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的崛起.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847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屌丝”的崛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屌丝”的崛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屌丝”的崛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屌丝”的崛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屌丝”的崛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屌丝”的崛起摘 要:近两年来, “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屌丝”问题成为在谈论现代网络生活时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本文从语言人类学角度出发,对新近崛起的“屌丝”一词及其催生的网络热词的源起、发展进行全面剖析,解读隐藏其后的当今社会青年成长问题,并预测“屌丝”语言的未来生存空间。 关键词:屌丝 语言人类学 网络热词 2013 年 2 月,网络上盛传的“2013 男女屌丝标准”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新标准”在新浪微博上作为微话题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了百万以上的关注,24 小时内即有千余人对照标准将自己鉴定为“屌丝” 。 “屌”字原是男性生殖器的俗称,原本一个极其庸俗的字眼却经过网络事件

2、的酝酿及广大网民的力量,获取了本义之外的意外崛起。该词在网络上的兴起最先起源于百度贴吧:自称帝(D)吧的“李毅吧”粉丝被“三巨头吧”戏称“屌丝” ,原本极尽鄙视之意,不料却被李毅的粉丝们欣然接受,并以此为傲,标榜自己。这个词语在网上一经传开,立刻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随着人气的日愈高涨,这个词甚至走下网络,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起初几乎所有人的关注都围绕着这个词语的真正所指进行,热烈的讨论遍布街头。 2012 年,许多网络媒体陆续对“屌丝”进行了报道:凤凰网在 2012年 2 月率先发表专题报道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 ,详细介绍了“屌丝”2这个词的含义以及起源,而腾讯网紧接着在 3 月发表了屌丝:

3、庶民文化的胜利 ,介绍了“屌丝”和“高富帅” 。同时,有一些学者从传媒、社会心理、政治学等角度深度解析“屌丝”问题。 如果说 2012 年是人们对“屌丝”一词使用的“摸索年” ,那么 2013年则是这个词语使用的“爆炸年” 。目前,利用百度和 Google 可以搜索到上亿条关于“屌丝”的结果,新浪微博已有一亿四千多万条关于“屌丝”的微博,而新浪、腾讯两大微博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相关新微博发表。可以说,如今人们对“屌丝”一词的使用已达到了应用自如的娴熟程度。而且这种使用早已超越了网络,翻看杂志、报纸,不难看到用“屌丝”这个词作为标题的文章。有些网络游戏广场大打“屌丝”的旗号,房地产商在推行新开发楼

4、盘时特别喜欢用“屌丝终于可以买房”类的广告标榜自己的房价非常亲民。 一、词义的流转 将“屌” “丝”二字组合在一起,是一件极具创造力和戏剧性的事。先谈“丝”字,作为“丝绸大国” , “丝”首先指的“蚕丝” 。但在近十年间,经过娱乐业以及网络力量的发酵,人们谈到“丝”字最先想到的应当是“粉丝”一词。粉丝指的是一种食物,原义本是取“像丝的物品” ,但恰因为发音类似英语中的“fans” (歌迷)一词,所以被翻译界拿来作为“fans”的汉语翻译。比较值得思考的是,如今“粉丝”的“歌迷”义竟已超越了其本意。受近十年来各大电视台的大量选秀节目的影响,歌迷们借助发音或谐音发明出了各种粉丝的变种,比如“凉粉”

5、 (张靓颖的粉丝) 、 “午饭” (武艺的粉丝) 。 3因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毅当年说了一句“我的护球像亨利” (亨利又是法国的足球大帝) ,于是李毅吧的粉丝们借助这个联想,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将“李毅吧”称为“帝(D)吧” “D8”,进而参照粉丝“行规”将自己定义为“帝(D)丝” 。未曾想,他们心目中的“粉丝”之意却被别人歪曲了。经过一番交战, “三巨头吧”的粉丝们将“李毅吧”的“D 丝”写作“屌丝” 。翻阅汉语词典,可以了解到当时恶搞里的“丝”字是取“小、少”之义,并不同于“粉丝”的“丝” 。将“丝”字置于“屌”字之后,组成的这个偏正式结构极尽蔑视之意。原本“屌”字已经充满了恶俗、敌对的意味,

