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萨拉.朱厄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要联系。 ”男性中心主义不仅导致自然生态危机,还导致女性地位的卑微和生存的困境。人类必须走出这样的困境,改变原有的对抗、征服关系,才能重建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以及人际间的和谐关系,重建一个倡导多样性和整体性的和谐社会。因此,生态女性主义倡导推翻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建立一种超越性别歧视的女性原则来弘扬女性独特的天性,以关爱、理解和信任取代控制、占有和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女性和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际间(包括两性间)的社会生态和谐。 作为一位从女性视角进行创作的作家,朱厄特“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文本创造者和文本中心的叙事结构,从
2、而打破了美国主流文化将男性作为创作主体、把女性作为文学作品中附属物的角色模式” 。尖枞树之乡正是一个以妇女为主持的“大家庭” 。在这个家庭里,虽然妇女依旧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等传统角色,但她们同时又具有某些男性素质,是家庭和社区生活的顶梁柱。托德太太早年丧夫,但她绝非一个孤独无靠、勉强糊口的寡妇。坚强的个性、内在的睿智和勤勉的劳动早已使她成为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埃斯特小姐为了更好地偿还债务,赡养瘫痪的老母,毅然放弃了教书的职业,去深山牧羊。虽然与威廉订婚多年,而且威廉也不反对婚后把岳母接来一起生活,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独2立支撑家庭,宁可忍受感情上的折磨,也不屈服于环境和命运的安排,直至偿清债务,
3、为母送终。 在塑造男性形象时,朱厄特提出用女性的“睿智”来抵消男性的“好勇斗狠” ,从而为两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另类而绿色之路。基于这种创作观,她笔下的男性扬弃了某些男性的性格特质,融汇了不少女性的品质或本身性格具有明显的女性特点,或从事一些女性化的劳动。托德太太的弟弟威廉并不像其他男人那样渴望闯荡世界,建功立业,而情愿待在与亲人有密切联系的小圈子里,温柔体贴。虽年过六十,他却生性羞怯,害怕跟生人交谈,看上去更像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子。老渔民蒂利自妻子去世以来,一直孤苦伶仃地活着,洗涮缝补,把简陋的家保持得跟妻子在世时一样整洁来寄托哀思。此外,他身上还有着通常只有女性才具有的多愁善感。在与叙述者
4、的闲聊中,他羞愧地提到早年他出海打鱼时,妻子如何担惊受怕,如何坐在窗前眼巴巴地盼望他归来。而今,他有着与妻子当年同样的心情,只不过他们的位置调换了,现在不再是妻子盼他归来,而是他盼望有朝一日妻子会从门外跨进来。 生态女性主义“不仅要批判父权制,更要致力于重塑有利于富有生态智慧与生态情感的反传统的男性典型和反传统的女性典型” 。无疑,朱厄特笔下的男女很难再以父权制社会的标准来分辨出谁是男人谁是女人,进而解构了男性中心主义所谓的“男性优于女性”的统治逻辑。事实上,这些男女性格中的“双性同体”是作者解构中的一种建构努力,是其所建构的男女两性和谐共荣境界的一种隐喻。在两性和谐的基础上,朱厄特更进一步创
5、建了一个人际间充满理解、同情和宽容的和谐社区。尖枞3树之乡不乏怪僻之人,但他们并未因此而受到嘲弄和歧视。当得知神志有些恍惚的老船长利特尔佩奇在参加完葬礼后找叙述者聊起他离奇的航海经历时,托德太太解释道:“碰到丧事,他就这样。他说话的连贯性还算差强人意。航海的时候,他书看了很多,以致有些头脑失常。可是,虽然这把年纪,他现在穿得整齐的时候,还是一表人才” 。约安娜小姐因爱情受挫,便自我放逐到壳堆岛上隐居。登奈兰丁的居民并未因此而嘲笑和忘记她,他们经常在路过时送给她一些生活用品,还在她去世那天,自发到岛上去哀悼她, “好像她一直都住在岸上和她的朋友都有来往似的”。此外,独居的马丁夫人因与维多利亚女王
6、同日出生,且有许多巧合之处,便自认为是女王的孪生姐妹,尽其所能收集女王的图片,还幻想有朝一日女王会到她家作客。托德太太对此并不觉得奇怪。在她看来,马丁夫人对女王感兴趣和崇拜,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是其“人生真正的一部分” 。 三、精神生态人与自身的统一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地球生态是三者相互作用统一的动态过程,世界是自然社会精神统一的有机整体。 ”遗憾的是,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不仅引发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问题,更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精神真空、行为无能、存在疏离、心灵拜物”等精神症状。诚如生态女性主义指出: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是自然生态危机
7、的重要根源,而从精神层次上表现出来的危机才是更深层的生态危机。 “不仅自然生态的破坏可以毁灭人类,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态危机同样可以毁灭自身,其后4果还可能远远超出自然生态失衡的后果。 ”要真正解决生态问题,除了要解决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问题,更要解决人的精神生态问题。因此,在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同时,生态女性主义也强调自然对人的精神的疗伤作用,倡导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还人性以自然状态,从而解决人的精神异化问题,实现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 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朱厄特笔下的男女不仅增进了与自然的联系,更感受了其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中的激情。在叙述者眼里,托德太太是个女强人,
