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兼职活动中的法律维权【摘 要】现行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兼职这一领域内容涉及少,保障力度小;加上用人单位专钻法律漏洞,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与能力不足。使得兼职大学生权益一旦被侵害,不能有效的法律救济。文章针对现状,对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维权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有关研究内容,弥补法律法规的缺失,帮助指导大学生兼职活动中的法律维权。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权益;法律维权 一、法律维权的现状 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兼职活动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通过兼职活动,他们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和工作经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但当他们在兼职活动中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利用法律作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现
2、状又是怎样呢? 笔者对 200 名在兼职中权益受到过侵害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统计,74%的同学知道能通过法律维权,而真正实践过的仅占6%;60.5%的同学选择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27%的同学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另外,选择放弃自身权益维护的占 10%;还有 2.5%的同学选择由学校帮助解决。 由此可见,大学生兼职活动中的维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真正利用法律维权的并不普遍,法律维权的现状尴尬,操作困难! 2二、原因分析法律维权难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1995 年原劳动部颁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
3、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因此,大学生被排除在了普通劳动者之外,从事兼职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和保护。 2003 年原劳动部颁布的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见的规定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兼职不是择业行为,也不是就业行为。同时,该规定明确,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应当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大学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也就不能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大学生兼职活动中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也就得不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保护,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也不会受理! 2007 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第六条规定: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
4、规定之列。对校外学生兼职的个人行为也并不受本办法的保护和规范。 大学生兼职活动,在法理上也就只适用于民法和刑法;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是这样操作的! (二)大学生自身条件与用人单位内在原因的交叉影响 首先,大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能力欠缺,是大学生不能够理性科学运用法律维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兼职活动中,可谓是一个弱势群体! 3学生由于专业不同,对法律的认识利用也有所不同。法律专业以外的不少同学,并不重视法律知识的积累,不了解法律维权的方式与程序。同时,学生在校受学业等因素影响,无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关注权益维护和从事法律诉讼;也无支付相关诉讼费、律师费的经济能力。 不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同学,
5、从事兼职主要是为了多挣钱,对工作内容、合同签订等缺乏重视;并且即使他们对此表示不满和不愿时,迫于用人单位的蛮横狡诈和经济上的压力,也只能妥协退让。 还有的同学甚至怀有阿 Q 精神,在自身权益被损害后,自认为生理上、经济上损失不大,自我安慰,盲目乐观,而不了了之。 其次,双方在劳务合同的签订上做得不够。由于劳动法只调整正常的劳动关系,大学生兼职,只属于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而在劳务合同的签订上,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自己责任,减轻相应负担,往往都不愿或者敷衍学生签订书面合同协议。另外,学生对合同协议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重视。调查表明,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学生在兼职中从没有签订过书面合同协议,甚至有一部分同学
6、表示不知道有书面劳务合同签订。 有些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虽然达成的是口头协议,但是这与书面合同的意义完全不同,口头协议缺乏完整性与证明性,很容易被用人单位否认。 缺乏完整的书面劳务合同的签订,法律维权就缺乏有力证据。一旦发生侵权行为,用人单位可以此避免学生凭借书面合同主张自己权利,而推脱或否认相应赔偿,逃脱法律制裁! 最后,用人单位法律道德丧失,专钻法律漏洞。我国的法律框架中,4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规定与保护可谓是一个盲点,而不少的用人单位恰恰利用这一点,抓住大学生的兼职心理,违反企业市场规则,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润,而漠视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有的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本身就是黑工厂,黑中介,无
7、道德轻法律。存在欺骗与陷阱。以高薪诱惑大学生,变相收费,规定苛刻,严重侵犯了大学生合法权益。 (三)高校对兼职活动的不作为,相关执法部门的职能限制 众多高校在大学生校外兼职上,基本上是不作为的,没有积极引导大学生兼职,很少开展过法律维权活动和普法教育。笔者对本校的某领导进行了采访,领导表示,只要学生校外兼职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往往是不需插手的。 有关执法部门对大学生兼职维权也是极有局限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处,因为在校大学生不是国家职工,因此不享受劳动者相关待遇和权益保护。对兼职中发生的侵权问题,劳动监察部门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都不会受理。工商管理部门自身的法定职能并不涉及到对
