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点线结合”的实践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715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点线结合”的实践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点线结合”的实践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点线结合”的实践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点线结合”的实践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点线结合”的实践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点线结合”的实践探讨摘 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的构建基础、制度的保障层面、行为的表现形式、精神的引领高点等。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应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点”串“线” ,科学设计班级管理目标,精心布置班级育人环境,认真组织班级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班级和谐氛围,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点线结合 杜威说:“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 ”如果说学校是教育的“社会” ,班级就是教育的“家庭” 。其中“专门的设备”就涵盖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这两者既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又是点

2、线结合、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十五年的学校管理实践,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一、以人为本,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充盈着学校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它能公开或潜在地给全体师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悟、吸引、熏陶和体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人为本,系统推进,和谐构建。 1.物质的构建基础 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设备及教育者所创造的产品等,可通俗地2理解为学校地理环境、建筑物的布局、风格、时代特征,校园硬化、绿化与美化等主要硬件。其中学校的办公环境影响着教职工的思想情绪与工作效率,教师办公室的配置要充分体现现代

3、、简约、便捷的理念;学校的学习环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度与合作探究精神,教室布置要尽量宽敞、明亮,富有个性和文化气息;学校的生活环境与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密切联系,要温馨宜人,健康向上,体现良好的舒适度。美的校园形象给予人感性的“美的愉悦” ,从而达到实现理性的“美的行为”的目的。整个校园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要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目标。 2.制度的保障层面 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发展规划、运作机制、实施策略等方面在规章制度上的综合体现,主要实质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

4、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障学校教育工作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学校规章制度的生成要坚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的体系设计和操作规则要在规范人、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解放人。二是开放民主的原则。要秉持开放的态度,吸纳更多的经验,集中更多的智慧,整合制定出更有效的学校制度。比如可通过对外开放,借鉴吸收国内外众多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的先进经验,吸收专家学者和社区群众的意见;还可通过对内开放,鼓励全校师生积极主动提意见、建议,让他们从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和服从3者,成为具体制度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三是与时俱进

5、的原则。要不断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加以修正,加以完善,比如当学校的每个成员都能根据既有制度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时,原有的规范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时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规范和要求。 3.行为的表现形式 教师、学生的行为文化是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动态文化,是校风、教风、学风与学校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的职业道德、角色认同、行为风范、价值取向及情绪的反应都属于教师文化,影响着学校的传统与价值观。教师文化的构建应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的形成为根本,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学生的学习态度、风格、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心理健康等都属于学生文化。学生文化的建设应坚持“育人为本

6、”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学校要持续推进课堂改革,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的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搭建学生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要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通过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开办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造提供辅助条件,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4.精神的引领高点 精神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在学校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由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学校领导者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而成,体现了学校独特、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学校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貌。精神文化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其通过宽泛的培育和倡导,逐渐4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个人

7、价值观和道德追求。一旦师生的个人行为违背学校的信念,公共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就会不期而至,本人心理上就会感到内疚,从而自觉主动地纠正错误行为。因此,优秀的精神文化,可以有效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力倡导“精诚团结、协同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笃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精神,以身立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敢拼会赢、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 ,构筑了我校教师队伍共同的精神家园,营造了大音希声的学校德育“磁场” 。 二、点线结合,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卢梭曾经指出:“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 ”如果说校

8、园文化是一本书的篇章,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具体的组织语言。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点”串“线” ,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应。 1.设计班级管理目标 (1)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它是班级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集中体现了班集体的行为观和价值观。班级目标包括远期、中期、近期目标,以及阶段性的具体目标。班级目标的确定,要始终坚持人本教育理念,充分调动所在班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制订的积极性;要紧紧贴近学生的现状,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现实需求,充分考虑“门槛效应”和“超限效应” ;班级目标一经

9、确定下来,5不可随意改变,要理直气壮地贯彻执行,使之逐步变为班集体的自觉行动。 (2)班训与班级公约。班训是班集体思想意识、日常活动所应遵循的一种准则,通常以一组言简意赅的短语加以概括、总结和提炼。班训的提炼可以与班徽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谋划、同步生成,凸显其韵律感和画面感,让原本生涩的字眼活灵活现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律己性和他律性。比如“爱校爱班、敦品励学” 。班级公约是班级实践活动所应遵守的具体制度,它是班训的具体、外在的表现形式。班级公约的生成要符合全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当家做主的权利;班级公约的具体条文要与班情、学情息息相

10、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 2.布置班级育人环境 (1)班级硬环境。 “开垦”教室四周的墙壁,力求教室的每堵墙壁都会“说话” 。重点建设好班级“八个一”环境:一面国旗、一句誓言;一张学生行为规范;一幅黑板报;一个学习园地;一份报纸;一个图书角(好书交流站) ;一个卫生环保角;一个时钟。环境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主题鲜明,富有挑战性和个性;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要经常更新充实,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引导激励作用。 (2)班级软环境。推广使用文明用语,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语言风格。组织开展班级“文明用语”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有关文明的名言警句,或自创、书写文

11、明用语,由学生集体讨论评出“言简意赅情浓奖” 、“最佳寄语奖” 、 “最佳文明用语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宣传栏展6出。在日常上课、谈心、家访、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场合,引导使用文明用语,定期评选“文明少年”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行为特征,甄选10 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 “耐心倾听别人讲话” 、 “节约每一滴水”等,连同“学生行为规范”等一并展出,使之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日常行为准绳。 3.安排班级主题活动 (1)教育感知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班级例会、主题班会等形式的班级管理活动;也有诗词朗诵会、文娱晚会等形式的寓教于乐活动;同时也有作业展览、学习经验交流、课外阅读

12、等形式的学习活动。活动形式比较直观,活动的外在表现比较传统,活动的发起主体要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好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心灵互通,充分发挥这类活动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功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 (2)实践探究活动。实践探究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观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实践层面的活动形式有:我是“父母的小帮手” 、 “假如我是老师” , “人人争当爱心志愿者” 、 “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 “小小记者站”等;探究层面的活动形式有:社会调查、小发明、小制作、小种植、小养殖等。这类活动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情民意,

13、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习惯,掌握生活自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基本技能。 4.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1)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反对以预设的、7人为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科任老师要走近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聆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相信他们的能力,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闪光点” 。 “亲其师,信其道” 。要引导学生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老师,学会与老师沟通交流,正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

14、向。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有助于形成一种稳定、融洽的班级教育秩序。 (2)生生之间的竞争和互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首先,要选拔好班干部,组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带动全班同学为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其次,要教育帮助全体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懂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学会合作与竞争。再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班级中那些最具有影响力的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协调好生生关系。最后,要关爱“后进生” ,组织开展各种互助活动,维护班集体的完整。比如通过举办“珍惜自己、奋发向上”的生日集会,让“后进生”充分感受班集体的温暖,自觉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15、的品格;通过开展“一帮一” 、 “我与对手比高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和竞争精神。只有建立起和谐的生生关系,班级文化才能形成真正的生命力,班集体才能成为全体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主编.校长最关键的管理智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4. 82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2 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2009.1 重印). 3陈洪庆,杜宇,编著.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4郑克俭,王作廷,主编.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5谌启标,王?,等编著.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7(2008.12 重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