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863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摘 要: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经验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合唱,也是一场文化战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文学;文化战争;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马汉广,男,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

2、013)02-0115-09 今天重新提起世界文学的概念,我们面临的基本语境是全球化,这和当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这种理想已完全不同,因而在它的内涵、意义和适用范围上已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观念,只能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参考。全球化时代带来了几个深刻的变化,一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和普遍;二是现代媒体技术为大众生活提供了一种世界性视野和背景;三是人类愈益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机遇;四是现代旅游和移居的开2放使人们改变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成了一种主动的选择。于是,封闭的国家和地域的生活模式被彻底打破,地球村民或世界公民的观念日益成为人们自我认识和

3、自我塑造的一项自觉内容,全人类的情感、世界性的思维、普遍的共同人性的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参照。在这样的语境之下,重新提起世界文学的概念也就不仅仅是一种理想,而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然而,当今世界格局又是十分复杂和微妙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各自身处位置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对待全球化的态度自然千差万别。西方发达国家希望将其经济、政治、文化观念作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体系推及全球,而那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则尽力要维持自己民族、国家的独立,故而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争得本土文化的生存权力。这种境遇下,全球化既是一股裹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势力,甚至每

4、一个个体不得不参与其中的现实力量,也是一种不同价值体系、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意识形态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冲突,甚至是“文化战争”1,这已为现实所证实。因而这时提出世界文学的观念,和歌德以及马、恩所说的是不同的:第一,它既寄寓着人们对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式理想,又是对一种现实过程的概括,不管你承认与否,世界文学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脚步;第二,它既寄寓着人们对某种普世性价值体系的呼唤,又是对某种求同存异、多元并存价值的吁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这种价值冲突已经演化出不少笔墨官司;第三,世界文学不是僵死的经典的集合,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大卫达姆罗什所说:“世界文学不是无限的、不可理解的经典作品,而

5、3是一种文学的阅读和流通的模式。 ”1(P5)也就是说,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已经被创作出来的那些作品及写出作品的作家,而是一种眼光、一种视野、一种态度,即超越了民族的地域的局限,站在全世界的高度,以一种世界性的视野和思维来对待文学事业。这是一种非常有启发也十分可取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重构,不仅仅是我们如何对待外国文学与文化的问题,也是我们将如何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即“世界文学”的观念为理解与把握当下中国文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新的视野。近年来中国文学频频获得各种世界级奖项,尤其是 2012 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圆了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诺奖梦。但学界对此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其中不乏不以为

6、然者和愤愤不平者,以为当下中国该得此奖的绝不应该是莫言,等等。其实,如果不囿于当代中国作家的个人成就,不计较当代中国作家的个人声望,从世界文学的眼光与视野来看待这件事,这是中国文学超越自身、建立起世界性眼光和视野的开始,也是中国文学愈益远离自我、被裹挟而纳入一种世界性模式的开始,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语境、世界文学观念的提 出,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严 峻的挑战。从机遇上说,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使我们能够超越本民族文学狭小的空间和本民族文学史的限制,把全世界文学作为参照,打破固步自封、自我欣赏、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的民族心理,吸收和借鉴各个民族文学的优秀

7、传统,丰富自己,4发展自己。同时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普遍,我们在接受世界文学影响的同时,也为世界文学提供着我们自己的影响,中国的许多古籍、四大古典名著以及现当代的一些作品,都已经被翻译成外文,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过去说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在汉唐宋元等朝代文学曾达到了世界高峰,说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等等,多半是自说自话,除了那些国外的汉学家了解一些,多数人并不了解。而今天,在全球化时代,借助各国密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我们终于可以不必自言自语了,而是对整个世界说

8、,中国文学就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文学曾经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今天中国文学依然在为世界文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首先,西方中心主义的禁锢已经被打破,多元并存的世界文学格局已经形成。中国文学早就有与外来文学交流沟通的历史,如魏晋时期与印度、尼泊尔,唐宋时期与日本、越南、朝鲜,宋元时期与阿拉伯等国的交流,但这种交流都是一种双边关系,是在不改变民族文学构成基础上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强势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强势,因而学习西方、以西方标准为参照则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我们的思想深处。2 于是乎,