8、但与之生活一段时间后,叙述者还发现,托德太太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丰富的情感:每当明月高升,海风徐徐,药草飘香,她就觉得必须跟他人倾诉一番。正是借助这种方式,叙述者得知了托德太太深藏于心的秘密:她年轻时爱上了一个地位比她高的人。在一次外出采药时,托德太太还向叙述者道出了她心中的又一秘密:她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平日里,托德太太把生活中的不幸深埋于心,只有置身于自然,她的心扉才会敞开,内心深处的悲痛才会倾泻而出。自然不仅给予托德太太生活的勇气,更为她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场所,帮助其实现身与心的协调。格林岛上简朴的生活也使布莱克特夫人的身心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和谐。她从不抱怨,始终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9、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对现在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不仅使她一直保持着生命的活力,更为她赢得了尊敬和爱戴。为情所困而走极端的约安娜,也在回归自然中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意义。在壳堆岛上,她不仅与野鸟为伴,跟它们一起生活,关系融洽,还开荒种地,饲养小鸡,并以岛上盛产的灯心草为原料编织垫子和草鞋,用漂亮的野花和贝壳把5简陋的卧室装扮得很温馨,演绎着“美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是生命的本性” 。 来自都市的叙述者也在尖枞树之乡里收获了身与心的统一。她以度假为由来到远离尘嚣的登奈兰丁,寄宿在托德太太家,实是希望在此静心创作。不料,这个愿望却因以托德太太为中心的女性群体的种种日常琐事的“诱惑”
10、而落空。即便搬到闲置的学堂去“办公” ,她也常受到蜜蜂等的“骚扰” 。她因此变得很烦心,莫名有了孤独和被隔离感:“我第一次渴望有人和我作伴” , “我并不 一、春在冬后 审题 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很明显,此题在言说季节变换的规律之外,更希望让学生叙写抒发对生活的认识。 立意 围绕题目,写作者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谁感悟到春在冬后?”“经历了什么使自己感悟到春在冬后?” “冬和春具体指怎样的生活状态或经历?” “在从冬到春的过程中我做了什么?” “从冬到春,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思考了这几个问题,文章的内容就了然于胸了。 素材 真诚的素材源于真实的生活
11、体验。课内外、学习中总有数不尽的挑战、挫败、低落、触动、感悟、奋发、再挑战,人际交往或许也会遭遇“冰封期” ,然而付出真诚终能开出友情的花朵。不妨将生活学习的不同阶段喻为生命中的四季交替,写出感动、感悟。 6二、以“旅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审题 由题目开始,展开联想,可实可虚:一次生活中的旅行,去向何方?由谁陪伴?见到怎样的风光?一次生命中的历程,得到什么机遇?经受怎样的历练?收获什么感悟?可选择印象、感悟最深的一点确定写作的重点,拟定题目进行创作。一次旅行或者经历中,总留有自己成长的印迹,不必将秀丽渲染成繁华,也不必将困惑美化为思想,虚实本无高下,关键是写出真实的情感体悟。 立意 一段旅程
12、可能是独自前行,可能是有人陪伴。记忆深处,那特定的时、地中总有情、有景、有收获,即使最终未达目的地, “旅行”的过程亦是弥足珍贵的体验。不妨围绕“情” “景”而作,写出对生活的思考。 素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行游的过程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山水人文之美,或因与同游者的交往而有所感有所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一段经历难以忘怀,在这段经历中,我们的心境、态度、认识发生着变化。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一定能在“旅程”中找到值得写作的亮点。 褚佳逸老师供稿 摘要:在其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美国 19 世纪女作家萨拉?朱厄特通过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建构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13、与自身和谐统一、互蕴共荣的生态鸟托邦。所有这些都恰好与当下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相吻合。7基于此,本文拟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等方面解读尖尖的枞树之乡中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朱厄特;尖尖的枞树之乡 ;生态女性主义;生态鸟托邦 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4-0072-05 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1849-1909)是美国 19 世纪下半叶著名的女作家。我国学界对她的关注始于 1999 年金莉教授的论文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朱厄特创作的女性视角 。此后,陆续有论
14、文从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等视角去研究朱厄特。2010 年,唐建南在评论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一只白苍鹭时指出:作者试图在文本中创建一个没有男性的封闭式乌托邦,这“不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一种尴尬困境” ,“显示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任重道远,促使人们继续对提出的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以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真正和谐的现实世界” 。事实上,朱厄特并未停止对该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就在一只白苍鹭发表十年后的 1896 年,她出版了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 。在这部小说里, 一只白苍鹭中那种通过驱逐男性来达成人与自然貌似和谐的做法,已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的理想关系模式所取代,显示出朱厄特作为“一位
15、有着生态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忧思的作家”在创作思想上的成熟。 1974 年,法国女性主义学者 F?奥波尼在其著作女性主义或死亡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旨在“呼唤女性为拯救地球而发动一场生态革命” ,并预言“这场革命将形成男女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8间的新关系” 。此后,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思潮逐渐传播蔓延,并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壮大而日益发展。作为女权运动和生态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主张“把建构女性文化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同一,解构男人女人、文化/自然、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对立思维模式,确
