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摘要:清实录汉文本所具有的原始性和特殊性的分析,证明了该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著作,对于研究清代历史、清代历史文献学及史学,都具有不可轻视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其满文本和蒙文本,更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学和史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用以考证汉文本实录和清代历史事实的独特依据。 清实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受到了当代学者的重视,摘录、改编和应用其史料的学术活动方兴未艾。关键词:清实录 ;历史文献;满文本;蒙文本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4-0001-07 收稿日期:2012-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
2、助项目“清实录研究”(10FZS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谢贵安(1962-) ,男,湖北襄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清实录篇幅巨大,记载广泛,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对于清史研究、清代史学史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清实录史料价值的研究,学术界有一些前期成果,奠定了这一问题研究的基础。如薛虹(清太祖实录)的史料学研究对太祖一朝的实录作了史料学上真实2与否的讨论,并未专门进行史料价值的研究;李建宏(清实录)的史料价值专门探讨清实录的史料价值,但仅以 3000 余字作了比较笼统的概括;郭康松浅议(清实录)的编纂及价值将修纂与价值合并叙述,关于史料价值
3、部分只有 2000 余字;王玉洁(清宣宗实录)福建省史料及其价值对清宣宗实录的史料价值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局限于一朝和一地。本文针对以上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拟系统地对清实录的文献史料价值作一梳理和讨论。 有人曾从意识形态立场对清实录的价值进行否定,认为:“由于实录是站在清朝统治阶级立场来编纂的,对于某些史实的记载,也成问题,书中对于皇帝皇室的起居、婚丧、祭祀等等,连篇累牍,占了很大的篇幅。这些材料,除开研究清朝宫室的一些礼节掌故之外,可说一无用处。此外对于官吏的黜陟,除极小部分外,也是没有用处的。 ”这种认识显然比较偏颇。作为清代史料的浓缩和纂辑, 清实录无疑是清代历史的珍贵记录,特别是雍正
4、以前的实录,因所采用的档案不少都已亡佚,因此,具有不可取代的文献史料价值。 一、 清实录具有广泛的清史文献价值 清实录是对清代起居注和档案整理后的摘录,是对原始史料和史实的有限度的加工和记载,保留了清代史实的原汁原味,记录了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辛亥革命为止长达 295 年(16161911)的清朝历史,反映了清朝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众多历史事实,从清朝开国的神话传说到努尔哈赤举兵称金,从清顺治入关占领中原到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从晚清西洋入侵和开展洋务到清末新军的建立与清朝被3推翻,无不纳入其中,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丰富可信的史料。有人认为, 清实录是有关清朝历史最系统、最全面的一部
