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魏书广平王元怀传补疑提 要:广平王元怀是北魏宣武皇帝的同母弟弟,他见证了洛阳政局的演变和宗室政策的转轨。这般重要的历史人物, 魏书其本传却极简略,现今仅存一残句。校勘者历来认为此传魏收原文早已亡佚,今文乃后人增补。然若细致考查元怀与宣武帝的关系,就会发现事情绝非如此简单。元怀是孝文帝太和末年夺嫡之争的见证人和皇位潜在的有力竞争者,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演绎出人间悲剧。北魏史官慑于“国史狱” ,对元怀事迹中涉及宫闱隐秘者加以删改讳饰,魏收修史承袭其弊,才会产生这个问题。只有联缀相关史料及出土碑志,方能粗略勾画出元怀独特的人生轨迹,并解答元怀传记严重残阙的原因。 关键词:魏书 ;广平王元怀;宣武帝;
2、宗室;王朝政治 广平王元怀是北魏洛阳时代末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他乃孝文皇子、宣武同母弟,可谓亲尊莫二。然而,今本魏书卷 22 其本传缺略最为严重,现仅存一断句:“有魏诸王。召入华林别馆,禁其出入,令四门博士董征,授以经传。世宗崩,乃得归。 ”北史卷 19魏孝文六王广平王元怀传与之略同,惟句首多一“自”字,庙号“世宗”改作帝号“宣武”而已。据学者考证,今本魏书此卷抄袭北史 ,而北史又是魏收旧魏书的节录。1 所以,有理由推断,魏收当初修史时就没有拿出过一部完整的广平王元怀传 。笔者甚至怀疑,魏收援引的北魏旧国史中有关广平王元怀的资料曾遭到蓄意损毁或涂改,令史2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无疑给后世了解历史
3、真相带来了困难,所幸我们可以编连正史其他篇章里的零星记载,并结合新近出土的石刻文献,最大限度地恢复广平王元怀传的应有面貌,进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探寻元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问题的终结还在于揭示造成元怀文本残损的现实根源。 实际上,学界早已开始了类似的尝试,最早的研究记录可以追溯到北宋,赵明诚金石录卷 21后魏范阳王碑跋利用元怀之子范阳王元诲碑辨正其谥号为“武穆” ,而非史书所载的“文穆” 。降至清代,乾嘉考据之学甚盛,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 28魏书一充分注意到广平王元怀传存在的特殊之处。但真正全面系统的还原工作是由罗振玉开启的,他在松翁近稿 “元怀墓志跋”中采用二重证据法,根据元怀、元诲和元悌墓志
4、略考元怀生平履历,随后又作魏书宗室传注及校补予以补充完善。不过,罗氏侧重考证元怀的官爵名号和后嗣子孙,未曾触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政治史领域。受此影响,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范祥雍、周祖谟注释洛阳伽蓝记卷 2城东平等寺等皆梳理文献、史志互证,为整理元怀事迹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文的研究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学术视野,试图阐释文献背后的深刻内涵。 一、广平王元怀年谱 本文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利用零散且有限的资料给元怀编撰相对完整的年谱,使修复元怀本传有据可循。我们知道,时间敏感度匮乏是中古史书的通病,元怀同正史其他传主一样,均缺少明确的生卒年和主要活3动的时间记录。幸
5、好 近代出土的元怀墓志可以添补这一空白,志文曰:“享年不永,春秋卅,熙平二年三月廿六日丁亥薨。 ”1 元怀死于孝明帝熙平二年,即公元 517 年,时年 30 岁。由此反推,他应生于孝文帝太 和十二年,即公元 488 年,这是撰写整部年谱的时间基点。以此下推再进行史料编年,就能够探明各类信息的先后顺序。现列举考证结果,并编制详细的元怀年表置于文末,以备查考。 (一)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 年) ,元怀出生。 魏书卷 13皇后孝文昭皇后高氏传 、卷 22孝文五王列传序及元怀墓志均载,元怀与日后登基的宣武帝元恪同母,都是昭皇后高氏所生,比太和七年(483 年)所生的宣武帝元恪小 6 岁。 元怀墓志
