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环十六射”改变贵阳发展新格局公元 2013 年,岁在壬辰。随着蛇年春节的临近,历时 5 年多的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工程如期竣工。 2 月 5 日,在市委、市政府举行的简朴竣工仪式上,彼时放眼四通八达、颇为壮观的城市路网,我内心深处激起了阵阵涟漪 为进一步感受“三环十六射”所带来的全新变化和体验,趁着春节长假,我携全家人驱车走上新建成的城市道路。一路上,年过八旬的老母亲连连感叹:在贵阳生活了一辈子,从没看到贵阳有这么多立交桥、有这么多穿山隧洞、周边有这么漂亮的原始森林见家人高兴,一时兴起,于是索性在最近开通的龙洞堡大道、孟关大道、贵惠大道上绕了一圈。作为一个从事多年道路建设工作的老交通人
2、,面对眼前的变化,不禁心生感叹:第一次感觉到贵阳这么大、交通这么方便,第一次感觉路边的大学如此漂亮、工业园区如此兴盛一种作为贵阳人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回首多年的道路建设经历,对于今天“三环十六射”的建成,不禁生发诸多感怀与钦佩。 诚如李军书记所言:“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的建成,改写了贵阳交通滞后的历史,改变了贵阳城市发展的格局,改善了贵阳市民生活的质量,在贵阳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 同时, “三环十六射” 骨干路网的建成,也是现任贵阳市委、市政2府送给贵阳人民的又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历史上,贵阳是一座装在山间盆地里的小城市 在贵阳人的心目中,贵阳市的城区范畴无非就是云岩、南明这两
3、个老城区,而乌当、花溪以及白云这些区,那都是郊区范围,去一趟没有半天时间是回不来的。贵阳人无论是居住、抑或生活都是围绕这老城区展开,买房要在老城区,周末游玩去郊区是固定不变的观念。仔细回顾一下关于贵阳城市及其道路的发展历程,其实这种感觉的确蛮有道理。 贵阳市自建城至今已有 600 余年,历史不可谓不悠久。然而,早在明末清初之时,已有 300 余年历史的贵阳城还只是一个有九门四阁的小城,城区面积不足 2 平方公里,市区街道狭窄,一根晒衣的长竹竿就可以横跨街道两旁的房屋。又一个几百年过去,青砖红墙变成了十里洋场,中国各地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边远的贵阳,城市的发展一如缓慢的脚步。 直到 1
4、926 年,贵阳修建了第一条环城马路。那年,时任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下令贵阳驻军及各校学生参加筑路义务劳动,终于修成一条全长20 里,路宽 10 米的马路,这是贵州最早修筑的马路。1945 年,杨森任省主席兼任贵阳市的市长,在其任期内,下令修筑块石铺面的主街两条,号称“高级路面” 。一条为六广门中华路,另一条则是仅 500 米长、今日犹可见到其旧时风貌的省府路。尽管如此,在解放前市内也仅有中华路、省府路、中山路等几条主要干线,道路都是碎石或沙土铺面,路面凹凸不平,路旁没有排水沟,晴天尘土飞扬,下雨泥泞难行,街上马车一过,路上便泥浆四溅,吓得行人飞跑躲避,狼狈不堪。 3从解放后到 1978 年这大约
5、 20 多年的时间里,贵阳陆续开展较为正规的混凝土道路建设,诸如遵义路、延安中路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建成,路宽大都在 40 米左右,长不过几公里。其中当时最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是“外环城路” ,由解放路、枣山路、北京路、外环城东路(今宝山路)组成,但其全长也仅有 14.6 公里。 到了 2 1 世纪初期,虽然贵阳城区的道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贵阳人口密度之大甚至一度超过香港等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而当时贵阳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 5.44 平方米。如此看来,那时的贵阳依旧是一个被装在山间盆地里的小城市。 修路难,一直是制约贵阳城市发展的瓶颈 要建设好城市,交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
6、问题。因为交通不发达,生产要素就无法流通,城市就做不大,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就受到影响。 其实从过去几百年贵阳发展的历史和城市道路建设历程来看,历来的执政者都想把作为省会的贵阳发展成一个大城市,而大城市的首要条件就是有通达四方的公路。然而限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尤其是观念上的制约因素,彻底改变贵阳的交通窘况只是一个久远的美好的梦,也是以前贵阳领导者长期想做而又一直未能如愿以偿的梦想。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贵阳的城市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交通对贵阳发展的制约也更加显现出来。记得当时我和市委、市政府的一批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常常利用业
