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业一会”还是“一业多会”?摘 要 “一业一会”制度与行业协会最优规模的联合约束限制了行业协会数量以及协会内可以容纳的会员数,从而影响集体物品的供给与消费。但是,取消“一业一会”制度可能引发行业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进而导致行业协会最优规模缩小以及选择性供给行业性集体物品,从而加剧行业利益代表的碎片化,弱化行业自律,影响行业协会追求行业整体利益的能力。因此,在取消“一业一会”制度时,应基于行业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建构行业协会体系与内部均衡机制,防范行业协会集体物品供给出现异化。 关键词 行业协会; 组织规模; 制度比较; 集体物品供给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 1989 年颁行的社会团体管理登
2、记条例第 16 条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复成立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 ”该条例 1998年的修订版仍然保留相关条款,在第 13 条第 2 款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 , “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 。各省市制定的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沿用上述管理登记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一般都有“一业一会”的制度限制。 “一业一会”的行业协会设立规则因限制了竞争性、缺乏效率而受到人们的批评1 2,在国家与地方层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取消压力 广东省民政厅印2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粤民民2012105 号)即提出要在行业协会中引入竞
3、争机制,突破“一业一会”限制。广东省江门市已根据该通知于 2012 年 7 月 23 日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但问题在于,取消“一业一会”制度是否就能解决行业协会的绩效问题?竞争性的引入会引发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已有研究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回答。本文认为,“一业一会”制度的确限制了行业协会运行绩效,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应对新制度环境下行业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取消“一业一会”制度不但可能降低行业协会运行绩效,还可能由此引发新的问题。在新旧制度变迁的节点上,需要尽可能完善新制度,避免行业协会职能履行出现异化。 本文拟从集体物品供给 行业协会的职能履行可以对应为
4、行业协会多种类型集体物品的供给,其具体类型及性质将在下文论述。角度,比较“一业一会”与“一业多会”制度下行业协会的绩效得失。本项研究的贡献可能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行业协会与一般群体以及俱乐部组织的不同之处,突破已有理论,通过建立新的模型,创新关于行业协会规模与绩效关系的认识并对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阐明“一业一会”制度所造成的具体绩效损失;第二,基于所建模型,推演取消“一业一会”制度可能引发的新问题,指出制度环境改变将导致行业协会从行业组织向俱乐部组织转变,并强化行业协会的“会员逻辑” “会员逻辑”为 Schmitter 和 Streeck 提出的概念,主要指行业协会依赖会员进行运作,相
5、对于会员的自主性低。参见 P.C.Schmitter & W. Streeck, 3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Interests: Studying the Associative Action of Business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ies, MPIFG Discussing Paper, March(1999/1981) , pp.1 95。 ,进而论证这两类运行逻辑转变所造成的影响;第三,提出并论证建构行业协会体系与行业协会内部均衡机制的思路,以应对行业协会两类运行逻辑的转变。 二、 理论模型 “一业一会” 、 “
6、一业多会”制度的区别在于对一个行业内可以成立的协会数目是否进行限制,对这一制度差异如何影响行业协会集体物品供给绩效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对行业协会规模问题的讨论之上。如果行业协会的有效规模是有限的,对于潜在会员数较多的行业, “一业一会”制度将导致一些企业因有效组织规模的限制而无法加入行业协会。未能入会的企业除可以从现有行业协会所提供的受益范围为整个行业内所有企业的集体物品中受益之外,无法从受益对象限定在会员企业的集体物品中获取收益,且因政策限制而无法成立新的协会为自己提供该类集体物品,从而导致行业内集体物品的供给无法达到最优。放松“一业一会”的政策限制可以消除这一影响,但与之伴生的行业协会运行逻辑
7、的转变将导致行业协会规模与绩效关系发生转变,从而对行业协会集体物品供给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对“一业一会”与“一业多会”制度下行业协会的集体物品供给绩效进行比较,首先需要弄清行业协会的规模与其集体物品供给绩效之间的关系。在评述已有关于组织规模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我们试图基于行业协会的特殊性建立关于行业协会的规4模与绩效关系模型。 (一) 群体规模与群体绩效关系的理论纷争 有关群体规模与群体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群体规模与集体行动能力、集体物品供给关系的研究,二是俱乐部最优规模的研究。在第一类研究中,学者们存在较大分歧。Olson 认为规模小的群体更有效,因为集团越大,个体