6、说他是孝文帝第四子,这与元怿墓志称元怿为孝文帝第四子相悖。2 案元怿死于孝明帝神龟三年(520 年) ,享年 34 岁,则其生于 487 年,长元怀 1 岁。所以元怀应为孝文帝第五子,其上还有元恂、元恪、元愉和元怿四位兄长。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或许是元怀墓志的作者将因出逃谋逆而被贬为庶民、最终赐死于河阳的废太子元恂排除在外。 (二)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 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间,北魏后宫系统在冯废后的主持下南迁洛阳,元怀与兄元恪随母高氏同行。孰料高氏途中暴毙于汲郡之共县,此乃冯废后扶植皇次子元恪,行新一轮次“子贵母死”之阴谋。3 元怀亲睹这幕惨剧时已经 7 岁,生母的罹难及兄元恪在与后宫应对
7、时表露出的虚伪深险必定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这也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4(三)据魏书卷 7孝文帝纪下 ,太和廿一年(497 年)八月,元怀与兄元愉、元怿同时 册封为亲王,元怀封广平王,时年仅 10 岁。北魏自太和十六年(492 年)改革爵制,推行“五等开建”以来,亲王开国食邑,例封二千户。广平郡隶属相州,当时专设内史管理,4 以示王国所在郡与普通郡之区别。广平乃河北经济的重心,富庶殷实,能在此立国显见父皇对他的垂爱。 (四)宣武帝景明元年(500 年)至正始初年(约 505 年) ,元怀这时正值青春年华,他以亲王之尊释褐,起家官是门下省正三品的长官侍中。遍检史书,元怀生前首见之官职
8、就是侍中。5 按照北魏后期的礼法,皇子册封亲王例除侍中,如文成皇子安丰王元猛,献文皇子咸阳王元禧、赵郡王元干、广陵王元羽、高阳王元雍、北海王元详和彭城王元勰,孝文皇子清河王元怿等。6 可知此职乃皇子亲王独享的起家官。又元怀墓志载其死后赠官为“使持节、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太尉公,侍中、王如故” 。7“侍中、王如故”更说明侍中与王爵是紧密相连、终身不解的。元怀凭借此官解巾,尽管年少,却有资格列席朝会,现场观摩朝廷政务,这也算是北魏给予宗王的特别恩遇。 元遥墓志载,墓主元遥“年十三,为高祖所器,特被优引朝会,令与诸王同” 。8 足见当时之情景。元怀跻身朝堂,年少轻狂,不经意间锋芒毕露。史
9、载,景明四年(503 年) ,倖臣赵脩失势,被尚书右丞元绍杖毙,元怀下朝后拜贺绍曰:“阿翁乃皇家之正直,虽朱云、汲黯何以仰过。 ”9 赵脩虽身败名裂,但毕竟还是皇帝的心腹爪牙,元怀鲁莽的表态将自己彻底置于皇5权的对立一方。在日常生活方面,元怀亦不知收敛,与兄京兆王元愉“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纵不法” 。1 实际上,侈靡之风在洛阳时代的官贵上层极为流行,身为天潢贵胄的元怀自然无法免俗。 洛阳伽蓝记卷 3城南高阳王寺有云:“当世富贵,高阳、广平。 ”能与日食数万钱的高阳王元雍相提并论,足证元怀拥有财富之巨。仅就邸宅而言,除墓志所载的本籍乘轩里王府外,见于史籍的还有两处:一在孝敬里,后舍为平等寺,其
10、“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平台复道,独显当世” ;另一在融觉寺以西,后捐为大觉寺,这里“北瞻芒岭,南眺洛汭,东望宫阙,西顾旗亭”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且“林池飞阁,比之景明” ,其豪奢程度不难想象。2 宣武帝初年,元怀的骄奢淫逸也影响到王国僚佐。 魏书卷 58杨播传附杨昱传:“(元)怀好武事,数出游猎, (王府左常侍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京兆、广平二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于是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治之。 ”正始中立案调查,则必于之前的景明、正始初年事发。王国事件是宣武帝整肃孝文诸王的导火索,也是元怀人生的拐点。总体而言,宣武帝初期是元怀为数不多的欢愉时光。 (五)正始三年(506 年)至永平元
11、年(508 年) ,元怀连同其他兄弟遭长期监禁,人身自由被剥夺。上文已述,广平等王国官佐仰仗权势、肆无忌惮,给宣武帝整治孝文诸王提供了口实。 魏书卷 66崔亮传:“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御史中尉崔)亮推治。 ”此事很快牵扯到元怀本人,治书侍御史阳固上疏劾奏其暴虐不法之状。3 宣武帝由是“诏宿卫队主率羽林虎贲,幽守诸王于其第” 。4 后来干脆把他们“召入华林别馆,禁其出入” 。5 此事发生在正始中,确切地6说是正始三年(506 年)十一月,因为当月甲子日宣武帝便迫不及待地“为京兆王愉、清河王怿、广平王怀、汝南王悦讲孝经于式乾殿” 。6 人所共知, 孝经是儒家教忠教孝之书,孝
