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23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摘要: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下,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呈现出的高度破碎化、孤岛化、边缘化的特点,成为困扰传统文化景观空间整体保护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正是解决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展生态设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全面研究总结国内外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点,构建起了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框架。 关键词:传统文化景观;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生态设计;进展与展望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传统文化景观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记忆,是人类文化景观的共同遗产。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下,传统文

2、化景观空间呈现出高度破碎化、孤岛化和边缘化的特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威胁到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研究就是立足于地方性的人文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空间的特征与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和语言的逻辑性,探索传统文化景观空间保护与传承的全新途径。 1.环境景观的人文化与生态化:文化是人类适应、保护和营造环境的工具 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和生态已经成为景观建2设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三个基本特征。风景园林师作为土地的守望者、资源的守护者和景观环境的营造者,是有效协调人地作用机理与从事生态规划设计的主体之一。面对机遇与挑战,罗德岛设计学院教授玛格丽特-麦克埃文(M

3、argaret McAvin,1990)认为生态与环境破坏是工业化时代的突出问题,生态文明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文化的标志。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文化文明与生态文明是风景园林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性目标与途径。2.景观空间的破碎化与孤岛化: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困境 伴随着大开发与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地开发与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成为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面对的实际问题。原本是传统文化突出的很多地区又是今天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传统”与“现代”矛盾极为突出,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呈现出高度“破碎化” 、 “孤岛化”和“边缘化”特质

4、。在此过程中风景园林承担起了国家发展所赋予的时代责任,开展了大量开创性的关于城乡发展与生态建设、保护、恢复等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探索“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及形成机理”成为解决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基础。 3.生态设计的图式化与语言化:传统文化景观空间解读、保护与传承的体系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人运用景观的语言在自然与文化之间营造和谐健康环境的过程和途径。因此, “景观的语言”应是风景园林最基本也是3最核心的理论。其中, “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成为该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就是试图在自然生态景观及过程、文化景观及人文过程、网

5、络化与网络格局典型研究的基础上,以空间组合图式为表达形式,构建起以生态过程为依据,由景观要素、景观空间单元、景观空间组合依次耦合叠置所形成的具有尺度、秩序、语法、意义等功能的生态景观形成过程与规律。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就是以传统文化地域为典型,研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在人文和文化过程的作用下,文化景观要素、文化景观空间单元在尺度、秩序机理下依次耦合形成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过程、机理、形态和空间组合规律。二、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研究进展 1.文化景观与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之一 在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生态规划设计由偏重于自然的设计,走向文化景观与人文

6、生态系统的设计,以及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不断将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纳入到生态规划设计方法体系中,推动了生态规划设计学科的长足发展。 (1)以自然生态研究为核心的景观适宜性评价研究 景观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早期,拉尔夫艾默生(Ralph Emerson) 、佛里德里克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 、乔治马什(George Marsh) 、沃伦曼宁(Warren Manning) 、帕特里克格迪斯(Patrick Geddes)等人为早期偏重于自然生态研究的景观4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和 70

7、年代初,在资源管理研究的持续压力下,景观适宜性方法吸收了现代系统理论、环境保护主义、文化景观理论和现代技术发展成果,形成了以“优化技术”为核心的景观适宜性评价方法,该阶段主要以安格斯希尔斯(Angus Hill) 、菲利普刘易斯(Philip Lewis) 、理查德托斯(Richard Toth) 、佛里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 Steiner)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 、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 、约翰莱尔(John Lyle) 、朱利安-法布士(Julius Fabos)等为代表。 (2)文化景观与人文生态方法成为快速发展的领域 此后人文与文化成为

8、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趋势之一,形成了应用人文生态学方法(佛里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 Steiner) 、朱利安斯德维特(Julian Steward) 、鲁克曼(F.Lukerman)等)以及景观价值与感知研究(肯尼斯卡瑞克(Kenneth Craik) 、伯顿林顿(Burton Linton) 、威廉姆萨菲(WilliamShafer) 、埃文朱比(Ervin Zube)和斯蒂芬卡普兰(Stephen Kaplan)等) ,将人的价值观、行为心理、文化人类学纳入到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体系中,形成重要的发展阶段。 (3)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研究体系 应用生态系