6、而一个“微不足道”的“丝”字紧随其后,重点在于强调其对现实的无力之感。 凤凰网最早对“屌丝”所指做出了诠释:屌丝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有自称为屌丝的网友总结说:“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划分的话,屌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总的来说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 以此可见,人们当初可能以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收入、从业范围来界定“屌丝” ,其多为内心虚荣、自卑、自以为是的年轻男性。然而“屌丝”却因为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即屌丝们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活没有目标

7、,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总的说来,能够自称为屌丝的人总是陷于那种不甘于自己的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的状态。正因为这一常见的心态, “屌丝”被广大青年借来作为通俗的自称,甚至带有些4自豪之意。 从恶俗到通俗, “屌丝”一词的词义流转,足见“人类、语言、世界”三者间的关系。 二、新词语的催生 “网络热词一般由参与构建网络文化的网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创造或改造旧有词汇,赋予其新的所指,具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取向。 ” “屌丝”喜欢用“穷矮丑”三个字描述自己。有时“穷矮丑” (或“穷矮挫” )成为了“屌丝”的代名词,根据二元对立的观点, “高富帅”由此应运而生。网民们认为穷矮丑和高富

8、帅仅仅指代了男性,为了公平起见,又引出了新词“白富美” “土肥圆”来指代女性。可以说“屌丝”引爆了新一轮网络语言的生产和传播。 “屌丝”一词组成的重点建立在那个指代男性生殖器的字眼基础上,早于该词出现的另外几个风靡至今的网络热词则是基于指代女性生殖器的字眼,如“傻逼” “苦逼” “二逼” ,亦可写为“SB” “苦 B”“2B”。此前分析的“粉丝”因发音与“fans”这个英语词相近而大行其道,而英语字母“B”在中国大地上竟因发音同于“逼” ,得到了深远的应用。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屌丝”如今成为了人人都可以用来标榜自己身份的词语,但不曾有人会自称为“SB”或是“2B” 。这种后来者居上的局面

9、无不显示着男权的尊贵性,还有人认为在“屌丝”的语境中,女性永远依附于钱和物质,已经被物化为男性的附庸。 语言是社会符号,是文化资源。它反映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和思维特征,反映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反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5“屌丝”的兴起,以及其带动催生的一大批网络热词,组成了一个词语族类,用以对人群身份进行标指,这好比一个中心地标带动了一个大商圈。 “屌丝”一词催生出的新词语中,最具有特点的是最常见的与之搭配的动词“逆袭” 。 “逆袭”一词充分暗示着“屌丝”的崛起,也轻松唤起了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语言历史记忆。传统教育使人们懂得如何去区分“顺境”和“逆境” ,明白何事要“顺应” ,何事不

10、可“逆反” ,否则就“大逆不道” ,同时人们还要谨记“顺逆”会互相转化的道理,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类语言的存在是一个与人类生息同步的过程,与社会和文化共生,并不断发展变化,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意义,在历史长河中记忆文化。屌丝心目中的最高理想便是注定要逆流而上,大玩勇敢者的游戏。尽管之前已经明确过屌丝一个最常见的心态就是无力改变现状,但他们总是对未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的。 伴随着“逆袭”这个词语的高频使用, “逆”字超脱了,附带着兴起了一系列“逆”字头的词语:“逆生长”这类原本专业的医学术语也被用来对常保持年轻容颜和心态的人群进行褒扬;“逆天”则常被用以形容某只猫狗或者其他什么动物“非常聪明

