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824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质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质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质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质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质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26-02 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当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育界也已经真正关注了学生探究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探究意识,其中很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应成为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如何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质疑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时空中生疑 数学问题在未经出现之前,是一个多层次的知识积累的框架,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帮”得太多,容易使学生的

2、思维产生惰性。因此,要遵循课标提出的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探究能力,则需要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设疑。学生则可以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产生疑问,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明朗化。 例如,二年级可能性一课,根据教材提供的摸球场景进行教学活动,当然能够使学生了解“一定” 、 “可能” 、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背景。但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大,理解也不够深刻。因此,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创设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先引导学生在不透明的盒2子里进行摸球活动,让学生猜测摸出球的颜色,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摸球验证。学生对摸球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

3、出质疑,进行分析、推断和判断,当推想和判断得到证实时,学生在欢呼雀跃中,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实践证明,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就能在“质疑验证”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启迪悟理,实现融会贯通。 二、变法中导疑 在平时规划的教学中,教师多对问题进行简浅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导致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以及这个问题重要与否,因而缺乏探究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故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亲临”其中,在这种适宜的情境中,学生思维被激活,提出疑问,便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探究中去。 笔者听过两位教师分别执教“圆

4、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位教师则利用多媒体手段,屏幕呈现一只小猴乘坐一辆正方形车轮的马车,颠簸得东倒西歪,学生看了哄堂大笑。由此,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便是思维的转动开始,立马有学生举手示意把轮子改成其他形状试试看。学生们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久存的疑虑:为什么大街上行驶的车子的车轮一定要是圆形的呢?教师继续呈现动态信息,车轮换成其他形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小猴子还是颠得东倒西歪。适时学生在产生疑问之后,便有了“圆形的车轮为什么不会颠?圆到底有些什么特征?”的思考。 如此,通过变换教学方法,将以往的“土气”教学方法改换成比较3“时尚”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使得学生不仅欣赏了动画,还从中解决了生活中产生的

5、疑惑,此外,学生还在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由此可见,变着法子学习数学又会另有一番新天地。 三、讨论中探疑 人的思维从问题开始,能提出问题就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任何一个步骤都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以发现疑难问题,同时提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或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疑点,如此层层设问,勤于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例如, (苏教版)第二册“十几减 9”例题图呈现的内容是:猴子有13 个桃子,兔子买了 9 个,还剩多少个?教师则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3-9。在计算过程中,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算法摆放学具,同桌同学交流,然后组

6、织全班学生广泛交流。出现了下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13-1=12,12-1=11(13 根小棒一根一根地拿去) 13-3=10,1+3=4(因为 13 根小棒中拿去 3 根剩下 10 根,拿掉 9根就剩 4 根了) 13-3=10,10-6=4(13 根小棒先拿去 3 根,再拿去 6 根) 9+4=13,13-9=4(想着加法做出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身的想法,不着急评价学生计算方法的好坏,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每种计算方法,而是让他们在解决疑问的时候通过交流、感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计算方法的优化,选择计算方法,从而在讨论中增强其探究意识。 4四、比较中寻疑 数学教学活动应

7、重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提出各种设想,并在比较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解题时,可采用纵横比较的办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借助同异的比较,将所得信息分析、比较、整理后,从中得到更为深刻的疑问来。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教师有意出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通过实验演示,比较得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马上产生质疑:“为什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而不用其他呢?”真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接着许多学生马上又质疑:如果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那么它们的体积还会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吗?如果等底而高不等呢?通过一组实验的演示,得出比较之后的结果,学生们悉心地寻出了如此多的疑虑,引起了全班学生极大的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热烈争论,发表各自的主张与见解,再让学生自己操作,验证所提出的疑问。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解决的领悟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是萌发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在探究性的数学学习中,要不断地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学会质疑,学会思考,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规划方向,使学生的探究性数学学5习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