9、统生态学(尤金奥德姆(Euqene Odum) 、布兰达李(Brenda Lee) 、安格斯希尔斯(Angus Hills)等)和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莫妮卡特纳(Monica Tuner) 、理查德福尔曼(RichardForman) 、米歇尔戈登(Michel Godron)等)的发展推动了5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研究。应用生态系统生态学立足于景观的垂直结构与功能系统,探讨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自然对此做出的回应,通过生态系统能力、目标和行为评价,探讨人类制度因素,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应用景观生态学则立足于景观空间在水平方向的结构与功能,探讨自然与人文过程对景观格局、景观功能的影响,将景观视

10、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在空间上的综合镶嵌体,它有助于通过生态完整性的最大化和土地退化的最小化实现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 2.“景观的语言”与“图式语言”成为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前沿 在生态规划设计中,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直是生态规划设计力图认识、协调和解决的核心关系,经历了自然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文化适应论三个发展阶段,文化适应成为场所构建、可持续设计、景观再生等领域的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时代特征。 (1)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和核心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拓展 Sim Van Der Ryn(2007)认为生态设计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由地方性衍生的设计方法和途径、生态帐户的设计、设计结合自然、每个人都

11、是设计师以及使自然本质性的设计。生态规划设计是设计师在深入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营造出具有生态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景观与环境,是被用来改造自然景观的文化工具(Frederick Steiner,2002)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伯顿立顿(Burton Litton,1990)教授认为:在面对生态规划设计自然一文化复合系统复杂性的时候,规划设计需要超越经验之上的更加科学的方法并因此产生较好的实践价值。生态规划是“在时间和规律综合作用下的关于自然、生活、过程一体化的方法体6系” (Ian McHarg,1997) ,也可以视为“对人类土地利用形成显著机会的同时所形成的制约条件” (Frede

12、rick Steiner,1990) ;生态设计定义为“在生态规划基础上的形态设计,它需要设计师的视觉形象以及对图形富有创造性的技巧” (Ian McHarg,1997) 。詹姆斯卡尔(James Karr,2004)认为“健康性与整体性(Integrity and Health) 、系统与尺度(System and Scale) 、景观与语境(Landscape and Context) ”等14 组生态概念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生态概念,从而建立起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体系。 (2)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及新技术、新理论的引入与发展 在生态规划设计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也不同

13、,但方法的发展是连续的,随着社会、经济、制度以及技术的变革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揭示出不同时期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以及该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成为指导、学习和应用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的重要研究领域。该领域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福斯特卢必升(Forster Ndubisi,2002)完成的生态规划历史与综合比较 。该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的发展、演变和比较分析,从而建立起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的全方位透视。随着人地矛盾的加剧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日益加剧,文化过程和现代技术应用已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人文生态学派(人文生态系统设计:

14、John Lyle,1985) 、应用生态系统生态学派(可持续设计与可再生设计:John Lyle,1999) 、应用景观生态学派(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设计:Zev Naveh,2000)都成为现代技术和文化7过程研究的典型代表,成为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 (3) “景观的语言”与场地景观设计的语言体系研究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安妮斯派恩(Anne Spirn)在 1998 年出版的景观的语言 (The Languageof Landscape)成为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开辟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新的研究途径。景观的语言立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

15、ure) 、景观(Landscape) 、景观评价(Landscape Assement)和人文生态(Human Ecology)四个关键环节,探讨景观构成的修正(Modification) 、一致(Agreement) 、对应(Correspondence) 、从属(Subordination) 、协调(Coordination)等语言规律,研究景观语言的基本构成(景观语汇) 、景观要素的秩序(空间组织) 、塑造上下文关系(景观的环境) 、环境(上下文)的法则(景观语法)和景观语言的应用(语用学、诗学和辩证法) 。安妮斯派恩(Anne Spirn)以 The Mill Creek 社区为例在

16、宾夕法尼亚大学和 MIT 开展了长期的规划设计实践研究与教学探讨。与此同时,温彻德拉穆斯塔德(Wenche Dramstad,1996)等人提出了 55条景观生态规划的法则、概念及生态设计关于斑块、边界(界线) 、廊道(连通性)和镶嵌体的图式语言。理查德杜比(Richard Dube,1997)尝试性通过草图、照片、结构分析和美学特质等方面研究了 48 种自然景观图式,并就每种图式进行变形以适应具体空间规划设计的需要。西蒙拜尔(Simon Bell,1999)教授研究了图式(Pattern)的含义和感知图式的方式与途径,探讨地形图式、生态图式和人文图式等图式形式。罗曼布什(Norman K.B