11、、能干” ,微博上每天以类似“这只猫(或狗)简直是逆天了”为标题的视频可以快速获得上千次的点击和转发;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把 2013 年 3 月上映的法国电影 Upside Down 译为“逆世界” ,其实是借助“屌丝”兜售其附带品和精神期待。 三、相关文化产业遍地开花 2013 年 4 月,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型广告牌上赫然出现了“屌丝”二字。原来这是某款新网络游戏的宣传,他们自称为“中国首款屌丝网游” 。6为支撑该款游戏的推行,游戏项目组对国内街头行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屌丝”一词认知度高达 82.8%;游戏开发商以及 IT 营销分析员的调查结果更为惊人:调查显示约有 5.26 亿人自认为“屌

12、丝” ,约为中国人口的 40%。 德国情景喜剧系列片 Knaller Frauen炸弹妞引入国内后被译为屌丝女士 。女主角扮演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女性,或母亲,或行人,或单身女性,或 OL(职场女性) ,但不管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女主角总是在对人或对事的反应上让人大跌眼镜。这种逆反正统的行径和心理却出乎意料地受人欢迎和追捧,原因在于镜头里女主角面对现实生活时总是会去尝试实现最最疯狂的想法,这正好迎合了人们对恪守清规纪律、尊崇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的反讽。 2012 年,大鹏自导自演的情景喜剧屌丝男士本着“向屌丝女士致敬”的精神在搜狐视频强势播出。不同的是,不懂德语的中国观众看德语片屌丝女士可以捧腹大

13、笑,是因为女主角更多以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来阐释那种天马行空的神经特质。而国产片屌丝男士却玩起了文字游戏,很多场景的编排都是倚靠同音或谐音来激发笑点。有时候屌丝男士在不断变换的角色中总会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最显著的是把多年来一些具有时代背景的“有色词语”回归到正解。比如把“粉” (暗指海洛因)设计为“面粉” ,把“大保健” (暗指不正当的性活动)当成“大宝剑” 。 屌丝男士将一些新近约定俗成具有非传统意义的词汇再次进行曲解,并将其回归为传统意义,配以夸张的舞台表现,人们紧张的神经也跟随着“屌丝”了一回又一回。镜头中那些小人物的7“逆袭”显示出无处不在的挑战思维定势、挑战权威的勇气。这恰是

14、“屌丝”形象的最大特点。 2013 年, 屌丝男士开播第二季, 屌丝夫妻等多个以“屌丝”为卖点和看点的影视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 尽管所有借助“屌丝”的影视作品、广告或是别的文化产业产品确有良莠之分,但这种态势无疑已将“屌丝”之崛起昭示天下。 四、 “屌丝”的认同 索绪尔“能指-所指”两分法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由能指与所指两部分构成。两者的结合是任意的,但这种任意性不能突破语言社会的约定俗成。 “屌丝”一词出现后,有一大批青年迅速聚合起来。其实并非因为这个词有多神奇,仅是因为这类人群早在这个词语产生前即已存在。 “屌丝”一词的出现只不过是指明了一个番号,于是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深远的传播和

15、使用。人对世界建立认知,首先要对自己建立认知。 海德格尔指出:人是“言谈的存在者” , “言谈背后是人的生活家园” 。屌丝青年多为“80 后” ,而这批人的成长背景为改革开放,多元思潮涌入国内。其中后现代思潮主张关注边缘,边缘人“屌丝”恰似中国互联网这个特有环境下专属的后现代思潮产物。加之社会转型期凸显的社会矛盾,导致了两极分化问题。在“官二代” “富二代”轻松占据优势社会资源的映照下, “屌丝”自成一族,寓意卑微生活着的那个人群,付出与回报比例被永远定格在反比态势下。总而言之,经过网民的打磨和消费,“屌丝”一词可以用来十分妥帖地为不满现状、无从改变的青年一族贴8上标签。事实证明,通过一年多以

