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摘 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看,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性的理论品格。从实践价值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范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一了全体人民的政治信念;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3-0015-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
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功能日益显现,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价值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既是我们不断开展理论宣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断与实践相结合,在实
3、践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 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这一理论产生的重要的推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4、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会失去其生命力、吸引力、创造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离开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无法被人民群众所了解、认同、掌握和运用,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接受。 3(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论本质 马克思主义
5、自诞生那一天开始,就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误解,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一科学的理论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正如列宁所说“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1,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而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科学、重视真理、重视学习的政党,每当党的事业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每当历史发展进入重大的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强调加强理论创新,认真探索和总结新的理论并将之运用于实践,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改革
6、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提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它来自于实践,也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4(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
7、分展示和显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以往其他理论相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改造世界,也即是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格。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理论品格要求理论必须联系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实际,成为被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使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理解和应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枯燥单一的纯粹说教
8、方式,理论与社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使人民群众无法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亲近感、认同感,以至于很多人不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阻碍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阻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理论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采用多种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群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了改造人民群众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作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的品格特征。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展,不仅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9、(一)当代中5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济价值:规范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确立了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市场经济本质上属于商品经济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就使得劳动产品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
10、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物质承担者,使得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经济交往关系的实现形式。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要满足市场经济所属的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并存,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出现。在这种情形下,追逐个体利益成为很多社会主体追求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些个体经营者甚至个别企业不顾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甚至于有毒、有害商品。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财政税收的利益,对一些违法生产企业也持姑息纵容的态度
11、。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区和产业部门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往往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6在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益低下等严重问题,科学发展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既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制,更需要通过强化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和约束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从而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经济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经济费用,进而减少在集体或他人行动中可能存在的“搭便车”现象。3 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既有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不良行为,提高市场效率,克服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因其固有的自发性
12、、趋利性和无政府倾向导致的个人、经济组织、甚至社会团体和政府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失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又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供制度解释和价值支撑,强化了社会大众对市场经济运行各种规则的“认同感” ,促使人们理性的看待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和问题,坚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从而减少了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的摩擦成本,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价值:统一了全体人民的政治信念,增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仅以刚刚过去的 “十一五”为
13、例,我国的 GDP 和人均 GDP 分别从 2006 年“十一五”初期的 21.2 万亿元人民币和 2500 美元左右,提高到进入“十二五”时的 40万亿元和 4300 美元左右,经济总量也从世界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4中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发生7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来自国际国内的重重困难和考验,但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开展,使得广大人民群众
14、了解并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了解并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政方针和路线,了解并理解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普遍认可。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在全国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齐心合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尽管目前我们面临着改革开放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攻坚阶段,国内国际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但全国人民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之下,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价值: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马克
15、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依靠对马克思理论的坚定信仰,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地进行革命斗争,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基础,确立了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随着我国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进8入了转型期,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冲突是建国以来最为尖锐的时期。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多元文化与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局面。利用我国的对外开放,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思想等进入中
16、国,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冲突,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以及唯心主义、有神论等思想此起彼伏,不断冲击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上个世纪末“苏东剧变”发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低谷,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却一枝独秀,不仅没有象西方一些人预言的那样步苏东国家的后尘,相反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这应当归功于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兴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让当代中国
17、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力量,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正如马克思指出那样:“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5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展,坚定了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社会发展中也积累9了多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关系民生的社会性问题凸显,比如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
18、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人们通过努力不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就会产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意感,产生对社会的负面心理,进而影响对社会主导价值的认同。而由民生问题产生的社会心理的扭曲,更是直接影响了民众对改革措施的评判,进而损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近年来我国广西瓮安,甘肃陇南等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折射出社会底层在主观层面对党和政府向心力的弱化,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恶化的倾向,既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更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与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相悖。 构建和谐社会
19、,改善民生问题,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党和政府特别强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切实改善民生,解决各种社会不公问题,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成功运用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并使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中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91.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01972:19. 3王永贵.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3):44-47. 4郑京平.2011:改革突围EB/OL.2012-10-20.http:/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责任编辑 陶绍兴)