7、余时间“研究”城市发展对策,分析来分析去,制约的焦点4还是交通。后来我从区里调到市交通局任局长,再后来到市里工作后又分管交通、城建、城管,虽然在贵阳的城市道路建设方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然而收效甚微,贵阳的城市道路格局整体变化依然不大。每每思之,汗颜不已。 修路在贵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客观自然条件来看,贵阳市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贵阳的地质结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以市中心喷水池为例,地层结构不仅有石灰岩,还有泥岩、灰岩等多种成分,地下河密布。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建设互联互通的城市道路,必须要修建大量的桥梁隧洞,这就面临技术要求复杂、工程建设费用高的难题。 除此之外,制约贵阳交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8、建设管理机制方面比较单一。例如 2002 年在建设金阳大道(321 国道段)过程中,建设指挥部以金阳管委会、金阳建设公司和施工单位为主体,在协调处理 9公里长的道路沿线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和管网单位等过程中,由于没有建制区主管部门的参与,工程进展十分困难。此外,还面临技术人才缺乏、资金缺乏和融资手段局限等困扰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问题。 开创贵阳道路建设新篇章 然而, “三环十六射”城市骨干网络的建设,却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开创了贵阳道路建设的新篇章。 2007 年开始建设的“三环十六射” ,在贵阳道路建设史上曾创造了诸多的历史之最:投资量最大,总投资达 713 亿,是前 30 年道路建设投资量
9、总和的 2. 06 倍;建成里程数最长,总长达到 374.4 公里,比前 30 年城市道路建设总里程的总和还多;速度最快,平均每年建成城市道路574.8 公里,创贵阳道路建设速度的历史之最;辐射范围最广,建成区城市面积由 10 平方公里扩大到 557 平方公里,城市拓展面积创历史之最。同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同样的城市综合条件,从 2007 年开始到 2012 年底,贵阳能在短短的 5 年多时间里完成“三环十六射”建设,确实有许多的“没想到”和“了不起” 。 “三环十六射”的建成,首先得益于正确的决策与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屋建瓴,看到了制约贵阳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从而正确决策与定位,以建设
10、沟通全市 8 个区域的城市路网为龙头,打通城区内外循环,彻底解决城区拥堵,把交通作为促进贵阳城市化的大杠杆,把老城区和金阳,老城区和其他所有城区连为一体,形成贵阳市的整体形象。决策制定后,还得益于全市上下5 年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更得益于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布局。5 年来,贵阳的“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建设分三步实施,第一步首先建设环城高速公路,第二步建成“二环二路” ,第三步建成龙洞堡大道、孟关大道和贵惠大道。 推进机制创新催生的强大“执行力” ,是“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顺利建成的又一个重要保障。 “三环十六射”推进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名市领导领衔组建一个指挥部,负责建设一个项目” 。该
11、机制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把市委的决策,从决策层的市领导一直贯穿到区县、乡镇和村组,形成责任体系,以责任的落实促进了强大整体执行力的形成,而强大执行力又推动形成良好的施工建设环境和建设速度。这种强大的执行力体系还包括施工建设单位,如参与“三环十六射”建设的铁路、交通等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项目管理和设计、施工6技术人员以及设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在“三环十六射”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的技术设备投入,不亚于国家大型重点项目的投入。 10 多年前,我们在富源路改造中尝试进行了 BOT 融资模式,还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10 多年过去了,当初的争议早已尘埃落定,而在“三环十六射”建设中所采用
12、的新融资模式,就算是当初的“开拓者”和“弄潮儿”的我们,也深感耳目一新。据介绍,在“三环十六射”建设中,通过预期收益与股权出让、道路与土地开发互动并进、BT 融资、企业债券、信托、特许经营权融资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共筹集资金 342.66亿元,占总资金量的 83.8%。这一投融资方式的创新,成功破解了贵阳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历史难题。 “三环十六射”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 如今,车辆行驶在新建成的城市路网上,不时会看到昆明、重庆、成都、长沙等原来遥远而陌生的地名,同时也能看到东门桥、石板镇等贵阳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一辆又一辆或远道而来、或本乡本土的穿梭而行的车流,一条条环线与射线,把贵