16、来的摸索,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个词对自我进行标记。 如果说“高富帅” “2B”人群存在通用的衡量和划分准则,那么“屌丝”自诞生后则是不断在超越此前的准则。尽管“2013 男女屌丝标准”明确将“年终福利不超过 1 万”以及“开 10 万以下的车”之类的物质金钱类条件作为“屌丝”划分的标准,然而“屌丝”却因为“他们是善良的但又必须面对生活的现实”这一至上的准则,打破了各类人群的界限。在一项新浪网“您认为自己是否是屌丝”的调查中,17229 人中,8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属于“屌丝” 。2013 年 7 月 17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17、(以下简称为报告 ) ,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91亿。若按照 87%的比例进行计算,那么我国能自称“屌丝”的数量简直是骇人听闻的。 “屌丝”文化其实是又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它意味着中国人获得了更多的自己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利。他们用一种新的语言方式,解构完全灌输式的教育与宣传。其积极意义在于,更多的公民开始拥有自己观察生活、认识真理的眼睛与心灵,那些貌似强大的说教,已失去往日威力,被置之一笑。就如同“屌丝”对待“高富帅”的态度,有嘲讽、有跪拜,但本质上都是一种解构,并且也是网民的一种自娱自乐。同时,它也意味着,他们并没有因为认识到现实的种种问题与症结所在,而放弃自

18、身的努力,相反,他们一直在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不抛弃不放弃,坚持着,前进着! 五、前景分析 9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今很多流行词语是依赖互联网的普及走进老百姓日常生活的。 “屌丝”一词及其附属词语犹如寄生虫,在强大的网络中不断发展壮大。 CNNIC 第 32 次报告宣布: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较2012 年底增加了 2656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较 2012 年底提升了 2%,达到44.1%。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 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半年来,新增网民中,农村网民占到 54.4%。农村网名数量的

19、快速飙升,源自我国科技化、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稳步快速发展。基于我国网络、特别是手机上网的普及速度, “屌丝”成为从都市精英到乡村青年农民口中传唱的一曲盛典。 年轻人你争我抢进行“拼爹” ,偷车贼行窃时掐死婴儿,失踪人口多因脏器移植走俏,老年人摔倒了竟诬陷尝试帮助的人,城管执法在光天化日下打死人乍一看来,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很多阴暗也被揭露在大众面前,一时间那个美好的世界居然显得如此可怕、如此“无底线” 。在这种互联网传媒时代宣告的临界状态下,大量“屌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因为手里没有握住社会资源,无从改变,只能从自我这个小范围进行反讽和调侃。于是, “屌丝文化”蔚然成风。 试想,当青年们从对

20、类似“屌丝”等无边界身份的渴求中解放出来,回归本质,代之以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更加全面的认知,或是简单转换为对经典的诵读,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那么社会上有为青年、有识青年的数量将以何等惊人的数量递增! 10笔者认为这或为一个过渡过程。诚如“屌丝”一词的意义流转,是从那庸俗且极具侮辱意味的昨天走向了深为广大青年争相借以标榜自我的今天。知识借语言得以传播,语言作为文化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断惠及大众。从“屌丝”的崛起问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公民教育定能顺势崛起,广大青年将不再局限于“对社会不公” “对现状无力”的这种不满状态,他们将回归正统,或许到时候还会滋生出一大

21、批可以超越界限的身份标记词语。 (本文为 2011 年度云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外国留学生群体身份研究” ,项目编号2011Y362。 ) 参考文献: 1耿珊珊.2013 男女“屌丝”标准出炉EB/OL.http:/ 2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构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凤凰网.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EB/OL.http:/ 4腾讯网.庶民的文化胜利EB/OL.http:/ 5张猛.刍议网络热词“屌丝”的文化张力J.文化学刊,2012(5):36-40. 6纳日碧力戈.语言人类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7新浪网.你是屌丝吗? 国内街头调查认知度高达 82.8%EB/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