5、清史资料长编,对清朝每年每月每日所发生的大事大都有记载。也就是说, 清实录具有广泛的清史文献价值。 清实录广泛地记载了清朝历史的各个侧面,展现了清代宏阔的历史画面,其覆盖面十分广泛,上至帝王将相,中达文人士夫,下及贞女烈妇,社会各阶层的状况都尽收眼底。与此同时, 清实录还广泛记载了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种史实,为清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清代每一朝实录前都有修纂凡例,是其内容的采择依据,从中反映出清实录内容的类别,从政治、军事、经济到文化等各方面内容都被它采入书中。下面以清圣祖实录?修纂凡例为据,观察一下清实录的具体内容: 其一,清朝政治。一是关于清帝的各种活动:对登极、亲
6、政典礼,祭祀天、地,太庙、山陵、日月、社稷,郊祀跻配,奉先殿升附配享,祭堂子拜神;御殿视朝;册立皇后,册封皇妃,册立皇太子等;恭谒山陵、临幸阙里礼仪宴赍,亲征朔漠、阅视河工指示方略等事皆予记载。二是有关皇室的各项重要事件和活动:如太皇太后、皇太后圣寿节、万寿节的庆贺礼仪与筵宴;公主下嫁、郡主、郡君等出嫁;宗室封爵等事。三是有关朝廷举行的重要典礼和仪式:对元旦、冬至等大庆贺礼仪和筵宴;大丧礼仪、奉安地宫礼仪;每岁祭历代帝王、先师孔子及先农等典皆加记载。四是有关政府官吏的升黜除授、入觐陛辞:对异姓王、公、侯、伯、精奇尼哈番升降黜革;外藩王、贝勒、贝子、公之封授袭替及4升降黜革;文武大臣的京察、大计
7、和升降等事亦作记载。六是有关朝廷法律与司法:对文武大臣犯罪、拘禁迁谪及正法,特恩宽宥;不论官吏军民犯叛逆大罪正法者;肆赦、停刑、恤刑,律例有更定者;更定督捕条例;特遣官员缉口外窃贼等,均作记载。 其二,清朝民族与外交。对满汉文武官员奉使外国外藩事关大典者;差遣大臣往四十九旗蒙古会盟、劝农、训俗;边远地方土司、酋长归化投诚,宣抚、宣慰、招讨等使授职、袭职,改土归流。远方外国慕化归诚、遣使进贡、赐封爵、给敕印,外藩来朝及遣使进年贡、遣侍子入学、请通市,定年贡则例,特恩减免贡物及宴赍,各作详录。宣宗以后的实录,则记载了与英国、法国、普鲁士、荷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和外交活动。 其三,清朝军事。对清
8、代开拓疆土,设立、改设、分置和裁并边镇及卫所;命将出征、调兵、筹饷一切方略,军中奏报军机、纳降、献捷、凯旋、迎劳;其山海贼寇、地方官兵剿抚平定;兴灭继绝,绥定喀尔喀拉藏疆土、安集所属人众;平定察哈尔、罗刹,所属兵丁编设佐领,分隶八旗;平定三逆、台湾等处,安插投诚兵丁;平定朔漠,安插厄鲁特降人;筹划海疆事宜;八旗分设佐领,增添甲兵;直隶各省水陆标营兵制,及驿传、烽燧添设、裁减、归并,八旗及直隶、各省绿旗兵奉恩诏及特旨颁赏,扈从、出征、戍防兵于常例给饷外,特恩加赏等事,都予详载。 其四,清朝经济。对每岁人丁户口、田地、税粮、茶盐、铸钱之数;凡开垦军屯、圈拨地土、编审人丁、折征漕粮、蠲除赋役、停罢岁
9、办诸5特、并漕运、钱法、茶盐、榷关则例有更定者;王以下文武各官俸禄、军士月粮则例有更定者;遇恩诏及特旨蠲免直隶各省新旧额赋,遇灾荒发粟蠲赋,及于常例外特恩赈恤,以及赈济外藩蒙古,均作记录。对各项工程,如修葺坛、庙、奉先殿;营建山陵,重建阙里文庙,及凡在祀典诸神庙宇、直隶各省先贤庙宇、书院,岳渎等庙宇及其赐书匾额;重建太和殿、修葺乾清宫;黄淮两河、运河、永定河疏筑事宜;直隶各省及边塞地方建筑城垣,疏浚河渠,滨海滨江地方筑堤捍水,一切重大工役等,进行载录。 其五,清朝文化。对皇帝钦定的定礼仪、正乐律、治历法、勘方舆活动;授先贤后裔五经博士世袭;直隶各省乡试、文武会试、殿试、传胪,殿试制题,特恩开科
10、、增广乡会试中额,及增加取进府州县卫学文武生员,御试博学宏词,及钦赐举人一体会试、殿试,选庶吉士及教习、授职;国子监及直隶各省学政条例有更定者;纂修实录、圣训、玉牒、国史、起居注、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钦定各种书籍;对伦常和风俗的旌扬,如旌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烈妇、烈女等 i 对天象云物、气候征应及日食星变、地震,以及颁历、进春等,都进行了记载。利用清实录记载的文教史料,王惠洁撰写从看皇太极时期的文化、教育的论文,对创制新满文、翻译典籍、重用儒臣、设立文化机构等文化措施,以及对重办学、施行科举、尊孔圣等教育措施进行了探讨。 从圣祖实录?修纂凡例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它对清代历史的记载是相