12、道蕴含的顺从精神移入“国”之场域就衍生为对君主无条件的“忠” 。宣武帝为诸弟演说孝经,根本目的是宣示皇权的神圣不容侵犯,警诫他们谨守臣职,勿生觊觎之念。为加速诸王的思想改造,宣武帝“令四门博士董征,授以经传” 。7魏书卷 84儒林董征传恰可与之相印证, “(董征)太和末,为四门小学博士。后世宗诏征入琁华宫,令孙惠蔚问以六经 ,仍诏征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后特除员外散骑侍郎。 ”正是他教授有功,故破格提升员外散骑侍郎这一清显荣职。孝文诸王首先蒙恩开释的是京兆王元愉,他于正始四年(507 年)外放冀州刺史。8 但他旋即反叛,不久兵败身死。元怀至迟于永平元年(508 年)获释,而非本传所载
13、“世宗崩,乃得归” 。因为当年九月,他与彭城王元勰、广阳王元嘉、清河王元怿及外戚高肇一道入宫宴饮,而当夜元勰被禁内侍卫密裁算是对他的震慑和警告。9 (六)永平二年(509 年)至延昌四年(515 年) ,元怀步入成年,解禁担当职务。永平元年(508 年)冀州京兆王元愉叛乱被扫灭后,朝野上下对宣武帝苛禁宗室的作法颇多非议。如任城王元澄“常恐不全,乃终日昏饮,以示荒败。所作诡越,时谓为狂” 。10 此为消极的抗争。朝臣阳固鉴于“宗室大臣,相见疏薄”的事实创作南、北二都赋 ,间接加以讽谏。11 在多重压力下,宣武帝陆续启用孝文诸王,元怀被委以司州牧的重任,负责京畿地区的行政管理。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将
14、此任7命系于永平二年(509 年) ,直至延昌四年(515 年)迁转。12 在此期间,皇帝为便于元怀履行使命,当然更主要的是搪塞社会舆论,在延昌元年(512 年)正月,晋其号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位居从一品。1 二职俱为散阶,虽无实权,却使等第威望陡然提升。元怀利用司州牧的权限,开始向皇权策动有限的反击,以宣泄内心的愤懑和不满。典型事例见魏书卷 68甄琛传附甄侃传 ,帝党人物甄琛长子甄侃“以酒色夜宿洛水亭舍,殴击主人,为司州所劾广平王怀为牧,与琛先不协,欲具案穷推。琛托左右以闻,世宗遣白衣吴仲安敕怀宽放,怀固执治之。久乃特旨出之。侃自此沉废,卒于家” 。又同书卷 66崔亮传 ,为报当年御史中
15、尉崔亮穷治推案之仇,元怀在宫廷宴会上“恃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世宗前,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 。元怀还刻意提拔与帝党有隙的郑道昭和元匡为司州中正,执掌京畿士人门品阀阅的评定。2 报复皇帝的举动至延昌四年(515 年)正月宣武帝大丧之日抵达顶点,元怀“欲上殿哭大行,又须入见主上” 。3 挟持新君、凌驾群臣的用意不言自明。此事关系重大,后文还将详论,兹不赘述。 (七)延昌四年(515 年)至孝明帝熙平二年(517 年) ,元怀临近而立之年,他终于挣脱皇兄的枷锁,登上权力地位的巅峰。 洛阳伽蓝记卷 4城西冲觉寺:“延昌四年,世宗崩, (清河王)怿与高阳王雍、广平王怀并受遗诏,辅翼孝明
16、。 ”可知,元怀奉先皇遗诏辅政。延昌四年(515 年)二月,元怀晋升司空,与新任太傅、领太尉、高阳王元雍和司徒、清河王元怿并列三公;八月,元雍被权臣于忠废黜,清河王元怿升任首辅大臣,元怀则递补元怿太保、领司徒之缺,与司空、任城王元澄8结成新的辅政格局;4 十二月,元怀又与复出的太师元雍,太傅元怿,后父中书监、侍中胡国珍联袂“入居门下,同厘庶政” 。5 不过,孝明朝初期的宗室辅政大臣徒有其表,并无实权,只能秉承强后和权臣意旨受成事而已。如议封权臣于忠常山郡开国公事,6 奏增胡太后姻戚江阳王元继食邑户数等。7 不难看出,元怀在此过程中不过是装点时局的摆设。以上是在公权层面,在宗室“私”的家族场域,
17、元怀贵为皇叔,有资格出席宗师召集的宗议,裁决皇族内部事务。8 例如调查奏报兰陵长公主与驸马都尉刘辉夫妻不和一事。9 元怀在政坛上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熙平二年(517 年)三月廿二日癸未,与群臣商讨太常寺提出的改革祭祀事宜之议案。10 短短四天后,即三月廿六日丁亥便撒手人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11 值得一提的是,元怀的丧礼格外隆重,其墓志云:“追崇使持节、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太尉公,侍中、王如故。显以殊礼,备物九锡,谥曰武穆,礼也。及葬,皇太后舆驾亲临,百官赴会。 ”12 就北魏赠官惯例而言,由原职太保、领司徒进阶为太师、领太尉,额外再加使持节、假黄钺和都督中外诸军事属破格追赠。13
