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摘要: 研究以重庆为案例。重庆市自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以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回顾和总结近年来实行新型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对于今后的工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着力构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重庆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较高,部分即将重点发展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
2、:F4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6-0024-07 一、引言 近年来,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新形势,特别是在 2008 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使其高端制造业逐渐向本土转移,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国家凭借资源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吸引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对中国工业发展造成“双重挤压”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战略一直依靠土地、2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进行出口贸易,产品附加价值率不高,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当国际形势变化时,国内需求不足,工业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便充分暴露出来,加之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3、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工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迫切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转变。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最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新型工业化提出新的要求,要推进自主创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
4、发展。201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这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为中国工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肩负着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重庆直辖 15 年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来,工业发展不断提速,近两年来增速位居全国第一。2011 年,重庆市工业生产总值为 4 690.46 亿元,占 GDP的 46.9%,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63.3%,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也应当注意到,重庆市工业增加值仅排在全国 22 位,工业规模还不大,实力3还不强,科技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0
5、12 年 8 月,重庆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对重庆市工业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的研判,明确了今后的重点任务,制定了未来的战略规划,进而对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就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和各工业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吕政认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过去传统工
6、业化道路的区别在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1。任保平认为,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2。简新华、向琳则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信息化为带动,集约型增长为主,机械化与就业相协调3。辜胜阻、郑凌云提出,区别“新” 、“旧”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在于向以民间资本推动、技术创新为竞争优势、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强调人力资本开发和集约型集群发展模式等五个方面转变4。刘世锦则指出,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融合和改造是新型工业化最为重要的标志5。 (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必要性 4黄范章认为,引进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和先进技术,与
7、中国在劳动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相结合,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低污染、低耗能的可持续发展6。郭祥才指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7。何国勇、徐长生认为,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比较优势的提升需要以后发优势为动力,而后发优势的发挥也需要靠比较优势积累和创造,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依靠两种优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增长8。 (三)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在于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如何走好工业发展之
8、路。曹建海、李海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调整所有制结构,转换政府职能,使生产组织逐渐社会化,以信息化为带动,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工业协调、稳定、可持续的发展9。陈佳贵、黄群慧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四个方面提出未来的工业发展战略,认为走新型工业化要重视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明确三次产业的战略使命和发展定位,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10。 (四)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 如何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测度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地区、一类产业新型工业化程度的重要内容。陈
9、佳贵、黄群5慧及谢春、李健通过构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11-12。朱南、刘一及庞瑞芝、李鹏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中国新型工业化效率13-14。渠爱雪、林春艳、李世英、罗永乐则是运用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测算某一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并比较不同地区新型工业化程度15-19。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实证研究则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新型工业化的实证研究中,尽管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指标设计和数据来源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现阶段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还不高,东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程度略高于其他地区。同时,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基
10、本上都是分析某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鲜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测度和比较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本文所做的研究有望填补这一空白。 三、研究设计 (一)方法选用和数据来源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它将决策问题的相关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和方案等不同层次,以一定的标度将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层次化、数量化分析。层次分析法可以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主观排序,并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为其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具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系统的关联度分析方法,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衡量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特定要求。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解决了
11、实证分析需要克6服的问题,从逻辑上讲,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正好可以分析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 2004-2012 年的重庆市统计年鉴 ,数据处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的研究,采用 2003-2011 年这一时期共计 9 年的统计数据;第二部分是对重庆市各工业产业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测度,采用 2011 年的截面数据,按行业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由于 2012 年的重庆市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有较大改变,没有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本文采取数据模拟的办法,对过去几年的数据进行回归预测,得到 2011 年重庆市各工业产业的工业增加值。 (二)指标选取及