9、世界文学主要就是西方文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现在。大学里世界文学课程主要开的是西方文学,我们研究世界文学的概念体系也是接受西方文论,什么古典主义、5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这套话语体系几乎成了我们唯一的一套话语,无论是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学上诗经是现实主义的, “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而李白则是浪漫主义诗人等,还是在对待那些非西方国家文学上,比如在对待亚洲各国、非洲各国以及拉美各国文学的时候,都在使用这套话语,这无疑表明我们不管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已经把西方文学当作了我们的唯一参照系。 而在全球化语境特别是文化战争的氛围中,西方的绝对权威被质疑,西方的中心主义地位被消解,各个

10、国家和民族,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都在为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争得本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权而与西方斗争。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文化战争,但实际上同样也是一场政治斗争,因为在文化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进行的斗争。能够使自己的文化传统汇入这场世界文化大合唱,能够在这场合唱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就等于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存在找到了合理性依据,而如果本民族文化在这场众声喧哗的合唱中失去了声音,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失去了合法性依据,这个民族也就岌岌可危了,这已经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一种共识。同时,西方的现代性社会经过了几百年的历程,也是成就与问题并存,活力与

11、危机共生,不能不让人对启蒙与现代性的设计产生怀疑,尤其是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东西方长达 30 年的冷战,彻底粉碎了理性王国的宏伟蓝图,并引发了对启蒙与现代性的新的反思。启蒙的辩证法、现代性的合法化危机、技术理性泛滥遮蔽了价值理性、人类本能造反逻各斯等说法,矛头指向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立起来的近代理性精神,也指6向了西方几千年文化积淀中的逻各斯中心传统。许多有志之士开始把眼光向非西方世界转移,寻找那能与西方固有文化产生碰撞激出火花的、能为西方文化的重新构型提供生机与活力的新的文化因素,近年兴起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地域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等思潮即可看作这种反思的回声;在文学艺术创作

12、中,神话重述、少数族文学兴起、爵士乐、摇滚、抽象画等等,也与这种新的反思不无关系。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之下,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在世界文化合唱中占有一席之地既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责任。 其次,文学的世界性视野的建构与成形。今天我们还不能说已经建立起一种世界性视野,因为世界性视野是什么、包含哪些基本的内涵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能说这种世界性视野正在建构中,且人们都已经认识到建构世界性视野的重要性。希利斯米勒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文学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2这说明世界性视野既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也只有在全球化时代才有可能。大卫达姆罗什分析“世界文学”观念

13、在过去几十年来的演变与拓展时指出,1956 年出版的诺顿世界名著选集收集了欧洲和北美的 73 位作家作品来反映世界文学的概貌,其中一个女性作家也没有,后来加了一个萨福,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前期, “欧洲与北美作家仍旧是诺顿选集的焦点所在”3。而最近十几年里这种情况却大为改观,“现在的主要文选(例如由朗文、贝德福德和诺顿自己出版的文选)收录的作家多达 500 人,通常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国家。这几乎让人相信旧时代以欧洲为中心的经典已黯然消退欧洲中心这一比较文学学者向7来关注的焦点退居次席”3。然而,并不是有一个新的中心取代了欧洲中心,达姆罗什借用周蕾的话说:“若我们仅仅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14、国家替换成印度、中国和日本那只不过是以牛易羊,其问题依然存在。 ”3就像我们虽然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而旧工业时代的生产和产品并没有就此消亡,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一样。 由此可见,这种变化并不是消解了西方中心地位,再以另一个中心取而代之,不是说西方现在已经不重要了,而那些非西方国家变得愈来愈重要了;也不是说古代的经典应该离我们远去了,现当代文学才应该成为关注的中心。这种变化的根本就在于,无论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不管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同样的权力、同样的机会进入世界文学的视野,再也没有中心和边缘的分别。这种没有中心与边缘的差别,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文学都获得了一种平等的地位,不分主次的话语

15、权,自由地、民主地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这是文学世界性视野的核心内涵。说到平等与民主,有一种心态是必须抛弃的,那就是喜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做价值判断,判定孰优孰劣。这种心态是非常自然的,当我们面对不同国家的文学,尤其是面对那些比中国发达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时,不自觉地就要判断一下它是不是比我们的文学先进,先进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怎么学习。不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是应该学习还是应该固守自己的文学传统,这种心态都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意味,背后都隐藏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叹,这依然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心态。米勒在谈到世界文学可以拯救目前文学研究的衰落时指出:“世界文学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