8、或集团中的一个小群体能够分到的总收益的份额越小,因此从集体物品供给中获得的收益也就越不足以支付哪怕是很少数量集体物品供给的成本348,53。Ostrom 也指出,群体规模扩大时,监督群体中个体是否作出贡献以及群体内部个体间的沟通交流将更加困难4。而监督不足将缩减集体物品的供给5,内部沟通交流的困难将增大交易费用,妨碍一致意见的形成697 118,这些都将影响集体物品供给绩效。而且,当规模增大时,群体内的不合作倾向增大7,也会使通过合作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降低。这一论点已得到不少实证研究的支持。如 Hare 的一项“野营游戏”的实验研究显示,由 5 个男孩组成的群体比由 12 个男孩组成的群体能
9、更加有效地形成决定8。James 提供的数据显示,在 21 个样本中,12 个采取行动的集团的平均规模为 65 人,小于其余 9 个不采取行动的集团的平均规模(14 人)9。 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大集团在集体物品供给上表现更好,其中不少学者专门针对 Olson 理论的逻辑进行了回应。如 Esteban 和 Ray 认为 Olson 的理论与一些日常观察未必相一致,如政治实体经常应用分裂对方的方式来征服对手,但如果更小的团体更有力量,那么将对手分裂为一组更小的单位将导致更多反对10。5Chamberlin、Oliver 和 Marwell 分别从集体物品收益与供给成本特性两个方面对 Olson
10、 的理论进行了批评11 12。Chamberlin 指出,Olson 因没有区分排外性集体物品(竞争、非排他)与相容性集体物品(非竞争、非排他) ,而是使用集体物品总收益的比例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得出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能力之间负相关的结论。实际上,对于相容性的集体物品而言,因为消费不存在竞争性,个人所得占集体物品总收益的比例是不重要的,虽然群体增加一个个体确实缩减每个个体收益占总体收益的比例,但每个个体从单位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值并没有减少11。Oliver 和 Marwell 从集体物品供给成本的角度分析指出,Olson 的理论只对不具有供给相连性的集体物品(生产该物品的成本与享用该物品人数成
11、正比)而言是正确的,而对具有完全供给相连性特征的集体物品(不管有多少人享用该集体物品,生产该集体物品的成本不变)来说,集体物品提供的困境在于提供它的成本,而不在于分享它的人数12。因为大群体中愿意提供集体物品的人数更有可能达到一个“关键多数”13或集体行动的最小数量14,群体规模增大,集体物品的供给反而容易达成。一些实证研究支持了这类观点。如 Isaac 和 Walker 的一项有关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投资决策的实验研究显示,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群体供给公共物品的总量也随之增加15。此外,有研究发现群体规模对集体物品供给的作用是模糊的。如Marwell 和 Ames 的一项实验研究发现,虽然在小
12、群体中包含一个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超出他为集体物品作出贡献的个体,会让该群体比其6他群体在公共物品上投资更多,但群体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16。Bardhan 对印度南部 48 个灌溉社区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灌溉系统使用者数量对灌溉系统维护质量的效应是模糊的17。这可能是因为群体规模对集体行动正的和负的效应彼此抵消了7。 在第二类研究中,Buchanan 指出,因俱乐部物品只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对于一定量的俱乐部物品而言,个人消费可以获得的效用同时取决于分享该物品的总人数。在消费俱乐部物品总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个人从消费俱乐部物品获得的效用开始下降18。相对于消费具有完全竞争
13、性、排他不需要成本的私人物品与消费完全不具有竞争性、排他不可行的公共物品来说,俱乐部物品具有可排他以及在消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在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上的一些竞争性即表现为拥挤,这种拥挤与俱乐部规模正相关,与俱乐部物品的供给水平负相关19。但是,俱乐部物品的供给并不能随意增加,Tiebout 在分析社区最优规模时指出,一些固定因素的限制将使扩大社区规模是不可能的,如社区可用面积,或一个小沙滩等类似因素将约束社区规模的扩大20。可见,如果存在约束俱乐部扩大的固定因素,拥挤的出现就无法通过扩大可变因素的方式来解决。因此,俱乐部物品消费上拥挤现象的存在要求对俱乐部组织规模进行限制。 早期
14、关于俱乐部规模与俱乐部物品关系的理论研究没有太多关注物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俱乐部物品的消费环节,俱乐部拥挤概念主要针对消费而言18,21 23。但俱乐部内部也会存在个体搭便车的现象24 725,且群体内人均贡献的群体回报额将因拥挤而下降15,因此,Zaleski 和 Zech 指出,俱乐部人均贡献数额将因搭便车问题和拥挤而产生的效用降低等影响而与规模呈现负相关24,也即在俱乐部中,俱乐部物品的供给也受到规模约束。 从上可见,已有研究对群体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关系以及俱乐部最优规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无法适用于行业协会规模与其集体物品供给之间关系的分析。其原因在于:
15、首先,有关群体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说对应于行业规模与行业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中的一个子群体,其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关系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上述理论研究成果,但不能与之等同。其次,行业协会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的关系因一些行业协会提供的集体物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性而无法适用俱乐部理论。也即是说,行业协会规模与俱乐部规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然而行业协会提供的集体物品中有一部分为全行业受益的行业性集体物品,行业协会提供该类集体物品的积极性除了受自身规模影响外,无疑还会受行业规模或者说搭便车的非会员数量的影响。再次,行业协会物品供给类型具有多样化特点,且每种类型物品与规