11、当全面的。对此,学者们多有肯定。有人指出:“清代实录的内容广泛、丰富,涉及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宗教、教育、财政、6赋役、自然灾害、天文地理、皇族、宫廷等各个方面。 ” 清实录虽然记事全面,追求“巨细靡遗” ,但也并非遇事皆载的流水账簿。康熙五十九年,副都统永泰上书称世祖实录失载其祖图赖的事迹,圣祖即命大学士马齐核查。马齐审核后具奏:“实录只载国家大政,其余细微之事,例不编入。 ”可见, 清实录还具有特殊的采录宗旨和取舍标准,史料不仅广泛,而且重要。 二、 清实录具有独到的清史文献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 清实录不仅具有史料的广泛性,而且具有独到性,不少史实都为其他书史记载不详或完全失载。清
12、代所修的有关当代历史的典籍很多,如起居注 (今已不全) 、 清史列传 、 “清三通” 、 清会典 、 吏部则例 、 大清律例 、 赋役全书 、 大清通礼 、历朝“奏议”、 “朱批谕旨” 、 “方略”等,民国所修的有关清朝的史籍也有清史稿 、清朝续文献通考等书,虽然这些典籍对清朝历史的记载也相当丰富,但是并不能取代清实录的史料价值,由于体裁或内容的局限,它们要么比较琐碎(如起居注 ) ,要么各有侧重(如“清三通” 、 清会典 、吏部则例 ) ,要么比较零散或绫乱(如“朱批谕旨” ) ,不如清实录兼收并蓄,博采综录和首尾相续。仅就史料的记载来看, 清实录许多记载都具有独到的价值。 清实录的独到性,
13、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记叙同一历史事实时,与其他书史的记载有所不同,实录的记载要么角度独特,要么更加具体;二是其部分史料具有唯一性。换言之,实录的史料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7第一, 清实录的史料与其他书史的记载有所不同。 清实录在记载某些历史事实时,有时候相当具体和完整。如清世祖实录卷一一九所载,顺治十五年七月戊午的一则对吏部的上谕,对于清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十分重要: 自古帝王设官分职,共裹化理,所关甚钜,必名义符合,品级画一,始足昭垂永久,用成一代之典。本朝设内三院,有满汉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官。今斟酌往制,除去内三院秘书、弘文、国史名色,大学士改加殿阁大学士,仍为正五品,照旧
14、例兼衔。 内阁,满字称为多尔吉衙门,汉字称为内阁。 翰林院,满字称为笔帖黑衙门,汉字称为翰林院。其侍读学士以下员数官衔,满名照汉官称谓。通着察例详议具奏。 六部,满汉尚书,俱作正二品,满字仍称阿里哈昂邦,汉字仍称尚书。满汉侍郎,俱作正三品,满字仍称阿思哈尼昂邦,汉字仍称侍郎。理事官,满字称为一齐下喇哈番,汉字称为郎中,俱作正五品。副理事官,满字称为爱惜喇库哈番,汉字称为员外郎,俱作从五品。主事,满字称为额者库哈番,汉字仍称为主事,俱作正六品。司务,添设满官,汉字仍称为司务,满字仍称为他库喇布勒哈番,俱作从九品。 各衙门见任各官,俱照本品改衔供职。以后升除衔品,俱照新制。凡改定官名,通行传谕。至
15、各衙门满汉启心郎,原因诸王、贝勒管理部院事务而设,今宗人府启心郎仍照旧,其余部院满汉启心郎俱着裁去,照原品另用。其太常寺等衙门,满汉官名品级,着一并详议画一具奏。 以上记载了清朝前期满汉官制、名称和品级的画一措施,方便了满8汉官制的对应和参考。对于研究清代官制史,这则史料非常珍贵,对清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能够起到深化作用。此条内容, 大清会典中虽然载录了各衙门的相关情况,但对于将某一官名的满文名称与汉文名称逐一介绍并作一比照,则完全无此记载。此条史料后为皇朝文献通考卷七七职官考一所转录,但在原始性上,显然不及清世祖实录 ,属于“二手史料” ,是实录的“史流” 。 第二, 清实录的部分史料具有唯一
16、性。 清实录以清代档案为史源,但档案保存并不容易,有不少档案都最终散佚,实录反而成了最早的史源,史料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如清高宗实录卷三六载:乾隆二年二月乙丑(七日): 谕履亲王允构、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皇考世宗宪皇帝临御十三年,所降谕旨、所行政事,现在恭修实录敬谨叙入,但皇考前在藩邸时事迹,并无记载。我皇考与皇祖圣祖仁皇帝、世祖章皇帝不同,皇祖圣祖仁皇帝、世祖章皇帝皆自冲龄即位,临御以前,并无应行恭纪之事。皇考即位之时,年已四十有五,从前恭侍皇祖,承欢慈颜,恪遵庭训,仰蒙皇祖恩勤教育。及处朕伯叔之间,诸事如何措置之处,理宜详载,以备将来纂修国史,叙入皇考本纪。雍正七年,皇考曾于养心殿