17、ooth,2012)针对性研究风景园8林场地空间的要素、空间构成的基本形态、特征、景观利用、功能耦合的过程和设计语汇,形成场地设计的导则,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基础。 3.借鉴国外研究进展和成果,国内“景观的语言”研究呈起步态势 (1)对西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师设计语言的研究 从园林历史和设计的角度,研究 19201970 年间北欧有代表性的园林设计师的作品;运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探讨北欧现代主义富有地域性与艺术品质特征的设计语言生成基础和原因(蒙小英,2006) 。在欧洲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发展和设计语言的量化与生成研究中,万艳华(2007)等人研究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 ,探讨既延续

18、传统地方特色,又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体系。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和建筑向自然的延伸中,形成了对欧洲风景园林设计师产生重要影响的独特设计语言(蒙小英,2008) 。丹麦现代主义园林大师 C索伦森从丹麦本土景观和历史元素中提炼设计词汇,创造了以圆和椭圆为代表的几何景观的特征词汇,形成了秩序、时态、建筑化的方法和构成的构图句法规则,它们既是索伦森个人的景观语言,也是丹麦现代主义园林的景观语言(蒙小英,2010) 。 (2) “景观的语言”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 景观语言的研究起源于将安妮斯派恩(Anne Spirn)教授景观的语言的引入,讨论景观语言的语法和修

19、辞手法(卜菁华,2003) ,并开展景观语言符号的研究,探讨符号的意义、生成机制、传达机制、主题类型、作品类型与表达方式,揭示语言化机制,为景观创作提供依据,9并提出景观语言的交际性、符号性和社会性三大基本属性以及景观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语法三要素(陈圣浩,2007;邱冰,2010) ;其次是对风景园林设计语言从地域性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风景园林实践中景观的地域性特征(王向荣,2002;林菁,2005;肖辉,2008;王浩,2009;王云才,2009) 。研究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和地域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风景园林地域性的构成体系,特别是自然和人文在地域性特征中的实质性影响。再者就是景观图式语言

20、的研究(王绍增,2006;吴洪德,2007) ,探讨图式的特点、图式的转换和图式构成。其中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图式语言是近年来作者开展的重点研究领域(王云才,2011) 。 (3)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图式语言及其应用体系研究 景观生态化设计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语言来指导生态规划设计,并构成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范式和框架。景观要素、景观空间单元、基本组合与空间格局以及生态过程作为生态设计语言的基本构成,以生态过程为内在连接规律,将生态规划设计的自然景观图式、文化景观图式、网络化图式等连接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完整性、动态性特征的整体性景观(王云才,2010) 。其中文化景观形成了以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肌理、

21、水利用方式、地方性群落文化和居住模式 5 个方面为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核心环节,在通过分析江南水乡、皖南徽州、广东珠三角和中原河南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对比的基础上,揭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图式语言,并以江南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为例,探讨风景园林地方性设计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设计的关键途径(王云才,2009) 。 三、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突破 101.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来看,景观的语言研究不足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语言研究的缺失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风景园林生

22、态规划设计语言研究不足,缺乏基本理论与方法 生态规划设计必须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理论和方法,在对生态过程和生态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风景园林学科独特的“人居环境”观、风景园林理论和规划设计方法,营造基于资源保护、景观保护和人地协调的可持续景观。近年来,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风景园林已经强烈地认识和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重要性,也接受生态规划设计是当今设计师最基本的概念和法则,但依旧缺乏对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研究, “生态”依旧困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始终处在没有依托、没有切人点和没有抓手的状态。 (2)文化景观与人文生态规划设计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不足 文化景观是自然一人文相互作用的历史景观,是揭示一个阶段人文生态空间演变的代表性景观类型。传统文化景观与人文生态空间更是这些代表性空间的典型,它凝聚着历史过程中的人一地协调统一的人文生态过程。由于对人文生态空间的类型、质量、空间组织等缺乏系统的研究,使文化景观与人文生态空间规划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只能局限性地开展孤立、零星的个案化研究与实践。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及形成机理”试图立足土地利用、资源保护、文化调适、视觉体验等,认识独特环境中的文化景观,掌握环境中的文化进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