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新时期班主任的批评艺术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但并非意味着要抛弃对犯错误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批评是一种不可避免且尤其重要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修养,从而少犯错误。但如何去批评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班主任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注意批评的艺术性,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班主任;批评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
2、87-02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但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教育。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批评是一种不可避免且尤其重要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修养,从而少犯错误。但如何去批评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注意批评的艺术性,值得认真研究、探讨。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批评”这一项工作,积极探索,努2力实践,认真总结,积累了一点体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那么,班主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
3、何更加巧妙地掌握批评的艺术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批评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俗话说:“人的十指都有长短。 ”更何况人呢?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把爱播撒给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处罚差等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给我们敲了警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如何批评才能收到效果,必须认真思考。切忌急于求成,一味地要求学生承认,改正错误,甚至过分而严厉地训斥点名批评学生,不讲究方式方法,毫无顾忌地挖苦
4、学生,这样往往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进而怀恨在心,最终会适得其反。 记得一个星期四上午的第一节课,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听到六年级教室里炸开了锅,我赶忙走进教室,只见班上的小黄同学和语文老师都瞪着大眼面对面地站着, “火药味”在教室里弥漫着,大有一触即发要打的架势。我赶紧把小黄同学请出教室,带到我的办公室,询问他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位同学上课时在看小说,被语文老师发现了,当场将他的书撕个粉碎,并以“画地为牢”的方式让他在讲台上罚站,还辱骂了他几句,这位学生立刻从座位上暴跳了起来,并大声与老师对骂,语文老师被气急了,用手扇了他一耳光,接着就出现我进教室所看到的3一幕。我问他为
5、什么不听老师的批评,要骂老师呢?他说语文老师太不给我面子了,太伤我自尊心了,我克制不住就骂他了,如果你不来我就会与他打起来。听完他的话,我浑身都在冒汗。因为语文老师没有尊重他的人格,保护他的自尊心,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失了面子,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从而引起了他的反感情绪,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才会发生教室里那对峙的一幕。 还有一次课间活动,班里有几个男同学因争篮球打了起来,气呼呼地来找我评理。当时围观的学生很多,我听完他们的述说后,并没有直接去批评他们打架是不对的,更没有训斥他们,而是指出了他们的三个优点:第一,争夺篮球说明你们爱好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第二,能停止打架说明你们俩是理智的;第三
6、,能够来找老师评理,说明你们能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是遗憾的是 说到这里,我故意停了下来。他们听到这里都低下了头说:“老师您别说了,我们知道错在哪里了,我们不应该打架,应该互相谦让” 。 二、批评要尊重学生的隐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早熟儿童越来越多。当人们在研究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早恋问题又悄然而起。早恋慢慢地延伸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这已成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公开的秘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早恋,多半是对有意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和对陪伴儿的渴望而产生的。众所周知,其出发点虽然是纯真的,但其危害却是多方面的。因此,及时有效地制止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早恋现
7、象,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4具有时代的积极意义。当发现学生早恋时,作为班主任不适合当众批评,只有讲究批评的艺术性,注意时间,场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关心的语气去帮助教育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隐私,以达到不失时机的教育目的。 记得一次数学课,班里的女生小刘没有听讲而是好像在忙着写什么。待老师发现后,她偷偷地把它放到桌底下。后来还是让细心的我发现了这是一封情信:满满一张纸,写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主要是向一位长得挺俊的蓝姓男生倾诉自己的烦恼、思念、以及不被理解和关注的痛苦心情。从中不难看出:她在朦朦胧胧的暗恋着他,正陷于无法自拔的情感泥潭中,难怪上课心不在焉,成绩下滑
