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769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高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高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高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高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高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议高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摘要:近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尚有诸方面待提高。现就如何加强高职创新性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从培养目标、创新教育必要性和人才培养途径措施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其为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49-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在短短数年里迅速迈进教育大众化阶段做出了巨大贡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为已知的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未知的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注重培养学生

2、的专业知识,又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加强创新性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就高职创新性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措施作些初步探讨,为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探索。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个性,这一个性不仅体现在培养目标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培养过程的特定要素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发展规划、培养目标、2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师资队伍建设以至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必须依据对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内涵的准确把握,依据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的准确定位。能否从理论上把高等职业教育

3、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效地区别开来,能否在教育体系中给予高等职业教育一个符合逻辑的特色分析和本质说明,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我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基本特征:(1)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本专科教育等同。前者属于

4、职业类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后者属于科研类教育,培养科研型、学术型人才。高职教育是相对于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2)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 (3)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或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我院近年来一方面重点研究我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才”情况,充分考虑我们长三角地区的板块状经济的高速发展,把区域板块经济中重点发展行业作为我院高职培养目

5、标定位的地方3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所以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岗位,适应我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又有一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创新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建立灵活的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设置机制。针对高职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的差异和特色不同,我院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不只为了维护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树立发展为职业岗位服务的观念,优化岗位职业技能资源的配置。我院每两三年均会邀请来自企业的研

6、究人员对我院相关专业设置进行专业论证,座谈、分析、评价和总结目前专业岗位中的一些变化趋势,同时结合这种变化灵活适当调整设置相关专业及知识结构体系。所以我们的专业总能面向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满足社会岗位的新需求。 2.针对性和适应性兼顾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但是不能只学技能,不学理论,否则就不是高等教育。如何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中兼顾针对性和适应性是当前在高职教育中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我院原来高职教育一直以来强调针对性,以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为目标,按将来就业的岗位需求来设计开发课程。近年我们在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中,按学科系统分三段式(

7、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设计适合高职教育的方法,但应根据学制长短、就业前景,增加一些适应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灌输4一种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知识观和教育观,在教学计划中以“知识、素质、能力”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掌握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实践(训)课程中已初步建立开放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基本上走出了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龙头,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选修课中强化、课外辅导中点拨的创新教育之路。 3.建立具有创新意识,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

8、师资是实现高职教学的关键环节,具有创新意识、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是高职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师资的好坏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适应市场变化需要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具有鲜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主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创新活动中我们主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学主动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互动,实现高职教学的创新。还有我们也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下环节:(1)要选准突破口,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9、对知识的喜好和接受知识的程度,充分考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节奏。(2)理清知识结构,这是实现教学活动的载体。理清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激发学5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热情,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与诱导,通过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应是消极的死记硬背,而是主动参与,把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按一定比例纳入考核中,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

10、了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艰苦努力,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头脑中存在的创造潜力和重视科技创新。 (4)展现创造性。把学习过程表现为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在教学互动中,以学生为本,让其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就业能力,积极倡导和推动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科技发明制作和创业计划竞赛。 诚然,高职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涉及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创新能力作为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教育已很难适应竞争所产生的职业流动。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鼓励提出问题和多角度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创

11、新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把培养创造性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地把握自身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众多高职教育改革创新也正在蓬勃进行,更需要我们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各类人员齐心协力、大胆拓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和思考J.中6国高教研究,2006, (12):62-63. 2吴宪洲.论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 (33):26-27. 3康福玲.强化实践创新?摇提升育人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6, (33):111-112. 4张醒.适应社会需求推进高职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J.辽宁高职学报,2006, (8):19-20. 5周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4, (3):26-27. 6侯玉印.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J.教育与职业,2005, (9):36-37. 作者简介:张惠燕(1971-) ,女,浙江诸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