16、为它本身就隐含着8这样的信念:研究世界各地的文学是理解全球化的方法之一。这种理解是基于我们能够变成一个世界公民,一个世界主义者,而非仅仅是某个地方性的、单一语言社会的一位公民。 ”2米勒的话基于这样一个信念,全球化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由那些强势国家或民族去同化其他国家或民族,因而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经历与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每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思想观念可能就是其他民族思想观念的限度,就像福柯虚构了博尔赫斯小说中引用的某部中国百科全书中关于动物的分类之后所说:“在这个令人惊奇的分类中,我们突然间理解

17、的东西,通过寓言向我们表明为另一种思想具有的异乎寻常魅力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的限度,即我们完全不可能那样思考。 ”4(P1-2)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去看待自然,就迥然不同于西方主客二元观念下看到的自然,也不同于拉美人民把自然当作母亲的观念,所以才能有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这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也才能有华兹华斯对水仙花“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之宝”的那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也才能有阿斯图里亚斯在玉米人中描述的,拉美人把山川看作母亲的骨骼,把植物看成母亲的血肉,人在饥饿时可以吃母亲的血肉,但绝不容许把母亲的血肉拿来作为商品出卖的情景。中国人读等待戈多 ,怎么也

18、想不明白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人们为什么要等待,外国人如何能够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种表述呢! 每一个民族因其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不同,形成了经验差异,而9这种经验差异在全球化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全球化的进程并不是少数几个国家与民族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不管是主动参与进来的,还是被动裹挟进来的,最后都将成为这个建构过程中的一员。第二,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或者将要面对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或者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外星人入侵问题等,都不是靠哪几个国家和民族就能解决的,而必须整合全人类的力量来解决。第三,各民族

19、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是全人类合作的前提与基础,若是将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那就成了一种雇佣关系了。第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的经验带来了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每一种经验都必定是其他经验的限度,即对方不可能这样来理解和把握世界,因而就有可能为人类解决问题、探索出路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视野。就像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或者像中国的唐诗为庞德改造英美诗坛、实现诗歌形式的创新提供一条新路一样。因而保留和学习不同民族的经验就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兴起的区域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球化的一个副产品,它就强调我们应该进入到区域文化的内部,按照这种区域

20、文化的本来样子去研究它,而不是用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去理解和阐释它,也就是说要研究原汁原味的某个地域的文化,而不是经过有色眼镜的过滤、经过加工改造后的地域文化。用前面米勒的话说,区域研究就是理解全球化的一种方式。 但是区域研究无论对于一个学者个体,还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有个选择的问题。没有人会有精力对所有本民族之外的他者文化10都去研究,也不会有哪个民族或国家对所有他者文化都同等重视,这既做不到也没有意义。那么,他们一定要对纷繁复杂的他者文化进行选择,有选择地研究、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这种选择可能是遵循相似性原则,即某个他者文化和我们本土文化相类似,有共同的文化基质和相似的思想方式,可以

21、相互取长补短,比较容易相融合;或者遵循相异性原则,即一种他者文化与本土文化截然不同,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因而可以引发我们换位思考,超越自己思维的极限;或者遵循相关性原则,即某种他者文化与本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有过长时期的交流、沟通与相互影响,可以相互借鉴,相互阐发。当然,在对待他者文化的态度和做法上,选择的复杂性要远远超出我们能想象的范围,它不仅遵循着某些固定的原则,也受当时的具体境遇、特殊情况的影响与制约,研究者本人的个性爱好、性格心理及某种特殊的情感体验,都会影响到他的选择,甚至进而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选择,因而这种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某种不确定的因素。 对于他者文学是选择的问题,而对于自己的文学则是推介的问题。在吸收和借鉴别国文学资源的同时,我们还要将本国的文学资源推向世界,让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都能充分了解,普遍认同,广泛吸收,这是我们要加入世界文学大合唱所必须做的,也是比吸收与借鉴更为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它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对世界文学概念的理解,即从 Weltliteratur 到 World literature 的变化。Weltliteratur 是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他在和艾克曼的谈话中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