16、模之间都可能存在不同关系,从而增加了集体物品供给总量分析的复杂性。最后,行业协会会员在作为伙伴提供集体物品的同时,在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从而使合作供给集体物品的企业之间关系更加复杂 Schmitter 和 Streeck 认为,商人之间在存在共同利益的同时还面临竞争,这可能导致集体行动更难达成。参见 P.C.Schmitter & W. Streeck, 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Interests: Studying 8the Associative Action of Business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ies, MP
17、IFG Discussing Paper, March(1999/1981) , pp.1 95。 ,这些问题也要求重新审视集体物品供给与规模的关系问题。 有鉴于此,我们试图建立新的模型,探讨行业协会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之间的相关性 互惠、利他、道德责任、渴望被承认、同情、公平偏好等也对集体行动有重要影响,参见 A.Falk & U.Fischbacher, A Theory of Reciprocity,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Vol.54,No.2(2006) , pp.293 315。本文为突出主题,仍将分析限于经济理性假设之内。 。 (二) 新的理论模型
18、 行业协会提供集体物品种类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行业协会也会提供受益范围超出行业的公共物品以及受益者为某个会员的私人物品,但数量有限,且加入模型并不影响推理结论。为简化模型,我们不再将其作为单独的物品类型加入模型,而将受益范围超出行业的纯公共物品纳入行业性集体物品范畴,将受益者为某个会员的私人物品纳入竞争性集体物品范畴。:一类是行业性集体物品,整个行业的企业均可从这类物品中受益,且一般在消费上不存在竞争性,即随着行业内企业数的增加,每家企业从中获得的平均绝对收益值不变;另一类是俱乐部式集体物品,这类物品对非会员具有排他性,对会员不具有排他性,在会员数达到一定规模后消费开始出现竞争性,表现为
19、拥挤现象,即在行业协会会员数目达到一定规模后仍继续增加时,会员从中获取的平均收益的绝对值下降;第三类是竞争性集体物品,这类物品对非会员具有排他性,9对会员不具有排他性,消费具有完全的竞争性,即总体收益规模已定时,随会员数增加,每个会员从该类物品可获得的平均收益的绝对数额按比例下降。 假定行业中的企业数为 N,行业协会中会员数目为 n,入会企业承担会费 c,则行业协会会费总收入为 nc。假定行业协会利用会费收入进行运作,提供行业性集体物品、俱乐部式集体物品以及竞争性集体物品。假定行业协会在会员数为 n 时可供给的集体物品给行业内企业带来的总收益为 y(n) ,其中行业性集体物品、俱乐部式集体物品
20、、竞争性集体物品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1、2、3。 在会员数目较少时,行业协会缺乏足够的资金以提供对成本要求较高的行业性集体物品,且存在较多的非会员企业搭便车消费行业性集体物品现象,会员企业从中获取的收益与供给成本之比过低,因此,此时行业协会主要提供俱乐部式集体物品与竞争性集体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因会员数目较少,行业协会运作缺少规模效应,会员数的增加将为行业协会提供规模效应,又不至于发生拥挤现象,因此,会员数增加将会带来较大的收益增加,所以在此阶段 y(n)值较低,但是增速较快。在会员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就竞争性集体物品和俱乐部式集体物品的供给而言,将因固定因素限制20而出现物品供给效率下降的趋势。
21、因竞争性集体物品属于在会员中分摊的物品,此时会员平均分到的收益值增速放缓,俱乐部式集体物品的消费也可能因该类物品的供给增加幅度小于会员增长幅度而出现拥挤现象,从而使会员从俱乐部式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值增速也出现下降趋势。此时,就提供竞争性集体物品和俱乐部式10集体物品而言,y(n)将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但随着会员数的增加,行业协会将有能力与意愿提供行业性集体物品 行业协会的存在使行业规模与集体物品供给之间的关系退居到次要位置,它只在行业协会供给行业性集体物品时影响行业性集体物品外部性的大小,进而影响行业协会决策。随着行业协会会员数的增加,会员从行业性集体物品提供中获得收益的比例也将随之增加,在
22、会员数达到一定规模后,行业性集体物品的供给将变得可行。 ,由于最初总是挑选最有价值的行业性集体物品来进行生产,且因之前缺乏该类物品的供给,行业性集体物品的边际效用较高,因此,在初始阶段,行业性集体物品的提供能带来较大的收益。随着会员规模的继续增加,行业协会内的拥挤现象将变得愈发严重,并且由于随后的行业性集体物品价值必然呈现递减的趋势,新的行业性集体物品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同时由于规模扩大,行业协会会员增多,就提供何种集体物品将会出现越来越多难以协调的分歧,摩擦成本开始增加697 118。此外,会员增多、非会员减少可能导致协会内企业竞争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一致意见的形成。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同样的投入带来的收益值将呈下降趋势,集体物品收益总值 y(n)增速开始放缓 行业协会会员规模过大时,y(n)可能出现随会员数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因此,随着协会内企业数目 n 的增加,y(n)增速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如图 1 中的 y(n)曲线所示: 假定在当前“一业一会”制度下,行业协会的组织目标是达到行业协会会员总收益的最大化。由行业协会提供物品的收益总值为 y(n)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