8、明显。经过耐心的思想教育,她如实地道出了真情,并自觉地承认了错误。事后,我没有声张,并在班级里替她保了密。我多次找她谈心、及时引导她:未成熟的青苹果如果过早地收获就会又酸又涩,只有成熟的果子才会又香又甜。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多看法和想法很不成熟,待将来有了立足社会的本领时,再考虑这些大问题。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人生关键时只有几步,不能让同样的错误重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她噙着眼泪不住地点头,我了解此时她复杂的心情。无需太多的语言,其实老师给予她的尊重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她很感激我,从此她转变了:脸上重见了笑容,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三、批评要有激励 古人云:“
9、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如果说表扬是抚慰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亮灵魂的镜子,它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我5认为,激励性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可以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有伤自尊、令人泄气的批评则会让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虽然也注意了激励性的批评,可习惯在激励的后面来一个“但是” 。比如说: “你最近进步比较快,但是上课还会开小差” 。结果不仅劝告没有奏效,而且前面的激励也被学生认为是虚情假意。因此,批评学生讲究艺术,把握好尺度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用“但是”这个转折词,以激励代替直接批评,委婉表示对学生
10、的要求,效果就一定会截然不同。比如说:“你最近进步比较快,如果今后能多专心听讲,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提高得更快” 。这样,学生觉得老师的激励是真心诚意的,老师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在帮助他、鼓励他、信任他,而不是批评他,因此更乐于接受。这种富于建设性、启发性的恰当批评,对孩子来说效果大不一样。这样做不但使他们明白了自身的不足,而且自尊心与自我形象也得到了保护。 2012 年 9 月,我接任了一个比较乱的班级,其中一个特别难管理的学生,绰号叫“阿飞”的小黄,长得高大壮实,在刚升上六年级时,他仍如以往一样,留长头发,打?喱膏,性情暴躁,孤僻,时而戴一副墨镜,时而口叼一根香烟。记得他读五年级时的一次,由
11、于他的班主任批评了他,他便三下五除二把老师打倒在地上。他还经常拳打同学,故意损坏公物,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五毒俱全”的人。开学一个月来,检讨不断,保证书也是一沓,但仍是屡教不改。偷偷吸烟,打架,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旷课上网玩游戏,更可气的是有时会冷不防抱住女同学做猥亵的动作等一系列都几乎是“罄竹难书” 。为此,6让我伤透脑筋。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在他一次违纪事件发生后,我找到他。跟他说:“在开家长会之前,你和我签订了君子协议,这段时间,确实表现不错,比以前改进不少。我发现,你是个好发言的学生,每次上课,未经允许,你都是脱口而出,反应很快,说明你是个头脑聪明的学生。像你这样的学生,不重用你实在是
12、人才的浪费。你可以回去考虑一下,能否当个什么班干部,为班级做点贡献,明天到办公室告诉老师,好吗?”可能是自己长期以来都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当成无用的学生了,第二天,他竟然和我说:“老师,对不起,你实在是太抬举我了,我觉得我啥都干不好,不给班级惹是生非就不错了,还能做啥贡献呢?老师,你这么看得起我,我谢谢您!我保证以后不再给您添麻烦就是了,当班干部我差距还挺大,即使当了,别人也不服。 ”听到这里,我真的很高兴,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说明我的想法即将成功,当然不能就此罢休。马上说道:“其实,老师是真的想让你当班干部,我看,有不少学生还是比较听你的,虽然以前没干过,但是,你这么聪明,应该很快就学
13、会管理的,你暂时先当个体育委员,多向其他班干部学习,尽快适应,把工作搞好,当好我的助手,减轻我的负担,好吗?”听我说完,他也不好意思推辞了,答应试试看。在以后的时间里,他对待工作虽然算不上出色,但基本上还令老师满意。我还经常鼓励他,给他指出哪些工作做得很好,哪些还有瑕疵。现在,虽然他还没有彻底改掉所有的毛病,但已经不会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了。他的家长也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的孩子变化很大,在家也很懂事了,不再惹他们生气了,有时还能帮他们干点家务。可见,有分寸的、具有激励性的批评会如同和风细雨般7涤荡人的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 作为一个好的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忽视了用这种批评的善后工作,因为他在渴望着你的表扬。因此,艺术的批评,是老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它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学生敏感而紧张的心灵;它是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是冬天里的火把,温暖了学生冷却的信念;它是及时的警钟,纠正了学生无知的错误;它是古老的寓言,教会了学生深刻的道理;它更像一支号角,催人警醒,促人奋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