8、保护大学生的权益。而公安机关也只是间接管辖,只有具体到刑事犯罪等情况下才会介入。 大学生想要维权,也就只能通过司法途径! 三、构建大学生兼职活动中的法律维权体系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在我国劳动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中,应明确“兼职”也是一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形式之一。将兼职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之中,并遵循我国的劳动法原则,考虑到将大学生兼职纳入保护后所产生的综合5影响,而进行补充性说明与规范,使其与现行的法律制度相协调。 其次,适当的调整现行的规章制度,完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将大学生校外兼职也纳入其中,使其更为详尽、明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最后,相关的部门可以对大学
9、生兼职这一领域指定出台相关的法律规章,对大学生兼职进行专门的保护。明确规定兼职的工作种类、工资工时等。此外,对兼职用人单位的不法操作、违法行为应作出明确的法律惩治规定,规范兼职市场运作。使得大学生兼职有法可靠,法律维权有法可依。 (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共同致力 1. 学生自身加强维权意识,知法用法 大学生,在学好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自觉学习相关劳动法、合同法等与兼职法律保护有关的知识,加强自身法律素养。可通过网络等方式更多地认识与收集关于大学生兼职法律维权的案例,了解法律维权方式与程序。还可以对有关法律工作者进行咨询、走访,积累兼职维权的法律知识。 2. 用人单位加强法律道德,知法守法
10、用人单位在聘用大学生时,应充分尊重兼职大学生的权利,懂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统一的。主动提醒和配合大学生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协议,明确自身义务,实现双方的公正。 用人单位要知法守法,还应及时的了解认识有关法律规章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顺应法治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加强企业法律道德培6养,正确认识到对大学生权益侵害后,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与法律后果。 3. 双方都要高度重视劳务合同的签订 在大学生兼职活动中,双方签订的用工合同协议或口头约定可视为劳务合同。大学生要想法律维权,进行诉讼,就要懂得用证据说话,就要重视劳务合同的签订。因此,在兼职时,大学生一定要向用人单位要求签订劳务合同(协
11、议) 。明确工作内容、工时工量等。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或敷衍合同签订,或者防止用人单位否认相关的口头协议。大学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保留能够证明自己从事过这份兼职的文字、语言、图片和视频等,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这也是维权诉讼的有力凭证。 (三)高校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的法律维权 一方面,高校在学生校外兼职上,应积极引导和管理,可以与一些有信誉、有经验的兼职企业、用人单位协商合作。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同学推荐兼职岗位,帮助提供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兼职机会。 另一方面,高校可举办一些兼职维权法律讲座,开设兼职辅导课程,对学生在兼职维权中的心理状态、法制观念进行分析教育。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兼职法律维权服务社
12、团,为兼职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 当学生维权诉讼而支付不了相应的诉讼费、律师费时,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少相应费用,以此为大学生法律维权提供资金支持。 (四)调整劳动部门职能,相关部门严格执法 7劳动部门的职能不能局限在保护劳动法调整范围内的正式职工上,对大学生兼职这一领域也应该作出特定的管辖,使得劳动监察部门和劳动仲裁委员会不再以兼职大学生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而不予管辖。 工商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应奖励举报非法企业、黑心用人单位的行为,加大对黑心用人单位、不法企业的打击惩处力度,一旦发现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经营或生产,要及时纠正;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充
13、分发挥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的作用 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对不法用人单位“曝光”的同时,还应积极对兼职进行法律维权宣传。可以对一些遭受过权益侵害的兼职学生进行一定的采访报道,新闻记者也可潜入一些不法用人单位,对其侵害行为进行跟踪,收集证据。以警示其他学生加强提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吸引社会更多的关注目光。 媒体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或法律工作者,开办一些关于兼职法律维权方面的访谈节目。从而普及法律知识和提升学生的法律维权观念,帮助兼职学生法律维权的实际操作。 (六)借鉴外国经验 日本在 1959 年就制定实施了最低工资法 ,且适用于兼职学生。 法国对兼职学生,实行了法定最低工资制度和工作时间制。 此外,美
14、英等国家在大学生兼职方面也都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或政策,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很多国外高校,在学生兼职上都有着相当科学的管理和运行经验。 8我们要针对本国大学生兼职的现实状况,充分借鉴外国经验,积极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兼职活动中的法律维权进行“中西结合”式的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兼职活动中的法律维权现状令人堪忧,多方面的原因造就了大学生兼职维权中的弱势与尴尬,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学生自身、用人单位、政府学校的多方面努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外国经验,才能构建好大学生兼职维权的法律体系,为大学生兼职搭建一个良好的法律平台与环境,以使得学生兼职有法可依,有权可维;并推动法治社会、和谐
15、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新.劳动法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 2 王全兴.劳动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陈小君.合同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倩.大学生兼职的动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07). 5 杨晓.浅析高校学生兼职维权体系之构建J.创新,2010 (01). 6 施茜.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J.甘肃农业.2006(07) 7 崔蓓蕾.大学生校外兼职困境及其对策J.理论与实践, 2009(05). 9基金项目: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2013 年度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项目(XYX201325) 。 作者简介:刘皓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