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片面追求课堂结构创新而造成脱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的现象制约了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学生没有质疑的适度空间是其突出表现。教师要敢于质疑自己的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要敢于质疑教材和其它一切课程信息资源,才能真正为学生开辟和创设适度的质疑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11-01 近年来, “课改“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虚假杂乱的课堂现象,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课堂创新而忽视了那些本来就非常宝贵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2、即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不是实实在在地钻研教材,千方百计地了解学生,结果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看似热闹活跃,实则枯燥无味。一些问题问而无题,问而无味,学生回答脱离文本,不切实际。学生根本没有思考或者教师根本没有给学生让出能够思考的余地,学生同样是被动地从过去那种“填压式“教学变成新 “课改“下的另一种被动接受的“田鸭式“教学,教学过程显得散乱不堪,学生根本没有置疑的机会。 学生没有置疑,也就没有合理的想象。没有想象,也就不能对事物形成清晰的概念和印象,更不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进化。学生没有置疑,也就没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的教学丢掉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独特感悟的功能作用。试想,这样的教学再怎样热闹,
3、又岂能培养2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笔者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肤浅感受: 1.教师要敢于置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于为学生开辟和创设置疑的空间。因此,教师只有敢于置疑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教学之前规划出科学的教学流程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切实的问题,才能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见解和异议,才能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置疑,也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准备古诗渔歌子 (人教版小语第十册)教学预案时
4、 ,对古诗第二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诗意讲解设计了如下问题:“这句诗的大意是什么?“教学中,我这个问题一出口,学生便讨论开了:有的说打鱼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不怕风雨。有的说打鱼人认为风雨不大不必急着回家。虽然学生的回答已经很不错,但是笔者始终觉得学生没能把诗歌前面一句的写景写物联系起来,这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展现诗意的最佳境界还不够,原因在于笔者自己的提问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问题不在学生,学生能够如此作答完全没有错。因此,笔者便顺着设计了补充提问:“打鱼人为什么不愿回家?“于是,课堂上又出现了激烈的讨论和回答:有的说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丽(反映在“西塞山前白鹭飞“) ,
5、有的说因为这里的鱼儿很肥(反映在“桃红流水鳜鱼肥“) ,学生在讨论回答时情绪饱满、兴趣盎然。于是笔者3又接着向学生布置了一个轻松愉快的问题:“打鱼人到底是眷念这里的风景美丽还是喜欢这里的鱼儿特肥?“课堂上出现了第三次高潮,在这轮回答中,学生不但说出了答案,而且说出了理由,学生置疑思考非常活跃,整堂课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师生均在教学中得到近似生活而又超出生活的愉快体验。 2.教师要敢于置疑 教材和其它一切没有经过处理加工的课程信息资源,为学生树立敢于探索的科学认识观 目前选编的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科教版,其编排意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认真研究审定的,这毋庸置疑,但是,经得起推敲并不意味完
6、全没有错误或需要改进。因此,教师备课时,需要全面吃透教材,应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和浓缩,敢于发现教材中不妥的地方,敢于提出修改意见和置疑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树立敢于探索求知的科学认识观和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设计琥珀一课(人教版小语第十册)教案时,课文最后自然段最后一句(“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作为表述琥珀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句子,它前面的词组短语“从那块琥珀“在标上“,“后,作为一个连接后面部分起介绍说明的短句,其表述始终不够准确,虽然,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7、小学阶段对语法不做强求,但是,从语言表述功能这个角度出发,就“从那块琥珀“这个词组短语单独形成自然语气短句,始终存在一定的表述问题,因为“从“在这4个词组短语中的介绍功能决定其有“从哪里到哪里(来、去、通过)“的意思,所以,我便大胆地对其质疑,并大胆地将这句话作为定向病句板书让学生修改,于是,有些学生说这句话没有毛病,理由是它是书上的原句,读来也好像是通顺的,也有的学生说,读起来觉得表述有问题,但看不出错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进一步将这个词组短语单独提出来,让学生读,让学生感悟并要求学生找出是否有表述不够清楚的地方,学生在反复读中终于找出了疑点所在,一个学生举手建议说,如果将“从“字改成“通过“,表述意思就更清楚了,在这个学生的建议下,我要求将改过的词组短语和整个句子连起来一读,学生们觉得这样一改确实表述更清楚,语感指代更加明朗一些了,大家在这种质疑、探讨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一堂生动形象的语言课。也在师生互动的语言讨论中完成了阅读理解的学习目标。总之,这堂课给学生开辟和创设充分的质疑和思考空间,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围绕课文内容的质疑、讲述,阅读和理解中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