18、而颁授“九锡” ,太后携朝中百官临丧吊祭更是人臣身后少有的荣宠。这些举动旨在表明朝廷对元怀的褒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他早年痛苦遭遇的慰藉和补偿。 二、广平王元怀与宣武帝的矛盾 以上,我们排比史料,依时间序列对广平王元怀曲折的人生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从中不难发现,影响元怀一生至深者莫过其同母兄宣武帝元恪。兄弟之间相煎太急,归根结底还是“权力”二字在作祟,现截取元怀生命中的若干片段予以说明。由此视角切入,或可在文献学之外9寻觅魏书元怀本传残破不堪的政治因素。 首先,元怀是宣武帝夺嫡内幕的知情人和皇位潜在的竞争者,这就注定了二人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我们知道,孝文帝钦定的皇储本是林皇后所生的元恂,林皇后
19、依“子贵母死”祖训赐死后,元恂由文明冯太后抚育,但当冯太后离世,他的抚养权被孝文帝全盘接管,而未旁落继续执掌后宫的冯氏诸后。冯太后的侄女废后和幽后一心想效仿姑母操纵储君,以期未来把持朝政,目标就锁定为皇次子元恪,在南迁路上谋害其生母高氏,并处心积虑地诬谮元恂,使元恪取而代之。1 需要注意的是,年仅 12 岁的元恪落入冯氏魔爪,竟能镇定自若、沉着机智地与杀母仇人周旋。 魏书卷 13皇后孝文昭皇后高氏传:“世宗之为皇太子,三日一朝(冯)幽后,后拊念慈爱有加。高祖出征,世宗入朝,必久留后宫,亲视栉沐,母道隆备。 ”元恪坚韧隐忍,意在利用冯氏确保自己既得的皇储地位,其城府之深甚至令孝文帝慨叹:“吾固疑
20、此儿有非常志相,今果然矣。 ”2 元恪夺嫡本属丑恶的宫闱内幕,一旦曝光势必辱没皇权的威严,甚至动摇皇位的稳固。所以,他即位后对于知情者必欲铲除而后快,皇叔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彭城王元勰之死与之不无关联。3 而元怀自幼与母兄生活,元恪争位始末及其为人的阴险刁毒他是一清二楚,因此在劫难逃。对元恪来说,他既能联手冯后阴谋易储,其他孝文皇子就能如法炮制,勾结别的势力将其无情推翻。同时,游牧行国时代兄终弟及的君位继承传统依稀尚存,前朝献文、孝文两帝被逼禅让的教训仍历历在目。作为资格对等的竞争者,孝文皇子一俟时间成熟,必定重演夺位之争。而在诸皇子当中,元怀凭借与皇帝同母的优势继承顺位10最靠前,威胁也
21、就最大,这才是元怀倍遭猜忌的根源。历史上,满清雍正帝忌恨同母的十四弟胤禵,与之同出一辙。宣武帝抑制元怀诸亲王可谓蓄谋已久。 魏书卷 83外戚下高肇传:“(高肇)以北海王详位居其上,构杀之。又说世宗防卫诸王,殆同囚禁。 ”标志着北魏宗室政策的重大转变,元怀无疑是这场变故最大的牺牲品。 其次,正始年间的王国事件是宣武帝迫害元怀的开始。北魏王国体制较为特殊,王以郡立国却不“之”国,王官平素在都城洛阳的王府中办公,或随王至外藩参赞政务。元怀身份高贵,王官必上选高门子弟,史书有传者如王国友李郁出自赵郡李氏;郎中令穆弼出自鲜卑勋臣八姓,薛崇业出自河东蜀薛,宋燮、宋翻出自广平宋氏;文学崔楷出自博陵崔氏;常侍
22、许玑出自高阳许氏,阴遵和出自武威阴氏,杨昱出自弘农杨氏,房悦出自清河房氏,4 俱为冠冕望族。广平王国属官与元怀朝夕相处,维持君臣之义,他以此为纽带与北方士族结成党羽,逐渐引起宣武帝的警觉,终于正始三年(506 年)东窗事发。 魏书卷 56崔辩传附崔楷传:“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崔)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 ”史载,当时广平王国属官“伏法于都市者三十余人,其不死者悉除名为民” ,几乎一扫而光。5 经此事变,元怀的羽翼被悉数翦除,随后只得束手就擒、引颈待戮。该案对政局造成剧烈冲击,它与同期执行的三蕃王亲疏世减之法协同配合,加紧了对宗王封国的削弱和控制。 再次,宣武帝对元怀厉行“附益法” ,压缩其人际网络,使之彻底陷入孤立。宗室是北魏统治的基石,优礼宗室是王朝的既定国策,朝廷给予宗室宽裕的活动空间,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决不干预,宗室结交名流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