13、阳的本土小镇与全国的大都市连在了一起。 要说城市路网带给贵阳人的最深刻的变化,应该是人的观念意识的变化。当那些远道而来的车辆从我们身边穿行而过的时候,或许人们会不经意地发现,那些譬如重庆、广东、乌鲁木齐、哈尔滨等一些城市的名字于我们已不再陌生,世界开始变得如此之小。随着贵阳城市道路网络的建设,贵阳的城市空间在迅速变大,而穿行于城市之中的时空距离也在大大缩短。 7在新兴的城市道路两旁,另一个如影相随的景象是一个个的新兴工业园区。如果说没有“三环十六射” ,就没有小孟工业园、金石产业园、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龙洞堡食品工业园、花溪大学城、孟关汽贸城,可能有失武断,但如果说没有“三环十六射”
14、,贵阳的产业园区在发展上会慢很多年,这一点肯定不容置疑。 “三环十六射”带给贵阳的另一个巨大改变,就是改变了贵阳的城市版图,极大地拓展了贵阳城市空间范围和人口规模,城区面积由原来的 106 平方公里拓展为 507 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由 170 平方公里扩大到 300 平方公里。沿线近期可开发利用土地达 200 公顷,既为今后贵阳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也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要素支撑。 2012 年后,贵阳将继续加快交通建设,开工建设贵阳连结贵安新区、龙里和修文等地的一批城市主干道,与周边市县的联系来往将愈加紧密。展望未来,以新建成的“三环十六射”为起点,贵阳市必将发展成为黔中地区
15、最重要的区域,贵阳人民也必将昂首率先迈进小康的大门。 (作者系贵阳市政协主席) “三环” 一环路:蟠桃宫-宝山北路-北京路-枣山路-浣纱路-解放路-宝山南路-蟠桃宫 一环路全长 13 公里,位于市中心城区。最早是叫“外环路” ,随着贵阳市不断发展扩大,上个世纪 90 年代已经开始逐步取消“外环”的概念,并将某些道路改名。一环路最早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两旁种满了法8国梧桐,所以整条道路绿树成荫,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罕有,也成了林城贵阳记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环路:三桥-贵黄路东段-甲秀南路北段-南二环-东二环-北二环-贵遵路南段-三桥 全长 51 公里,由北二环、东二环(含富源路部分路段) 、南二
16、环(原西南环线) 、西二环(甲秀路)合围组成,道路双向六车道,全路段无信号控制,主线无平面交叉路口,是“三环十六射”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环路于 2011 年 9 月 6 日全线通车。 三环路:汤粑关路-东北环线-西北环线-南环线-汤粑关路 三环路也是贵阳市的外环城高速公路,全长 121 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 100 公里/小时,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原东北绕城线,起于尖坡,终于笋子林,长 19 公里,于 1999 年建成; 第二部分为原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起于贵新公路南明区小碧乡下坝,终于白云区沙文镇尖坡,长 55.11 公里,2009 年 9 月底建成; 第三部分为南环线,起
17、于花溪区牛郎关,终于小河区金竹,长 38.29公里, 2009 年 9 月底建成。 “十六射线” “十六条射线”包括贵黄路艺校至金华段 、北京西路、黔灵山路、观山路、金朱路、贵遵路沙坡至尖坡段、盐沙大道(盐沙线) 、新添大道、北京东路、汤粑关路、机场路、龙洞堡大道(东站路) 、孟关大道、贵惠大道(桐荫路) 、花溪大道、甲秀南路。 北京西路:起于黔灵山公园,止于金阳新区金阳大道交叉口,道路9全长约 5 公里,宽 40 米,双向六车道,于 2010 年 1 月 12 日正式通车。 黔灵山路:起于瑞金北路、北京路交叉路口,止于金阳新区兴筑东路,全长 5.2 公里,规划道路宽 28 米,于 2010
18、年 1 月 20 日正式通车。 观山路:从观山湖区八匹马雕塑延长至贵州日报大营坡立交为观山东路;从八匹马雕塑至云潭路止仍为观山西路。道路全长 10.77 公里。 金朱路:是观山湖区西出口的重要通道,东起观山北路,止于朱昌路的百花湖畔,道路全长 8.71 公里。 盐沙大道(盐沙线):南起市北路、南垭路交叉口,北接麦沙大道,道路全长约 17 公里、宽 34 米、双向六车道。 新添大道:北起新天寨景云山和 083,南至大营坡,连接宝山北路,是连接贵阳中心市区和乌当区的主要干道。 北京东路:全长 7.5 公里,起于北京路与宝山路交叉口(原刑侦大楼) ,终点处下穿绕城高速并与 128 县道相接。 汤粑关
19、路:都司高架路蟠桃宫起至贵阳机场收费站止,道路全长 4.9公里,宽 24 米,全线含大桥二座。 机场路:起于油榨街贵钢门口,止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广场,道路全长 8.27 公里,于 2009 年 12 月 31 日正式通车。 龙洞堡大道(东站路):全长约 11.6 公里,起于龙洞堡片区南岳山脉隧道,西接朝阳洞路延伸段东二环立交。 孟关大道:全长 13.36 公里、宽 40 米、双向六车道。 贵惠大道(桐荫路):全长 19.15 公里,双向六车道,是宝山路、西南环线、环城高速的连接线,2013 年 1 月建成通车。 10花溪大道:起于次南门,止于花溪公园,全长 16.3 公里,始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是中心城区连接花溪区的重要交通干道。2011 年 7 月20 日,历经 9 个月的综合整治,花溪大道正式恢复通车。 甲秀南路:起于北京西路交叉口,经三桥汽车配件城、贵阳市汽缸套厂、贵黄公路、小车河等,止于花溪区党武立交桥,全长约 18.9 公里,双向六车道,于 2009 年 12 月 18 日正式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