12、权重计算 笔者在参考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由目标层、领域层和基础指标层所组成的 3 层次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11-19。其中,目标层为新型工业化水平,领域层分为 4 个部分,分别是: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人力资源,每个领域层下面又包含几个具体指标。在建立指标体系后,需要对各指标进行赋值与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第一步,构建判断矩阵对各指标进行一对一比较,并用“19”标度法按其重要性进行赋值,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第二步,对标准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标准矩阵,再按标准矩阵的行求出平均值便可得到对应指标层权重 。第三步,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各指标是否有满意
13、的一致性 。经计算,领域层一致性比率为 0.1,基础指标层一致性比率均为70.043 8,均小于或等于 0.1,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如表 1 所示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四、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 (一)灰色关联度测算 设 Xtj 为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在第 t 年第 j 个指标的原始数据,选择 t 年中第 j 个指标的最优值记为 X0j。为消除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和第 j 个指标的最优值,分别记为 tj 和 0j。按以下公式计算第 t 年第 j 个指标与第 j 个指标最优值的灰色关联系数。 从中可以看出,重庆市自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
14、战略以来,在 2003-2008 年这一时期内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08 年达到最高值,但是自 2008 年以后新型工业化水平开始逐年下降,2011 年的新型工业化灰色关联度数值仅相当于 2007 年的水平。2008 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影响到中国金融体系,但却严重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产业的发展,重庆市的工业产业也受到冲击。由于内需不足,加之产品出口受阻,进而导致产业的产能过剩,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只能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减少产品产量,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维持企业的市场份额。重庆市工业产业在 2008 年的科技费用投入为
15、历年之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爆发金融危机的 2008 年,新型工业化的灰色关联度数值最高。随着国家“四万亿计划”的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使得重庆市工业经济发展在 2008 年受到阻碍后又开始高速增长。尽管以政府投8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使重庆市工业总产值在 2008 年以后得到快速增长,但同时也抑制了工业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大中型企业失去了科技研发投入的动力,致使在最近几年内工业总产值虽然逐步提升,但是产业科技投入费用却逐年下降。尽管近年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工业产值能耗和“三废”排放量逐渐降低,资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改善,但总体来看,新型工业化水平仍然 逐年下降,重庆市新型工业化水
16、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重庆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分析 设 i 为重庆市第 i 类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按照前述灰色关联算法计算各工业产业在 2011 年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程度的灰色关联数值,得到 36 个工业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如表 2 所示。 (一)总体情况分析 从 2011 年重庆市各工业产业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灰色关联数值和排名看,重工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程度优于轻工业部门,表明重庆市工业仍然以重工业为导向。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程度高于采矿业和能源生产供应业,排名前 10 位的产业中有 8 个属于制造业,同时排名前 5 位的产业均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产业,表明制造业是重庆市工业的主导行业,技术密
17、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程度较高。重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仪器仪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分别排名第 1、3、4、5 位,远远高于其他产业部门,表明具有工业基础的产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普遍较高,集群效应对产业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重点产业部门分析 9(1)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市正在着力发展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重点打造 6 000 亿笔记本电脑、 2 000 亿信息服务、1 000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等 3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建成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 LED、智能仪器仪表等相关电子产业。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实现电子
18、信息产业产值 1 万亿元的目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1 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仅排在第 15 位,电子信息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科技投入和研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相关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2)汽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是重庆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正在建设的主导和支柱性产业集群,以发展 3 000 亿级的乘用车和 1 000 亿级的摩托车两个产业集群为主,同时发展微型车、商用车和特种车等 3 个百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由轨道交通、风电成套、数控机床、环保安全装
19、备、船舶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页岩器装备、内燃机、大型铸锻件、基础零部件等 10 个百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庆市将成为国家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世界摩托车之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总产值 1 万亿的目标。从 2011 年的数据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分别排第 3、4、5、11 位,表明重庆市汽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良好,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3)消费类制造业。消费类制造业是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以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 2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为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带
20、动农业产业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业生产产值和食品加工产业产值的稳步提升,重点药品企业全部通过新版 GMP 认证。医药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排名第 2,仅次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农副食品加工业新型工业化水平排名仅为 19 位,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综合化工产业。综合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是打造天然气化工、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 4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是建成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 2 000亿元。但就 2011 年的情况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新型工业化水平仅排名第 19,产
21、业发展尚未达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产值能耗较高,工业“三废”污染严重,迫切需要加大在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 (5)材料产业。材料产业以发展钢铁、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铜材料、玻璃及深加工、水泥及制品等 7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力争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建材基地,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总产值 2 500 亿元。但是金属制品业和非金属制品业在2011 年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排名中分别排在第 14 和第 36 位,新型工业化程度低,主要问题在于这两个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依然采取粗放型增长模式,产品科技含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另外,非金属制品业的产值能耗和工业“三废”排放量都很高,不符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