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如何率先突破?.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556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如何率先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如何率先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如何率先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如何率先突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如何率先突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如何率先突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7 月 24 日,张高丽副总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上强调,要抓紧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一般性制造业作为产业升级转移的重中之重,能否顺利实施关乎全局、决定成败。哪些一般性制造业需要退出、升级、转移?哪些疏解方法、手段、路径可行?这些问题备受关注。 四类非首都功能被疏散 归纳起来,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北京

2、市按三类区别对待这些企业:第一类是严控增量,第二类是减少消耗和排放,第三类是关停退出。 减负控增,就是对部分产能落后、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的“三高”行业和生产工艺予以淘汰,就地关停退出;对不符合首都功能战略定位的行业严格禁入,并对部分行业做出区域、规模限制和产业加工、工艺技术、生产环节及产品限制。 淘汰落后产能。为摒弃“大而全”产业发展模式,北京现已明确对“三高”一般制造业项目就地清理淘汰,走集约、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关停退出 300 家制造、锻造、小家具等领域的污染企业,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 制定禁限目录。控增,必须明确新增产业和功能的底线。针对 13

3、 个工业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聚人多、占地多、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两多三高” )问题,北京市去年 7 月制定出台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 ,从企业登记、项目审批两大入口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 ,在控制增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如何保持这种良好发展势头,奋发有为、再接再厉,新修订目录提供准绳。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依据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等登记业务达到 6900 余件,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了 55%。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将执行与东城、西城一样严格的禁限措施。河北、天津也分别按照产业功能定位,出台了本省市禁止和限制的产业目录,有效促进了三地产业合

4、理布局和分工协作。 引领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有条件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后,进而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先升级一批。下一步,通过疏解构建高精尖的产业结构,引领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据媒体报道,去年以来,北京市经信委组织专门力量,起草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产品目录等。据媒体报道,工信部出台中国制造2025 ,而正在研究制定中的北京制造 2025 ,计划用 10 年的时间再造北京产业新形态。到那时,蓝领将变成灰领或白领,智能制造如机器人将进入北京居民的家庭生活。 产业转移疏解,就是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那些既适合三地定位、产业转型,又有

5、利于产业协同发展、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加快向市郊和津冀地区转移。据媒体报道,北京对技术含量一般、效益不错、污染不大的企业包括建材类、化工类、纺织类、印染、钢铁技术加工企业,尽量向周边疏散,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对有经济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通过区域对接合作,转移疏解一批,助力三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工信部等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也已定型,或于近期发布。该指导目录大致有 8 类重点产业,需要河北、天津来承接,分别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有知情人士表示,从一般产业到高端产业合作,以园区作为点来支撑,到京津、京冀产业带合作,由点到面,

6、形成全方位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为何会重点点名这八大类产业?专家认为,主要基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考虑,以及与三地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相结合。 转出产业要与转入地的产业融合 2014 年 2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三地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与路径。 产业转移,企业最担心的问题是转移之后会不会转而致死?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确保产业落地生根?专家认为,京津冀三地要尽快研究北京中心城区产业疏解地的对接协作机

7、制,包括税收、人事管理、户籍指标等方面,通过市场主导形成自发的区域协同发展。具体操作,应结合实际,借鉴伦敦城市群、东京都市圈建立疏解迁移有激励、落地新城有优惠、产业对接有支持的协作机制,形成分工合理、价值高端的一体联动产业链。近年来,北京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主动担当与作为、谋求协同与发展,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和资金精心搭平台、建机制,为产业转移“扶上马”和“送一程” 。 如何搭建一体联动对接平台,才是解决三地产业自身存在地区差异性、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关键所在。搭建平台,毫无疑问需要政府顶层设计、引导支持、创造环境、降低成本,让产业链在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区域内自由配置。有媒体报道指出

8、,京津冀产业版图正在重构北京“转” 、天津“立” 、河北“补” 。北京,不再摊大饼,必须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天津,协同上下功夫,错位上做文章,发力做实“北方经济中心”;河北,纵使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打响压减过剩产能攻坚战,渴盼借力京津绿色崛起。 据媒体报道,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河北采取非单一模式,确定 40个承接平台,其中生产制造类 23 个,每个都是功能和产业定位十分明确的产业集群。天津采取行政区划分的方式,内部整合“1+11”个承接平台,其中,1 是指天津滨海新区,11 是指分布在各个区县的功能承接平台。 有专家表示,各地要破除“一亩三分地”理念,立足于当前明确自身定位,发

9、挥产业比较优势,而不是盲目追求一致。如,北京突出自身的知识、技术,天津突出自身的产业创新、研发,河北突出自身的战略支撑、高新技术。对于迁入企业而言,符合本地产业规划要求至关重要,通过园区对接方式是成功尝试。去年以来,北京市累计组织 50 余次产业对接活动,北京市经信委和河北工信厅通过负面清单的形式,组织北京市 27 个园区与河北省 57 个园区分批进行 4 次产业对接,推动新乐三元工业园、张北县庙滩产业园 IDC 项目、北京现代四工厂落地河北、首钢京唐二期拟于近期开工建设 然而,由于产业转移主体是企业,除了政府搭台外,必须由企业自主对接。今年以来,河北、天津纷纷展开了针对北京制造业抛出红绣球,甚至制定利益驱动的配套政策吸引企业落户。 产业集群的模式是今后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转出产业通过与转入地的产业对接融合,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