分两种:被动接受式学习和主动接受式学习。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同于学生单向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也不同于科学家发明创造所采用的发现式探究学习方式,而是一种通过类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径来获得或体验知识结论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既包括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但实质上又仍然是接受式的学习,不过是通过探究和体验而获得知识结论的主动接受式学习(因为知识结论已经由
13、前人发现并加以概括形成理论,并构成课程内容了) 。而这样一种兼容两者的主动接受学习方式,恰恰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学校中的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探究,每个问题都探究,那样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应引导学生就某个章节、某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探究方法,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可见,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彼此应取长补短。当前我们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时候,既要看到探究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限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能7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要客观的向学生做好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
14、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片面地运用了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几乎课堂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总是面带微笑地表扬“不错,你动了脑筋” “你真聪明”等鼓励性语言,但对一些错误的回答,教师却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回答究竟是“错” ,还是“对” 。过分的模糊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但教师的评价如果很随意,不明确,学生听了之后就犹如喝凉开水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过多的廉价表扬会默然处置,学习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我认为,当学生的回答很好时,我们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
15、的回答残缺不全时,教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的回答背道而驰时,我们应委婉地进行批评指正,只有这样明确的、求实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作出评价,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受表扬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学生需要的是带有真情的、恰倒好处的、中肯的表扬。这种表扬才显得珍贵,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不竭的学习动力。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8性化教学。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索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完成现代教育的迫切任务! (作者单位: 341209 江西省上犹县五指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