17、,连日召见诸王公文武大臣、官员等,面谕以皇考所行所历之事。时朕与和亲王亦预闻焉。其后皇考屡向朕弟兄降旨,欲将自幼阅历之事俟闲暇之时,再行详悉告谕,而竞未果。现在大臣中经阅其事者甚少,即或有人虽及其时,而于关系内廷之事,亦无从得知。惟有诸叔父,皆及其时,经阅其事。履亲王庄亲王、果亲王尔三人尚其思绎,各据所见所闻所记9者,恭录呈览。候朕笔削更定后,再交大学士等纂入国史皇考本纪 。 ” 此条上谕,表达了高宗对世宗历史的记录要求,相当重要,但查乾隆上谕档第 155 页载录乾隆二月七日的内容,并无此条上谕,证明了这条上谕最早只见于实录的记载,具有独特的价值。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高宗命部臣核对国史吴三桂传
18、内所载具疏的内容,发现“上谕部臣一条,遵照康熙十三年四月实录原文叙入;又耿精忠传内所载议政王等覆核精忠罪状,较尚之信尤为重大,且与安亲王书,语多狂悖一条,遵照二十一年正月实录原文叙入。其三桂原疏及精忠原书,馆中积年检查红本,并无此二种,他本中亦未见附载” 。这条史料证明,国史列传的史料来自实录,而更原始的档案则散佚无存,无从查找。这使清实录无意中成为最独特的史料。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高宗令“国史馆查取刘进忠传 ”,该馆覆称“刘进忠未立专传,惟实录 、红本内载有刘进忠事迹始末” ,并将“摘叙事迹进呈” 。从这条史料来看,实录的记载常为国史所没有。乾隆五十年五月二十二日,有大臣“遵旨查噶礼之母呈控
19、被噶礼用毒谋害一案” ,发现“所有康熙年间原案及噶礼之母原呈,俱检查无存,惟查康熙五十三年实录内所载刑部原题内叙噶礼之母呈词较详,谨将实录抄录呈览” 。这封奏疏表明,记载噶礼毒母一案的原始档案均已不存, 清实录成为记载这一案件的唯一史料。相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有大臣覆奏:“前将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奏章交查国史馆、内阁,据覆查无此件红本,臣遵旨恭查实录内载有此事之处,夹签进呈。 ”显然,吴三桂在康熙十三年的奏疏,原始档案已散佚不见,只有10圣祖实录卷四十五、四十七间接有所记载,可为此事的唯一线索。 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一事件的原始档案部分散佚, 清实录成为散佚部分的唯一记载。乾
20、隆五十年五月,有大臣“遵旨查康熙年间给事中王原参奏吏部郎中陈汝弼一案,谨将红本抄录呈览” ,但他们发现“其议政王大臣、九卿等覆审及定案二本,检查无存,谨于康熙四十四年实录内将议政大臣、九卿等覆审后节次所降谕旨恭录进呈” 。这说明,此案审讯部分的档案皆已无存,只能依靠实录的记载,说明在这一部分,实录是唯一的史料。 三、前三朝实录早期版本的特殊史料价值 清实录的史料价值,还必须动态地加以审视,即根据其不同的版本,分析其不同的史料价值,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应用。 清实录自圣祖实录以后,都只有一个定本流传下来,而其太祖、太宗和世祖三朝实录,则经过多次修纂,产生了多个版本,除雍乾校订本(今定本)外,还有其他的早期版本流传下来。这些早期版本并不完全相同,它们与雍乾校订本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今天流传下来的版本,太祖实录依次是太祖武皇帝实录 (顺治重修本) 、康熙第一次修改本、第二次修改本、第三次改修本(康熙三次改修本后被罗振玉编成太祖高皇帝实录稿本三种 ) 、雍乾校订本太祖高皇帝实录 (定本) ;太宗实录依次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太宗实录初纂本和今天流行的定本太宗文皇帝实录 ;世祖实录依次是世祖实录稿本残卷和雍乾校订本世祖章皇帝实录 (定本) 。这些版本的价值规律是:版本产生得越早,其史料的原始性越强,其价值越高;而版本形成得越晚,其改纂和润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