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及其英译.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49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及其英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及其英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及其英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及其英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及其英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及其英译摘 要: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诗歌被认为是翻译中最让人遗憾的一门艺术。本文运用西方语言学中的分析手段,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的角度,以李清照的一剪梅及其英文译本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分析,探讨诗歌背后蕴含的巨大信息量。 关键词:信息功能 表情功能 美感功能 一剪梅 一、引言 黎运汉(2000)曾在汉语风格学中说过,文学“用艺术化形象化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应深邃的历史与浩瀚的社会现实,反映人与人之间纷纭复杂的关系,描绘多彩多姿的大自然。抒发丰富的情怀,寄托人们的理想、愿望、追求,使读者通过它来认识世界

2、,认识自己,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并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因此,文学文本主要具备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和美感功能(asethetic function) 。 诗歌是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最为突出的一类文本。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2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

3、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 。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

4、乐美。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诗歌常被认为是翻译中最让人遗憾的一门艺术。尽管如此,从事诗歌翻译的人仍大有人在。否则,中国人就不知道雪莱、拜伦、迪金森,外国人也不可能知道李白、杜甫、陶渊明了。 本文将从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的角度,探讨李清照的一剪梅及其英文译本(许渊冲译文) 。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3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一头。 许渊冲的译文: Tune:“A TWIG OF MUME BlOSSOMS” Fragrant pi

5、nk lotus fade;autumn chills mat of jade. My silk robe doffed, I float Alone in orchid boat, Who in the cloud would bring me letters in brocade? When swans come back in flight, My bowers steeped in moonlight. As fallen flowers drift and water runs their way. One longing overflows Two places with same

6、 woes. Such sorrow can by no means be driven away. From eyebrows kept apart, Again it gnaws my heart. 二、信息功能 荷花凋谢了,只有芳香残留,竹席上有了新秋的凉意。换下夏日丝4裙,独自登上兰舟。云中的鸿雁你能否给我带来书信?可是只见大雁列队而过,月光洒满西楼。花儿独自飘零水默默东流。同样的相思,惹起两处闲愁。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从紧蹙的眉头上消除,却又悄然涌上了心头。 按照形式对等原则,译文与原文相比,完全没有任何意象的缺失。“红藕(pink lotus) 、玉簟(mat of jade)

7、 、罗裳(silk robe) 、兰舟(orchid boat) 、锦书(letters in brocade) ”等等 ,都可以在译文中找到对等。译文准确再现了原文中所表达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主观人物的感受和客观事物的描述。这也正是译者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意美、音美、形美。意美最为重要,即准确传译原诗的意境和意象。综上所述,译者几乎亦步亦趋,将原文文本的细节一一复制在译文文本中,不仅忠实再现了原文文本的信息功能,也有助于再现原文文本的表情功能。 三、表情功能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

8、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Fragrant pink lotus fade;autumn chills mat of jade. “红藕” ,即红色荷花。 “玉簟” ,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话涵义极其丰富,5点明了时节,指出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通过渲染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红藕香残”虽然表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指的是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

9、去席冷”之意。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 “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 ,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 )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精秀特绝” ,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不言而喻。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

10、,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My silk robe doffed, I float Alone in orchid boat, “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动作“轻” ,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回应上句的“轻”字。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 ,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6“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所独有的。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

11、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孝祥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 ,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 “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如此?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Who in the cloud would bring me letters

12、in brocade? When swans come back in flight, My bowers steeped in moonlight.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洒满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 ,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 ,即锦字回文书,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有韵味:1.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 ,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

13、难独7守”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的怨言。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2.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 ,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看得到、摸得着。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是值得肯定的。3.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

14、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但李清照之作较之李白之作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展开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As fallen flowers drift and water runs their way. 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花自飘零” ,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 ,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15、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独如此,底下两句才被自然地引出来: 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One longing overflows Two places with same woes.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

16、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忆江南 ) ;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一类文字。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Such sorrow can by no means be driven away. From eyebrows kept apart, Again it gnaws my heart. 相思之情没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

17、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读者仿佛看到他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下” “却上”两个词把相思之苦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9一般滋味在心头” ,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

18、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1.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不大相同。2.作者大胆地讴歌了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李清照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显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译文在处理首句的时候,一个“fade” ,一个“chill” ,也向读者传达了同样的凄凉之情,如果将“chill”换成“cool

19、”或者“cold” ,则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表达不出人的感情。在第二句中,译者在翻译“独上兰舟”的时候,使用“Alone”领句,同原文一样强调了作者的孤独之情。第三句中,译者也仿照原文,使用了设问的句式,并且使用了虚拟语气,强烈地表达了原文作者思夫心切。接下来翻译“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时候,译者添加了“fallen”一词,让目的语接受者深刻地了10解到原文作者的感受。在翻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句千古绝句的时候,译者在句中插入了“by no means”,让译文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Again”和“gnaw”的使用,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四、美感功能 一剪梅开

20、篇:“红藕香残玉簟秋” ,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缘景生情的根本。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又借助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 ,言其悄悄然;“独” ,曰其孑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 ,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 ,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 “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蕴含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作者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离别的伤情,悄然地排遣铭心的思念。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 。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而且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身在其中,独处一隅,可谓身入词境。瞬间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