16、立非二元思维方式和非等级观念” ,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平等和谐,互蕴共荣的新型关系。在尖尖的枞树之乡里,朱厄特通过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建构了一个“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多重和谐的“生态乌托邦” 。所有这些都恰好与当下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问题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审尖尖的枞树之乡 ,解读作品中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一、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的相融 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占据着支配和统治的位置。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突飞猛进,人类征服和奴役自然的欲望逐渐膨胀,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趋紧张,进而导致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的破坏。对此,生态
17、女性主义指出:“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自然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朱厄特有着相类似的看法。在短篇小说白玫瑰之路(1890)中,她曾愤怒地写道:“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看到这样的一幕,都会觉得人类已经尽其所能地将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破坏得不堪一击了” 。她因此挺身而出,为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努力。 “在众多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中,人是作为征服者受到赞扬的,而在9朱厄特的作品中,读者则领略到一种完全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的确,在尖尖的枞树之乡里,对自然的描绘俯拾皆是,一个秀美的新英格兰地区在朱厄特笔下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再现。但是,朱厄特并非单纯为描写自然而写自然,也不仅仅是以自然作为故事的陪衬或
18、背景来进行创作的。她艺术性地将人融入到自然中,并赋予其独特的性情,传达出这样的思想:“自然不是人类征服和施虐的对象,而是一个与人类密切相关,在肉体、精神和道德上全方位影响着人的实体” 。正如评论家凯里所述, “自然在朱厄特笔下是一种力量,它使人类意识到在其周围世界万物的存在和目的” 。可见,自然并不是僵硬和一成不变的,它也可以成为主体,也可以拥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在作品中,朱厄特正是通过描述海上狂虐的暴雨、冬日刺骨的寒风,以及荒凉贫瘠的新英格兰山区,展示了一个威力无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刻对想要征服它的人抱有敌意的自然。也正是在对自然的双重特性的描述中,朱厄特巧妙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相似
19、与相通人与自然都有盛衰与死亡,都有美丽与丑陋,进而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所特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埋下了伏笔。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由于女性和自然都具有创造和养育生命的能力,女性在精神上比男性更亲近自然,女性的心灵也更适合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一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托德太太及其母亲布莱克特夫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托德太太种植草药为村民治病,以及观星识天象的本领令人钦佩,但她的智慧无不归功于自然的恩赐。在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和交往中,她与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进而对自然的原始力10量有着深刻的理解。在陪母亲去参加鲍登家族聚会的路上,托德太太更是对一棵先前“垂头丧气” ,
20、现在却“郁郁葱葱”的麻栗树点头示意。在她看来,树跟人一样,偶尔也会“精神不振” ,但随后“它们会发奋地把树根伸向深的泥土里,鼓起真正的勇气从头开始新的生活” ,即使“在仅容得下树根的光秃秃的岩石缝隙里” , “在岩石重叠的山峰上” ,或“在一小手推车好的泥土都看不见的地方” ,它们都能生长,并“保持苍翠的叶子” ,因为“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生命泉源” 。托德太太对树的理解把树喻人,体现了她的睿智:人也好,树也罢,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之间有着一条神秘的纽带,人应该敬畏自然。事实上,托德太太更是借树来赞扬其母。当听到“在人的中间也可以找到和它们相类似的例子”时,叙述人情不自禁地转向其身边的布莱克特夫人。布莱克特夫人已经86 岁了,与儿子威廉独居在与外界隔绝的格林岛上,但她依然“矫健敏捷” , “总是轻松愉快” , “虽经历艰辛,却从未稍感不适” 。在女儿眼里,她那旺盛的生命力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可与格林岛上苍翠、挺拔的枞树相媲美。托德太太、布莱克特夫人等人与自然的相融,不仅印证了生态女性主义所认同的“自然与女性之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存在着神秘的亲和关系” ,更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功利性的“主体”和“他者”的占有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的自然生态和谐。 二、社会生态人与人的和谐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男性对自然和对女性的统治有着历史的、体验的、象征的、理论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